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美国影视产业及影视创作概况
一、美国影视产业发展概况
2018年,北美电影市场总票房从2017年的111亿美元上涨至119亿美元,甚至超过了2016年的114亿美元,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这是北美有票房纪录以来的最高成绩(见图1-10)。2018年,北美全年观影人次为13亿。北美电影市场是全球最成熟的电影市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因为美国的许多电影院线在加拿大也开设了众多影院,任何一部好莱坞影片,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上映日期都是一致的,所以历来计算的北美票房是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地区。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北美电影市场的电影票价也再创新高,单张电影票均价高达9.14美元,2015年的电影票均价是8.43美元,票价上涨也是票房增加的原因之一。
图1-10 2008—2018年北美年度总票房
(来源:时光网)
北美年度总票房创新高,当然离不开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齐齐发力,而这应该是人们最后一次称呼“六大”电影公司了。2019年,20世纪福克斯正式并入迪士尼,成为迪士尼旗下公司,以后只能称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了。这笔高达713亿美元的交易直接改变了好莱坞维系多年的“六大”电影公司格局,未来就是好莱坞“五大”公司鼎立的局面。
所谓“五大”电影公司是迪士尼电影公司(以下简称迪士尼)、华纳兄弟制片厂(以下简称华纳)、环球影片公司(以下简称环球影业)、索尼电影娱乐公司(以下简称索尼影业)和派拉蒙影业公司(以下简称派拉蒙)。根据票房统计网站票房Mojo(Box Office Mojo)的相关统计,2018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在北美地区首次上映、2017—2018跨年热映和重映的影片共有142部,其中,2018年首次上映的影片有104部,累计为北美电影市场贡献了99.45亿美元,占据北美全年总票房份额的83%。
根据2018年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前20名的名单不难发现,票房前20的影片均由“六大”电影公司出品,而且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榜单的第35位。而在“六大”电影公司中,迪士尼的票房稳居第一,《黑豹》夺得年度票房总冠军,《复仇者联盟3》《超人总动员2》分列年度票房亚军和季军,这三部影片各自在北美收获了6亿美元以上的票房,三部影片票房之和超19亿美元,占据年度总票房的六分之一。迪士尼因此成为了年度最佳电影公司,占据着北美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该公司的北美总票房收入高达31亿美元,占北美市场份额的26%,票房成绩相比2017年上涨了28.1%。这是迪士尼公司在过去三年中第二次在北美的年度票房超过30亿美元,并且其2018年全球票房超过70亿美元,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超越这一标准。迪士尼的优异年度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漫威系列电影取得的巨大成功,而从迪士尼2019年已上映的影片及其对20世纪福克斯的收购来看,迪士尼电影的影响力在2019年会进一步增强。
(一)超级英雄系列影片成为票房的绝对主力
在2018年北美票房前十的影片中,超级英雄系列影片有7部:《黑豹》《复仇者联盟3》《超人总动员2》《死侍2》《海王》《蚁人2》《游侠索罗》。除迪士尼旗下的影片外,其他公司的超级英雄影片进入年度票房前十名的有:20世纪福克斯的《死侍2》,排在第五名(3.18亿美元);华纳的《海王》,排在第七名(2.6亿美元)。前五名中唯一一部非超级英雄类的影片是环球影业的《侏罗纪世界2》(4.16亿美元)。总体来看,超级英雄类影片约占2018年北美总票房收入的25%。
表1-14 2018年北美票房排行榜20强
虽然迪士尼在20强中的上榜影片只有6部,和老对手华纳公司的上榜数量不相伯仲。但是《黑豹》一部电影就在北美收入7亿美元,相当于5部《巨齿鲨》的合计票房,这样的成绩足以让迪士尼占尽风光。
迪士尼和华纳的票房征战,现在实际上也演变成了漫威和DC漫画的票房之争。迪士尼收购了漫威,华纳长期与DC漫画合作,两大漫画公司从漫画书市场打到了电影市场。漫威在2018年交出了《黑豹》《复仇者联盟3》《蚁人2》这3部重磅影片,《黑豹》是年度冠军,《复仇者联盟3》也拿到了暑期档的票房冠军。相比之下,《海王》2.6亿美元的成绩似乎远不如《黑豹》那么耀眼。但是,《海王》的全球票房累计已达9.43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贡献就超过了2.5亿美元。《海王》凭借其卓越的全球票房表现,已经是DC电影宇宙中全球票房第一。从口碑和票房来看,《海王》让DC电影继《神奇女侠》之后再度大获成功,DC电影宇宙越来越稳,漫威电影宇宙的对手越来越强大了。
但迪士尼以713亿美元正式收购20世纪福克斯的消息尘埃落定,这意味着《阿凡达》和《X战警》系列也会纳入迪士尼旗下,当然其中还包括《星球大战》系列和皮克斯动画电影版权。迪士尼的此次收购会让超级英雄IP版图拓展得更远,继续保持行业先锋的态势。
(二)华纳完成被收购 蓄力待发较量迪士尼
