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钱伯煊案
案1 徐某,成人,已婚。
初诊(1959年8月26日) 2年前曾连续流产2次,现妊娠已6月余,在妊娠2个月时,开始腰痛,腹痛下坠,白带较多,阴道有少量出血,经中药治疗后好转,现感腰酸腹痛,带下绵绵,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腻,脉左弦数、右滑数。治以补中益气,疏肝强肾。处方:
黄芪15 g,白术9 g,山药9 g,菟丝子9 g,桑螵蛸12 g,升麻3 g,木香6 g,五味子6 g,生杜仲12 g,川续断12 g。
5剂。
二诊(1959年8月31日) 腹部仍痛,腰酸下坠,似有便意,舌苔黄腻,脉左弦滑数、右弦数,仍从前法。处方:
黄芪15 g,白术9 g,山药9 g,菟丝子6 g,升麻3 g,五味子6 g,木香6 g,生杜仲12 g,川续断12 g,桑螵蛸12 g。
5剂。
三诊(1959年9月9日) 活动后有腹痛。腹胀及腰酸已减,少寐,口干齿痛,舌苔薄白,脉左滑数、右细数。治以补气养阴,佐以清热。处方:
黄芪15 g,党参9 g,山药9 g,茯苓9 g,木香6 g,川续断12 g,生杜仲12 g,桑螵蛸9 g,黄连3 g,菊花6 g。
3剂。
四诊(1959年9月11日) 有时仍感腹痛,腰酸及腹胀皆减,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腻,脉左细数、右细滑数,仍从前法加减。处方:
黄芪15 g,山药9 g,天冬6 g,黄芩6 g,知母9 g,生杜仲12 g,川续断12 g,生阿胶15 g,海螵蛸12 g,磁石15 g。
4剂。
五诊(1959年9月24日) 腹痛且坠,劳则尤甚,少寐,腰酸,带下绵绵,便溏溲频,舌苔薄白,脉细滑数。治以健脾强肾,佐以疏肝宁心。处方:
党参12 g,白术9 g,菟丝子9 g,生杜仲12 g,川续断12 g,桑螵蛸12 g,木香6 g,茯神12 g,远志6 g,黄芩4.5 g。
6剂。
后以上方,续服半个月。
六诊(1959年10月26日) 昨晚腹痛频作,腰酸流黄带便溏,舌苔白微腻,脉左弦数、右滑数。治以健脾强肾,以固胎元。处方:
白术9 g,山药9 g,菟丝子9 g,莲肉12 g,木香6 g,五味子6 g,生杜仲12 g,桑寄生12 g,大枣4枚。
10剂。
七诊(1959年11月9日) 腹痛时作,腰痛带多,大便正常,小溲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滑数。治以调补肝肾,佐以健脾。处方:
山药12 g,当归9 g,白芍9 g,川芎6 g,白术9 g,茯苓9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2 g,灯心1.8 g。
5剂。
【按】妊娠下血,病名胎漏,往往易于引起流产。此例由于中气不足,肝失条达,肾阴又虚,故始用补中益气、疏肝益肾之法,后再以健脾强肾为治。治疗将及3个月,患者气血渐复,胎元渐固,于11月24日,正常分娩一男孩。
案2 孙某,31岁,已婚。
初诊(1976年2月18日) 结婚4年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0年余,经治疗后,现已怀孕2月余,怀孕40日时,曾见红7日。目前腹痛腰酸,胸闷心慌,带多色黄,有时泛恶,寐差便艰,舌苔白腻、尖有瘀点,脉象沉细。病由肝气逆,脾气弱,心肾又虚。治以调肝脾,益心肾。处方:
党参12 g,白术9 g,茯苓12 g,山药12 g,麦冬9 g,橘皮6 g,紫苏梗6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5 g,大枣4枚。
6剂。
二诊(1976年2月26日) 服上药6剂,诸恙均见减轻,劳则午后少腹隐痛,腰酸,胃纳正常,空腹仍欲泛恶,舌苔白腻、尖有瘀点,脉左软微数、右细软微数。病由脾胃不健,肝肾又虚。治以健脾胃,补肝肾。处方:
