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成药

第四节 中成药

1.保胎灵片…………………………………………………………………

【组成】熟地,牡蛎,五味子,阿胶,槲寄生,巴戟天,白术,山药,白芍,龙骨,续断,枸杞子,杜仲(炭),菟丝子(饼)。

【规格】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95 g。

【功效与主治】补肾,固冲,安胎。用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及因流产引起的不孕症。

【用法】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2.固肾安胎丸………………………………………………………………

【组成】制何首乌,地黄,肉苁蓉(制),续断,桑寄生,钩藤,菟丝子,白术(炒),黄芩,白芍。

【规格】每袋装6 g。

【功效与主治】滋阴补肾,固冲安胎。用于早期先兆流产属中医肾阴虚证,症见:腰酸胀痛、小腹坠痛、阴道流血,可伴有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神疲乏力,手足心热。

【用法】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连续服用14日为1个疗程。

3.嗣育保胎丸………………………………………………………………

【组成】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麸炒),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阿胶,桑寄生,菟丝子,艾叶(炭),荆芥穗,厚朴(姜炙),枳壳(去瓤麸炒),川贝母,羌活,鹿茸粉。

【规格】每丸重6 g。

【功效与主治】补气养血,安胎保产。本品用于孕妇气血不足引起的恶心呕吐,腰酸腹痛,足膝水肿,胎动不安,屡经流产。

【用法】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

4.安胎丸……………………………………………………………………

【组成】当归,川芎(制),黄芩,白芍(炒),白术。

【规格】每丸重6 g。

【功效与主治】养血安胎。本品用于妊娠血虚,胎动不安,面色淡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

【用法】空腹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

5.千金保孕丸………………………………………………………………

【组成】杜仲,白术(炒焦),菟丝子,熟地,当归,续断,黄芩(酒制),厚朴,黄芪(制),川芎,陈皮,阿胶,艾叶(炭),白芍(酒炒),枳壳,砂仁,川贝母,甘草(制)。

【规格】每丸重10 g。

【功效与主治】养血安胎。本品用于胎动漏血,妊娠腰痛,预防流产。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6.乐孕宁颗粒………………………………………………………………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白芍,当归,补骨脂,续断,杜仲,砂仁,大枣。

【规格】每袋装5 g。

【功效与主治】健脾养血,补肾安胎。本品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用法】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7.孕康口服液………………………………………………………………

【组成】山药,续断,黄芪,当归,狗脊(去毛),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炒),补骨脂,党参,茯苓,白术(焦),阿胶,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乌梅,白芍,砂仁,益智,苎麻根,黄芩,艾叶。

【规格】每瓶装20 mL。

【功效与主治】健脾固肾,养血安胎。本品用于肾虚型和气血虚弱型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用法】早、中、晚空腹口服,每次20 mL(一支),每日3次。

8.孕妇金花片………………………………………………………………

【组成】栀子,金银花,当归,白芍,川芎,地黄,黄芩,黄柏,黄连。

【规格】薄膜衣片,每片重0.62 g。

【功效与主治】清热,安胎。本品用于孕妇头痛,眩晕,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双目赤肿,牙龈疼痛,或胎动下坠,小腹作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小便短黄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9.滋肾育胎丸………………………………………………………………

【组成】菟丝子,砂仁,熟地,人参,桑寄生,阿胶(炒),何首乌,艾叶,巴戟天,白术,党参,鹿角霜,枸杞子,续断,杜仲。

【规格】每瓶装60 g。

【功效与主治】补肾健脾,益气培元,养血安胎,强壮身体。本品用于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所致的滑胎(防治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性流产)。

【用法】口服,淡盐水或蜂蜜水送服。每次5 g(约三分之二瓶盖),每日3次。

【注释】

[1]注:此原始文献无数字1,此下两方均为“又方”,为使方名凸显功效或主治,拟为“心神烦热方2”“心神烦热方3”,并在方名右上角以“△”标准。全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