药理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多种动物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显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质量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酮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种植)药材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 A合用有协同作用。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20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甘草甜素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含量均显著降低。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对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有抑制作用。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生成。
3.抗感染、抗病毒、抗变态反应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真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对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水疱性口腔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工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小鼠化学性耳郭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大鼠足肿胀、角叉菜胶性大鼠关节炎等都有抑制作用。抗炎有效成分是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和FM100。FM100与芍药苷合并应用对大鼠足肿胀有协同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对豚鼠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抑制豚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表现为引喘时间明显延长。甘草甜素能显著抑制鸡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并减轻过敏性休克症状。甘草水煎液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小鼠血清lgE抗体水平。异甘草素等成分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对由免疫刺激所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抑制作用。
4.镇咳、祛痰作用 甘草浸膏片口内含化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达到镇咳作用。甘草还能通过促进咽喉和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呈现祛痰镇咳作用。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流浸膏灌胃给药,对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均有镇咳作用,并均有祛痰作用。甘草次酸胆碱盐皮下注射,对豚鼠吸入氨水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5.抗溃疡作用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和FM100对动物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生胃酮(即甘草次酸的琥珀酸半酯二钠盐)能加速胃溃疡面愈合、改善胃黏膜抵抗力。FM100灌服给药,能完全抑制结扎幽门引起的大鼠胃溃疡形成,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6.解痉作用 FM100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化合物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有显著解痉作用。家兔灌胃甘草液后胃平滑肌运动逐渐减弱,30 分钟后胃运动几乎完全停止。甘草的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甘草素的作用为最强。FM100与芍药苷的解痉作用有协同作用。
甘草(种植)药材
7.保肝作用 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对动物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黄酮组分灌胃给药,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F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及肝内丙二醛含量增加,也可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耗竭。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肌注,对CCl4引起的实验性肝硬化有抑制作用,可使肝胶原蛋白和血清γ-球蛋白含量降低,并使血清ALT水平降低,即可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和减轻间质炎症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也可使肝坏死和气球样变性明显减轻。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有抑制作用。
8.解毒作用 甘草对误食毒物(毒蕈),药物中毒(敌敌畏、喜树碱、顺铂、咖啡因、巴比妥)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甘草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
9.抗心律失常作用 炙甘草提取液腹腔注射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钡和毒毛花苷K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慢心率、延长麻醉大鼠心电图的PR和QT间期。甘草总黄酮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减少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发生率,增加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和心搏停止所用的剂量。
10.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甘草次酸对家兔或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的作用。甘草酸灌胃给药对大鼠、小鼠、家鸽实验性血脂增高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2 mg/d)可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轻,大剂量(20 mg/d)能抑制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更大剂量(40 mg/d)时反而无效。
11.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体外的作用强度相当于阿司匹林。甘草叶中富含黄酮的组分对胶原蛋白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
12.抗肿瘤作用 甘草酸对黄曲霉素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可有效地预防己豆油对小鼠皮肤的促癌作用。
甘草饮片(斜片)
13.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 甘草次酸及甘草甜素分别对发热的大鼠、小鼠及家兔具有解热作用。小鼠扭体试验证明FM100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用压迫小鼠尾部测定痛阈的方法表明其镇痛作用较弱,口服更弱。FM100对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较弱的抗惊厥作用。FM100有镇痛、解痉、抗惊厥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而芍药苷具有镇静、解痉和抗炎作用,两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从而说明了芍药甘草汤组成的合理性。
14.抗利尿作用 甘草甜素对大鼠具有抗利尿作用,伴随着钠排出量减少,钾排出量也轻度减少。对切除肾上腺的大鼠,甘草甜素仍能使钠和钾的排出减少,说明此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来实现的。甘草次酸及其盐类也有明显的抗利尿作用。有人认为,甘草能增强肾小管对钠和氯的重吸收而呈现抗利尿作用,其作用方式与去氧皮质酮不同,可能是其对肾小管的直接作用。
甘草饮片(蜜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