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物的解读

三、关于文物的解读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与亚洲文明,拉近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第一,我们围绕展览主题对每组文物或每件文物进行诠释,比如我们要反映亚洲各区域“城邦崛起”的主题,对此部分文物的解读重点就放在该文物在城邦中的地位、价值及功能,让观众能看到它与城邦之间的联系。而“天工造物”这组文物,则重点放在文物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上,让观众体会精美器物背后的亚洲各区域手工业成就。其他如“文明肇始”“文字起源”“城市兴盛”“大国荣耀”“丝路万里”“多神崇拜”等无不是如此。

第二,对文物进行解读时,尽量避免对文物形态、颜色、纹饰的直观描述,而是加强对文物本身功能、特点、价值、内涵的解读,语言尽量简洁。

第三,我们采用大量辅助展示,通过图片、表格、照片、小贴士等方式,对整个展览,包括重点组合文物或某件重要文物的文化背景、出土情况、发展源流、影响、传说等相关情况做了更深层次的解读,使观众能直观地融入当时的环境中,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加深观众对亚洲文明和文物的理解。比如亚洲有悠久的历史,有最古老的农业、传统制陶等手工业,有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文字等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为了将这些“世界之最”展示给观众,我们在文物合适的位置用辅助图片将其呈现出来。如在“天工造物”中国区域陶器文物组,我们将世界最早的距今2万年左右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罐图片予以展示。其他如“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丝织物”等也在相关文物位置进行辅助图片展示,让观众领略亚洲文明的先进。

亚洲文明的发源地是以大江大河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是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此次展出的文物也绝大部分出自这里。为此,我们在三个单元里都对这几个区域用了大量图片进行辅助展示,以突显其在亚洲文明中的地位。如第一单元“城邦崛起”中,关于两河流域的古城邦,我们用多幅古城照片(图一)将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辉煌的建城成就展现在观众面前。又如第二单元“城市兴盛”中,两河流域的世界文化遗产叙利亚泰德穆尔古城、印度河流域的世界文化遗产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用了多幅背景照片辅助说明,加深了观众对这些城市及其文化的了解。

对于一些重点文物,我们也增强其辅助展示。有的是不同区域同一类器物的对比展示,比如叙利亚乌加里特出土的彩绘马车纹陶罐,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塞浦路斯出土的彩绘马车纹陶罐几乎一样(图二)。同样的还有中国制造的铜镜、铜钱、漆器、丝织品等在亚洲其他国家也有不少出土,西亚、两河流域出土的玻璃器、印度的珠饰等在中国也有大量发现,诸如此类器物还有很多,如陶器、瓷器、银器等,我们都采取辅助图片的形式,将不同地域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对比展示,反映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的是对重点文物的源流、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的辅助展示,比如西亚的印章、楔形文字等,我们对其产生的源流、种类、工艺、特点等用图文版面进行了展示;有的是受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创新制造的类似器物,比如出自伊朗的彩釉刻纹陶盘,它深受中国“唐三彩”陶器的影响,被称为“波斯三彩”,日本也仿“唐三彩”烧制了“奈良三彩”,韩国烧制了“新罗三彩”,我们用辅助图片对其进行了对比展示;又如泰国的陶军持净瓶,瓶腹有单层、双层和三层造型,其中单层腹陶军持系仿自明洪武瓷军持,其他造型陶军持为泰国创新品种(图三),这是中国陶瓷器对东南亚陶瓷器产生直接影响的有力物证,也是物质文明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典范;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图一 两河流域的古城邦

图二 叙利亚乌加里特与塞浦路斯出土的彩绘马车纹陶罐

图三 泰国陶军持与明代洪武釉里红陶瓷军持

此外,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看懂展览,我们编写了一套完整的语音导览词,对整个展览的结构、重点文物进行了全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