2018年是影业收购、并购的重要年份。北美电信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以854亿美元收购了时代华纳,此后将时代华纳变成如今的华纳媒体。华纳媒体现在包括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HBO电视网和特纳广播。特纳旗下还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有线电视网TBS和TNT。2018年,华纳媒体有38部影片首次上映,北美总票房达到19.4亿美元,占据北美票房市场的16.4%,相较2017年整体2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有些许下降。在2018年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前20名的榜单中,华纳媒体共有4部影片上榜,与迪士尼偏好IP影视化不同,华纳媒体在改编自己旗下的“DC漫画”(《海王》)、“哈利·波特”衍生作品(《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的同时,也有中等体量的原创作品,如《一个明星的诞生》《摘金奇缘》,其投资成本分别为3,6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这两部影片2018年在北美也都掀起了不小的观影热潮。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中等体量影片的票房都轻松打败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年度巨制《头号玩家》在北美的票房。其中,《一个明星的诞生》更成为北美颁奖季的宠儿,主演Lady Gaga获得了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奖。
华纳在2018年发行了49部电影,是“六大”电影公司发行数量之最。《海王》《摘金奇缘》《巨齿鲨》都是2018年华纳的高光时刻。但是,耗费巨资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未能达到票房预期,影片在北美的票房收入为1.58亿美元,全球票房合计6.43亿美元。2016年,《神奇动物在哪里》在北美的票房是2.34亿美元,全球票房为8.14亿美元。
环球影业2018年有23部影片首次上映,北美总票房达到17.68亿美元,占到北美票房总份额的14.9%。环球影业在2018年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前20名的名单中有3部作品上榜,环球影业在完成自己经典IP的续集(《侏罗纪世界2》)之余,还在持续创作着惊悚、喜剧、动作等B级题材的影片,不过这类影片的投资大多为中等规模。环球影业2018年的海外票房收获颇丰,远超美国本土的票房成绩。《侏罗纪世界2》在全球斩获了13亿美元票房,其中8.9亿美元来自海外电影市场。《妈妈咪呀2》《五十度飞》《摩天营救》和《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各片的全球票房总收入中至少有70%来自海外市场。一方面,这一数字显现出环球影业的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环球影业要格外重视本土之外的海外市场,毕竟这部分市场的票房成绩对电影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表1-15 2018年北美电影发行公司排行榜
索尼影业在2018年有23部影片首次上映,北美总票房达到13亿美元,占北美票房总份额的11%,相较2017年整体10亿美元的总票房有了显著提升。但在2018年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前20的榜单中,索尼影业只有两部影片入榜,且均未进入2018年北美年度票房榜前十。
20世纪福克斯在2018年有12部影片首次上映,北美总票房共计10.8亿美元,占北美票房总份额的9.1%。在2018年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前20的榜单中,20世纪福克斯只有两部作品入榜,尽管数量不多,但依旧保持着高品质的制作水准。《死侍2》全球票房达到7.43亿美元,豆瓣评分7.5。《波西米亚狂想曲》豆瓣评分8.9,并获得第76届金球奖最佳影片,同时斩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在内的4项大奖。不过据北美网站FORBES报道,相较2017年北美整体13.26亿美元的票房,20世纪福克斯收入已大幅缩水。2018年也是20世纪福克斯自2013年以来在北美电影总票房份额首次跌破10%的一年。2018年,20世纪福克斯在前20的榜单中只有两部票房超过5800万美元。
派拉蒙在2018年有10部影片首次上映,北美总票房7.57亿美元,占北美市场份额的6.4%。派拉蒙早已失去“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荣光,近几年出品的影视作品数量持续走低。根据票房Mojo相关数字统计,派拉蒙2018年的影片数量甚至创下了近5年来的最低值。票房也只能用挣扎来形容,甚至被认为是“六大”中垫底的影视公司。在上述榜单中,也只有《碟中谍6》《寂静之地》入榜。
(三)流媒体公司发力 奈飞继续充当领头羊
流媒体巨头奈飞在影视内容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每年以数十亿美元的巨资来打造重磅流媒体视频内容。奈飞在2018年投资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横扫了颁奖季,在金球奖上还拿下最佳导演的奖杯,同时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等3项大奖。奈飞和戛纳电影节以及其他电影节的角力还没有结束,奈飞公司依然为《罗马》《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和《蒙上你的眼》在其流媒体平台上线前1-3周推出了简短的影院发行模式。
奈飞制作的“网络大电影”完全是院线电影的级别,流媒体的播放形式也在不断挑战传统的院线电影。奈飞电影部主管斯科特·斯图伯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他们公司正在为观众提供一种“选择”,要么去电影院看电影,要么以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方式在家里观看。许多电影人对这一观点是买账的,事实上,奈飞公司愿意为各类导演提供融资,预算范围从2千万到2亿美元不等。在其他发行公司对黑白非英语影片的财务可行性表示质疑之后,奈飞从参与者传媒公司手中购买了《罗马》。同时,奈飞已经将马丁·斯科塞斯、迈克尔·贝和诺亚·鲍姆巴赫的项目列入清单。
