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展览框架的搭建
根据展览主题、策展思路及展品情况,我们将展览分为序厅及三个单元,共四个部分。
序厅用图片、表格的形式,介绍亚洲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国家、人口、历史纪年等,使观众对亚洲有一个基本认识,为整个展览作背景铺垫。
第一单元——多元并进文明兴起。讲述了亚洲从石器时代到希腊化之前数万年的历史,分为文明肇始、城邦崛起、天工造物和文字起源四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生产者,原始农业的出现促进了制陶和水稻种植技术等物质文明的诞生,推动了城邦的崛起,它们集中于大江大河沿岸,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等都诞生了文明古国,并对周边古代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亚洲文明的不断兴起,各地出土的器物都体现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高度。同时,各类文字相继出现,推动了亚洲各地之间的交流互通,其中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第二单元——东西交汇文明发展。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古典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杰出成就相结合,彼此交融、相互借鉴,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文明的视野。此单元讲述了进入希腊化时代之后的亚洲历史,分为城市兴盛、大国荣耀和丝路万里三组。伴随着希腊、罗马人的扩张,各地城市进一步兴盛,由中亚经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到达叙利亚、埃及的商业贸易网得以形成,并与中国丝绸之路相连接,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交流和发展。7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崛起,为亚洲带来了伊斯兰文明,中国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成为沟通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逐步加深,映射出古老亚洲文明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第三单元——思想文脉智慧之光。这一单元将亚洲的宗教信仰分为多神崇拜、佛光普照、印度教义和道生万物四组进行阐述,体现了文明传播阶段亚洲的宗教哲学思想流变。辽阔的亚洲不仅孕育出了多彩的文明,而且成为佛教、印度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具有世界影响力宗教的诞生地。古代两河流域盛行多神崇拜,西亚周边地区皆受此影响。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深入印度河流域,形成了以希腊艺术风格表现佛教内容的犍陀罗艺术;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义宣扬世间因果轮回与救赎;印度教则充满了强烈的神秘色彩,造像衣饰繁复,造型奇特,姿态充满动感,藏传佛教密宗造像深受其影响;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形成了以神仙信仰为核心,以求长生为目的的庞杂文化体系,对儒家文化圈地区影响深远。
对于这三个单元的文物排列,我们强调逻辑性,非常注重对文物进行组合展示,对同一区域或同一遗址或同一墓葬出土的器物,基本是放在同一组,保持区域、墓葬或遗址的完整性;文物原则上按质地进行分组摆放,特别重要的文物摆放在中心展柜,方便讲解与观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