党参12 g,白术9 g,茯苓12 g,山药12 g,玉竹12 g,橘皮6 g,木香6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5 g,狗脊12 g。
6剂。
三诊(1976年3月11日) 妊娠3个月,服上药后,少腹痛止,有时腰酸,咽干,鼻干如塞,胃纳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腻、尖有瘀点,脉左软滑、右细滑。病由肺气弱,肾阴虚。治以补气养阴,以固胎元。处方:
党参12 g,白术9 g,山药12 g,麦冬9 g,橘皮6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5 g,玉竹12 g。
6剂。
【按】此例胎漏,乃因肝气之逆,脾气之虚,心肾不交所致,故治法以和肝脾、补心肾、胎元,使肝气平,脾气旺,胞胎得养,而顺利分娩。
案3 刘某,28岁,已婚。
初诊(1961年9月22日) 孕2产0,婚后流产、早产各1次。一次为妊娠6个月早产(双胎),一次妊娠3个半月流产,现又怀孕3个月,于停经40日有反应,曾服中药保胎。于9月上旬,曾在妇产医院住院12日保胎,现腹部隐痛下坠,腰部酸痛,气短纳差,夜寐多梦,二便如常,舌苔黄腻、边有刺,脉左细数尺弱、右细数微弦。由于早产、流产,气阴两伤,气虚则胎元不固,阴虚则胞脉失养。治以补中益气,养阴滋肾,方拟补中益气汤合千金保孕丸加减。处方:
黄芪12 g,党参9 g,炙甘草3 g,橘皮3 g,升麻6 g,熟地12 g,白芍9 g,艾叶4.5 g,阿胶12 g,山药9 g,生杜仲12 g,川续断12 g,白术6 g。
5剂。
二诊(1961年9月28日) 腹痛下坠,腰酸渐减,有时腹胀,大便干结,小溲频数,夜寐梦多,头晕乏力,舌苔淡黄腻、根有刺,脉细软微弦。治以健脾胃,补肝肾。处方:
党参9 g,白术9 g,山药9 g,艾叶4.5 g,菟丝子9 g,金樱子9 g,木香4.5 g,砂仁1.8 g,川续断12 g,生杜仲12 g,谷芽12 g,大枣3枚。
6剂。
三诊(1961年11月1日) 服上方10余剂,腹部仍时有隐痛,腰部酸痛,小溲频数,眠差,纳食正常,舌苔黄有刺、根微垢,脉左细数、右弦数。治以补肝强肾,佐以理气清热。处方:
白芍9 g,五味子9 g,麦冬9 g,阿胶12 g,黄芩6 g,白术6 g,桑螵蛸12 g,金樱子9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2 g,紫苏梗6 g,芦根15 g。
6剂。
四诊(1962年1月10日) 连服上方月余,自感腹坠胀痛及腰酸均减轻,唯近1周来,又感右侧腰痛较甚,胃脘仍痛,影响睡眠,时有胎动不安,腿足水肿,经常抽筋,纳食一般,大便正常,小溲混浊,舌苔黄边有刺,脉左细数、右弦数微滑。治以和肝胃,补脾肾。处方:
川石斛12 g,橘皮3 g,竹茹9 g,旋覆花6 g(包),木瓜9 g,生杜仲12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2 g,黑豆15 g,干地黄12 g,狗脊12 g,金樱子9 g。
6剂。
五诊(1962年1月25日) 近半个月来,腰酸加重,睡眠亦受影响,1周来腹坠溲频,入夜尤甚,21日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兆早产,近日反胃吐酸,大便正常,舌苔根黄有刺,脉左细数、右细弦数。治以补肝肾,健脾胃,兼固胎元。处方:
熟地12 g,白芍9 g,麦冬9 g,阿胶12 g,菟丝子9 g,金樱子9 g,砂仁1.8 g,木香4.5 g,木瓜9 g,狗脊12 g,川续断12 g,生杜仲12 g。
6剂。
【按】此例曾因早产及流产,以致气阴受伤,胎元不固,胎动不安,主要表现为腰痛、腹痛下坠。腰为肾之府,胎系于肾,肾虚故腰痛。气阴两虚,胎元不固,胞脉失养,故腹痛下坠。治法首先在于强肾,肾强则胎固,其次兼调肝脾。治疗半年,诸恙渐安,未再服药。后于1962年3月,足月顺产一男孩。(《钱伯煊妇科医案·妊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