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张良英案

十二、张良英案

案1 刘某,32岁。

初诊(1997年10月6日) 妊娠76日,腰酸腹胀痛6日。患者近6日出现腰酸腹胀痛症状,及少量阴道出血,伴恶心、纳差、头痛,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数。患者孕3产1(孩子意外死亡),人工流产1次,自然殒堕1次。诊断为胎动不安。证属脾肾两虚。治以补肾健脾安胎,用保胎方治疗。处方:

菟丝子15 g,熟地20 g,党参20 g,女贞子12 g,墨旱莲15 g,黄芪30 g,白术15 g,山茱萸15 g,怀山药15 g,桑寄生15 g,续断15 g,砂仁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甘草6 g。

3剂。水煎服,每剂服2日,每日服2次。并嘱患者卧床休息,不适随诊。

1周后患者复诊诉腰酸腹胀痛消失,已无阴道流血,保胎方加减继续治疗至10月20日复查B超示:“单活胎,约等于13周。”于1998年5月1日顺产一健康男婴。

【按】患者证属脾肾两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痛,少量阴道出血脾虚运化失常,故出现恶心、纳差等症状;生化乏源,髓海不足而头痛。用保胎方为主治疗,加砂仁、法半夏、陈皮,化湿理气、和中止呕;菟丝子补肾助阳而益精气;续断补肾强腰,安胎止痛;党参、白术益气载胎。全方共奏补肾健脾安胎之效。

案2 杨某,25岁。

初诊(2010年2月6日) 宫内妊娠6月余,阴道流血2小时。患者2小时前出现阴道流血,量多色红夹血块,并有头晕、腰酸腹坠、四肢乏力等,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B超提示为:部分性前置胎盘。诊断为胎动不安。证属脾虚气陷、肾虚不固。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升提,用补中汤加减治疗。处方:

炙黄芪40 g,太子参30 g,白术炭10 g,陈皮10 g,炙升麻6 g,炒柴胡8 g,炒杜仲15 g,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川续断15 g,阿胶珠15 g,仙鹤草15 g,炙甘草5 g。

3剂。水煎服,每剂服2日,每日服2次。收入院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连服3剂后阴道出血停止,伴随症状消失。继服4剂后出院。嘱其守上方隔日1剂服用,连服1个月后B超复查提示:胎盘位置已正常。随访患者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婴。

【按】患者证属脾虚气陷、固摄升提乏力,故胎盘位置低而胎动下坠,阴道流血;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坠;肾虚髓海不足,故而头晕;肾主骨,脾主肌肉,脾肾虚弱则四肢乏力。用补中汤为主治疗。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柴胡、升麻升阳举陷,助胎盘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川续断、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等补肾系胎,加阿胶珠养血止血安胎。全方共奏健脾补肾、益气升提止血之功效。(《张良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