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动荡改革 新型格局初定(1988—1992年)

第六章 闯关动荡改革 新型格局初定(1988—1992年)

1988到1992这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展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确切定位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在这五年之前,我国经济历经急速发展与转型,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矛盾突出。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社会承受力下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际交流的增加,西方思想对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影响日益深入。社会各界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出现了差异,改革进入闯关期。

1990年12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草案。该计划建议重点改善人民生活和健全社会保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直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以及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国家建设的主旋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又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段时期对中国社会而言是一段至关重要的转折期。

与国家发展同步,电视新闻界在政治与经济急速变化的背景下不断摸索前行,在试错中逐步成长。面对社会的复杂变化,乘着改革的春风,这一时期的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视传播格局。电视媒体的影响力继续扩大,成为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实现了第二次重大突破。电视新闻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赶超报纸和广播成为第一媒体,形成第二个高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