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论集续篇》简介
《中国文学论集续篇》这本书是由徐复观创作的,《中国文学论集续篇》共有57章节
1
版权信息
中国文学论集续篇/徐复观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12(2019.1重印) (徐复观全集) ISBN 978-7-5108-2562-0 Ⅰ.①中… ...
2
彩插
徐复观先生与夫人王世高女士,1963年于东海大学家中庭院 《中国文学论集续篇》书影...
3
出版前言
徐复观先生的著作散见于海内外多家出版社,选录文章、编辑体例不尽相同。现将他的著作重新编辑校订整理,名为《徐复观全集》出版。 《全集》共二十六册,书目如下: 一至...
4
编者前言
徐复观教授,始名秉常,字佛观,于一九〇三年元月卅一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家坳凤形塆。八岁从父执中公启蒙,续在武昌高等师范及国学馆接受中国传统经典训练。一九二八年...
5
自序
一 这里收录的几篇有关中国文学的文章,并不够印成一部书。去岁在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割治胃癌后,自知生命快要结束,于是把未曾汇印过的杂文,交给陈君淑女及曹君永洋,请为...
6
儒道两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人格修养问题
一九六九年九月,我第二次来香港担任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客座教授(第一次是一九六七年春季),先以“哲学家的任务”为题,作了一次例行的讲演。过了不久,唐君毅先生要...
7
宋诗特征试论
...
8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宋诗特征,是在与唐诗相对比之下所提出的问题,宋人几乎没有贬斥过唐诗,并且宋人也没有不学唐诗的。方虚谷(回,字万里,一二二七至一三〇六年)《送罗寿可诗序》,对...
9
二、宋诗特征基线的画出者
一代的诗,常因它的风格不同,可以区别为若干时期。在同一时期的各家中,亦各有面貌,风格并常不一致。现在要概括有宋一代,提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不合理而且几乎近于不可...
10
三、黄山谷在宋诗中的地位及杜诗的影响
现在应谈黄山谷在宋诗中的地位及杜甫对他的影响。宋谢枋得《与刘秀岩论诗》书:“次选黄山谷、陈后山两家诗,各编类成一集。此两家乃我朝诗祖。”《瀛奎律髓》卷一陈简斋《...
11
四、黄山谷的诗论
欲知山谷之诗,应先知山谷的诗论。由山谷的诗论,可以对后人所作有关批评的是否恰当,提供一个准确的权衡。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有一首云:“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
12
五、前人对宋诗的批评
现在把宋人及宋以后人对宋诗的批评,不论是赞成或反对的摘录若干在下面。当然应把前面已录的材料也包括在里面。看能不能由此而找出为大家所共同承认的宋诗特征: (一)宋...
13
六、形成宋诗特征的背景
从素朴平淡的基线去开扩诗的境界,这是由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中经东坡、山谷以至最后的四灵、江湖,是没有分别的。这是宋诗特征的基线,现在试进一步探索它的...
14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试评——中国诗词中的写景问题
...
15
一、王氏“境界说”的确义
因王国维(静安)氏,在学术上多方面的成就,及所作旧诗词的优美,以致他二十七岁时(此系闻之于友人)所著的《人间词话》,[4]受到今人过分的重视。其中许多说法,成为...
16
二、王氏应用“境界说”的效果
现在再来看王氏将“境界”一词,如何应用在诗词批评之上,并得到何种效果。 (一)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
17
三、传统中的写景与境界等问题
我现在把古人在这一方面的体验,稍为条理一下,以便与王氏的境界说,略加比较。 有诗即有比兴,比兴即是写景,即是王氏之所谓境界。比兴乃出于作者感情自然的要求,自然的...
18
四、情与景的融合及其融合的历程、状态
通于景的境,本来是纯客观的,没有精神的意味。后人用“境”字而带有精神意味的,如前所述,应视这为“境界”一词的简称,这种简称,大概起自宋人。简称的例子,俞兆晟《渔...
19
陆机《文赋》疏释
汉代文学,以辞赋为主,下逮魏、晋,虽题材体制,皆有孳演变更,而接响承流,渊源有自。赋体的制作,不可谓不多,赋体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然除扬雄《法言·吾子》篇中有:...
20
皎然《诗式》“明作用”试释
皎然是中唐时代的诗僧。所著《诗式》惟清末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为五卷足本。《唐宋丛书》、《学海类编》及《历代诗话》所收的,则皆只有全书的第一卷,属于总论性...
21
中国文学讨论中的迷失——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新亚研究所文化讲座讲辞
一 这个标题,只表示我年来的一种感想。 忘记了是去年还是前年,有位西德作家,来到香港,请胡菊人先生约几位中国作家,谈谈作家如何可以尽到社会责任的问题,这可以说是...
22
王梦鸥先生《刘勰论文的观点试测》一文的商讨
王梦鸥先生,是一位好学深思、著作宏富、很值得尊敬的学者。但我这些年来读到他的著作时,常觉他由立异以求自成一家之念太强,这本是一种前进的推动力,未可厚非。但若以此...
23
一、研究的方法问题
王先生大文开始一段,对中国现代做《文心雕龙》研究工作者,作了一般性的批评。在这段批评中,涉及到研究的方法问题。不先将此点加以澄清,以后的商讨便无法进行。王先生说...
24
二、是“把文学当语言来处理”吗?
王先生大文的正面意见,分五点陈述。但他最主要,同时也是最离谱的是他的第一和第四点。而第一、第四,实际是一个论点。兹略加讨论。王先生说: 第一,《文心雕龙》的著者...
25
三、文体观念的出现及其重大意义
“文体”一词的出现,是由对文学艺术性的反省、自觉所提出来的;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文学始于诗歌,而诗歌本是用语言唱出来的。但《尚书·尧典》云“诗言...
26
四、当时文学与语言的界域
然则《文心雕龙》中有没有涉及“语言学”的问题呢?有的,但不是王先生所举出的《练字》篇。《练字》篇说到了历代对文字的整理问题。但它主要是站在文学上来讨论这些问题而...
27
五、若干文义的澄清
以下顺王先生文章的次序,作若干文义上的澄清。王先生说: 只为他(刘勰)感到“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所以掉转目光,专对...
28
从颜元叔教授评鉴杜甫的一首诗说起
奉来示,[5]拙文允赐利用,并惠下有关资料,万分感谢。观与记者的见解完全相同,认为监察院不应过问此事。观若先知监察院过问此事,即不会动笔写一篇文章来凑热闹。颜元...
29
敬答颜元叔教授
昨天(六月十八)收到《中国时报》的朋友寄来他们副刊上由六月十三至十五日刊出的颜元叔教授《敬复徐复观老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复文”,而将他评鉴咏明妃的文章简称为...
30
答薛顺雄教授商讨“白日依山尽”诗
顺雄: 当收到你四月二十五日来信,及余光中、吴宏一两先生和你自己商讨“白日依山尽”一诗的三篇文章时,我正住在浸会医院里,神昏气索,所以一直到出院后的第二天才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