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病名概述
2025年08月10日
第一节 病名概述
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在妊娠早、中期发生胎漏、胎动不安者,常为堕胎、小产之先兆,相当于西医学之先兆流产;若在妊娠中、晚期发生胎漏,也可能为前置胎盘的表现。
在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即有“有妊娠下血者”的记载。西晋王叔和《脉经》卷九有:“妇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始有“妊娠漏胞”“妊娠胎动”“妊娠卒下血”诸候,指出:“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胎动不安者,多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失宜。”“此谓卒有损动,或冷热不调和,致伤于胎,故卒痛。下血不止者,堕胎也。”
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妊娠门》有“胎动不安”和“妊娠漏胎下血”方论,“凡妇人妊娠胎动,不以日月多少而常堕胎者;有虽有胎而月信虽不多,常来而胎不损者。”明代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云:“妊娠经血不时而下,名曰胎漏。”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有“胎漏”“妊娠卒然下血”“胎动欲堕”等论述,提出“父气薄弱,胎有不能全受而血之漏者”。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孕妇无故下血,或下黄豆汁而腹不痛,谓之胎漏。清代《傅青主女科·妊娠跌损》谓:“妊妇有失足跌损,致伤胎……人只知是外伤之为病也,谁知有内伤之故乎!”“唯内之气血素亏,故略有闪挫,胎便不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则指出:“胎在母腹,如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