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展览主题、思路与展标
亚洲各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位于亚洲,人类最早的原始农业、城市、文字等无数个世界之最都诞生在这里,亚洲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辉煌的史诗。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不仅能让观众了解亚洲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而且能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亚洲各国数千年来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领略亚洲各国多元的文化魅力,见证古老丝绸之路交流互鉴精神的悠远传承。
为了达到这一主题目的,我们仔细研究了参展文物。本次展出的境外展品有129件(套),其中叙利亚37件、黎巴嫩15件、巴基斯坦19件、柬埔寨10件、斯里兰卡1件(复制品)、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品47件(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地区5件、土耳其1件、阿富汗6件、伊朗22件、印度8件、柬埔寨4件、叙利亚1件)。各国的展品均比较零散,时间跨度也很大,文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伊朗、阿富汗、柬埔寨这几个地区和国家,如果要反映亚洲文明,无论是按历史脉络还是按区域,均难以对亚洲文明进行很好的诠释。鉴于此,我们拟增加中国区域文物,这样亚洲三大文明古国及主要区域的内容就比较齐全了。为此,我们在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挑选了90余件(套)能反映亚洲文明发展历程、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文物。前者有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各历史阶段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甲骨卜辞、玻璃器、丝织品、漆器等及道教文物;后者有受亚洲其他地区文化影响制作的国产蜻蜓眼玻璃珠、胡人俑、金带扣,有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珠饰、玻璃器、银币,有从中国输出到亚洲其他地区的长沙窑瓷器、漳州窑瓷器、龙泉窑瓷器,有在亚洲其他地方多见的中国漆器、钱币、铜镜、丝织物、元青花瓷器,有从海外征集的受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的泰国陶器,这些文物可反映中国古代与亚洲其他各国的互动情况。这样,展品数量大增、展览内容更为丰富。为了将这些文物整合起来,既能反映亚洲文明的发展历程,又能反映亚洲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我们策划了多套方案,最终确定以历史时间为脉络,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腊化为分界线,将亚洲长达万余年的历史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以希腊化为分界线,主要是基于亚洲各区域的历史相当复杂,发展也不平衡,很难用同一个时代名词统一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希腊化是亚洲历史进程中特色最为鲜明的时代标志,因此我们将亚洲历史划分为希腊化之前的亚洲和希腊化之后的亚洲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将西亚、中亚、南亚、东亚相关的文物展品按区域和内容分别组合成两个单元,直观呈现出希腊化之前亚洲文明兴起阶段各区域文明多元共生的特征,以及希腊化之后亚洲文明发展阶段各地东西交汇、商贸物品交流的盛况。另外,亚洲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诞生地,此次的展品也有数量较多的佛教、印度教、道教及多神崇拜的器物,因此我们将亚洲的宗教信仰单独列一单元,体现了文明传播过程中亚洲的宗教哲学思想流变。三个单元的文物,以文物讲述历史,展现各国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的成果,展示亚洲文明的风采与魅力,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文化。
由于亚洲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身为亚洲人的我们,倍感荣幸与骄傲。在给展览起名时,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歌词中的“我们亚洲”,以此作为展标,一方面展现出亚洲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荣耀和豪迈,“江山多俊秀,物产也富有”,另一方面也巧妙映射出亚洲各国文明自古以来和谐共生、融合发展的特质,“树都根连根,云也手握手”。此外,此展标言简意赅,通俗直白,朗朗上口,也很容易让观众记住、领会,并由衷地感到自信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