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册》简介
《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册》这本书是由周小普著创作的,《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册》共有35章节
1
作者简介
周小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于该校新闻系广播电视专业。1998年9月赴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新...
2
前言
中国电视事业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到10年的1958年。中国电视一诞生就有了新闻节目。 中国电视至今已有了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相对平...
3
目录
...
4
第一章 草创电视事业 初探新闻样式(—1958年)
电视的诞生是在中国电视出现的30多年以前。中国电视及电视新闻的出现是在世界电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1925年,英国“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John Logie...
5
第一节 创办自己的电视
在中国,最早关注电视的是学术界。最先提到电视的是1915年创办于上海的《科学》杂志,它在1927年6月出版的第6期上刊登了《电视之进步》一文,介绍了电视的基本原...
6
第二节 初创时期新闻节目统计及分析
在试验播出阶段(1958年5月1日到9月2日),北京电视台确定了自己在这一阶段的任务:试办各种形式的节目,取得办节目的经验。通过试验播出继续培训业务人员和工程技...
7
第三节 办台初期的人员机构、技术设备
在北京电视台开办初期,各方面条件都十分困难,是真正的艰苦创业。“人员很少,设备奇缺”[70],是对当时情况的恰当形容。 从机构上看,1957年8月16日,以罗东...
8
第二章 形成事业团队 打造新闻精神(1960—1966年)
20世纪50年代,在多变、动荡的国际局势中,一方面有1954年7月日内瓦会议实现印度支那停战带来的国际缓和;另一方面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斯大林,和...
9
第一节 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挫折
全国的“大跃进”形势给电视发展加了温。1958年4月7—1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广播工作大跃进”的口号,并指出了“广播大跃进”的方针“多...
10
第二节 国际新闻与对外交流
对外交流对中国电视早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中国电视迅速通过模仿、学习,逐渐接近世界水平。加之中国当时电视普及率极低,而国外很多较发达国家的电视普及率高...
11
第三节 新闻的推进和发展
体育节目对电视新闻报道影响巨大,带来很多革命性的变革。 1959年9月13—28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召开,北京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报道了比赛的消息,直播了开幕式和...
12
第四节 战斗的集体
前一章已提到北京电视台的人员数量大大低于同时期的外国电视台,仅为其几十分之一甚至上百分之一。而从节目看,在很短的时间里,北京电视台对各种体裁、形式的节目基本都有...
13
第五节 早期新闻节目评价
北京电视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电视节目逐步趋向稳定。 1960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从以前的每周6次增加到每周8次,除每天都有节目外,星期日早上增加一次...
14
第三章 事业发展受阻 前行脚步未停(1966—1976年)
国民经济刚刚走出“三年困难”的沉重阴影,1962年康生就开始发难,称小说《刘志丹》是“大毒草”;1963年江青组织了对昆曲《李慧娘》的批判,到1965年底又展开...
15
第一节 动乱时期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和北大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1966年8月初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发表了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
16
第二节 常规性报道
“文革”中的“常规性报道”是个相对概念。首先它不是时间概念,即有一些新闻是无论什么时间都要报的,即使是“文革”;其次它又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即它多出现在“文革”大...
17
第三节 国际交流、合作
对外宣传和报道世界是电视媒体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在媒体的国际交流、合作上,电视的要求更多、更密切,超过其他媒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实力。从中...
18
第四节 重大变化
这一节涉及的四个话题:开播彩电、创办《新闻联播》、与“四人帮”斗争、粉碎“四人帮”,都是“文革”后期电视发展或是影响电视新闻发展的重大事件。当然,从技术发展来讲...
19
第五节 “文革”期间的电视事业
1963年以后国民经济逐步好转,电视台建设也逐渐恢复,迎来了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这个阶段电视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有三个:一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北...
20
第四章 重拾新闻精神 事业回归正途(1976—1983年)
1976年年底到1983年,是中国从无序状态逐步走向全面调整和为国家发展树立新的建设目标的时期。 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普遍开展了对其帮派体...
21
第一节 事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这个时期电视工作的核心话题是新闻改革,“走自己的路”,提升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的社会影响,办好《新闻联播》,新闻节目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1976年11月,在...
22
第二节 新闻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方针之后,新闻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新闻改革使电视新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短期的过渡之后,增办电视节目成为新闻改革开始的标志。 在粉碎...
23
第三节 新闻节目
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全国电视台新闻节目联播》,简称《新闻联播》,采用播音员出镜播报形式。开始时该节目播出时长为20分钟,从19:00到19:...
24
第四节 专题、评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新闻联播》外,中国电视的各类新闻栏目也纷纷涌现。电视新闻的体裁和编播方式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近似报纸中通讯、特写、述评、评论之类体裁的...
25
第五章 奋发改革精神 探索电视规律(1984—1988年)
1983年到1987年这五年是国家发展加速时期,并基本确定了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26
第一节 事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鉴于改革开放对媒体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这几年里,对于电视事业的建设,国家领导人有不少的指示,对电视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对广播电视工作,一...
27
第二节 新闻改革
1984—1987年,是电视事业、节目的大发展年。几年中全国形成了一个电视新闻网,《新闻联播》成为独立发布重要新闻的主渠道之一,国内外信息逐步增加,各省市区台都...
28
第三节 不同题材的报道
这个时期,重大会议的报道率先采用直播,为新闻改革做出了表率。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1983年春,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广播电视部领导曾提出现场直播大会开幕...
29
第四节 各类体裁的报道
这个时期通过卫星实况转播国际性体育比赛和重大政治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大庆,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庆典。中央电...
30
第五节 热播、交流节目
1985年6月14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邓力群视察广播电视部时说,总的印象,广播电视在全国基本形成了一个网。我们要集中力量供给人民高质量的、能够吸引和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