2018年,奈飞流媒体服务大幅增加了原创电影的产量,全年多达80多部原创电影上线。奈飞首席财务官戴维·威尔斯也曾表示,2018年,奈飞的原创内容预算总支出将从2017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70亿至80亿美元。另有数字显示,2016年,奈飞总营销费用为9.91亿美元。截至2020年底,奈飞在全球已拥有超2亿用户。奈飞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除了数量,其高质量也广受关注,科恩兄弟的影片《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在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剧本奖。这部豆瓣评分8.3,被网友调侃的“瞧瞧别人家的网络大电影”的影片,在豆瓣年度榜单之2018冷门佳片中排名第一。由奈飞出品的马丁·斯科塞斯的最新黑帮电影《爱尔兰人》也将于2019年上映。
在这种情势下,迪士尼作为好莱坞“五大”之首,紧锣密鼓筹备自家流媒体“迪士尼+”的上线,新的电影市场战斗已经打响,影院遭遇流媒体的观众分流在所难免。
二、美国电影创作特点及趋势
(一)美国商业电影创作特点分析
以好莱坞为中心的美国商业电影,主要分为科幻片、动作片、喜剧片及惊悚片等。
美国商业电影中占比最大的当属科幻电影。21世纪以来,世界科幻电影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题材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外星人、激光、未来科技、返老还童等一系列题材纷纷涌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大量依赖电脑合成影像(CGI),将特效做到极致。但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不少电影都存在视效完美而叙事不足的问题。2017年以后的好莱坞科幻片在故事上无甚新意,在视觉效果上则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美逼真。如新《独立日》、《侏罗纪世界》系列、《星战大战》第七部等影片使观众对那些花费高昂的特技大场面司空见惯起来。当银幕上的特效令观众眼花缭乱之时,好莱坞科幻片也同时迷失了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好莱坞科幻片也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美国科幻电影有以下特点:
背景多样但内部逻辑严谨。科幻片的时空不受限制,故事可以发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任何一个时间,并且可以在中途任意置换时空背景,但实际上它要叙述的真正内容所占据的期限仍然很有限;类似地,科幻故事发生的地点看似不着边际,但实际上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好莱坞科幻片看似天马行空,但其在逻辑上却最为严谨,旨在塑造一个内部真实、统一连贯而不矛盾的虚幻世界。
人物塑造较为简单。好莱坞科幻片大多希望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特效和情节,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于其他类型电影来说较为简单。人物塑造的维度较少,人物表面和内心较为一致,人物性格在整个剧情演进中没有变化或只有简单的变化。但近些年来这种状况也有所改变,科幻片也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全方位、立体化塑造,对人物在现实和内心世界的冲突与矛盾的描绘更为细致。
“激励事件”往往具有科幻因素。“激励事件”即在主人公的行动中发生的一件极其重要的外部事件,是引导结局产生的重要助力,比如时间的错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龙公园的建立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应,这些反应正好推动了故事的进行,引发结局的产生。“激励事件”也可以理解为“冲突”,和其他类型电影一样,科幻片的冲突也包括内心冲突、人际冲突、外界冲突(包括社会冲突和更大的环境冲突)这几个层面,但一般来说,科幻片中最大的冲突是人与大的环境力量的冲突,更具有“科幻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来袭、外星生物侵略等。
推崇传统而永恒的价值。科幻电影所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义、珍惜人生这样传统而永恒的价值。
动作片又称为惊险动作片,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好莱坞影片类型。它具备巨大的冲击力、持续的高效动能、一系列外在惊险动作和事件,常常涉及追逐(徒步和交通工具)、营救、战斗、毁灭性灾难(洪水、爆炸、大火和自然灾害等)、惊人的节奏速度和历险的英雄,所有核心动作段落的设置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种纯粹逃避主义的享受。
动作片的定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常与其他类型(如科幻片、惊悚恐怖片、犯罪片和战争片等)结合产生各种亚类型和副产品。一般来说,动作片常常会成为票房宠儿,但过于简单化的故事结构和平面化的正反人物分野,使其不太容易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好莱坞的绝大部分影片都可以大致归入两个大的类型:软性电影(浪漫剧情片、喜剧片和歌舞片等)和硬派电影(西部片、警匪片和战争片等)。
传统意义的动作片可以泛指所有的硬派电影,而现代意义的动作片则是在综合各种动作元素和剧情设置之后产生的新的电影类型。惊险动作片几乎总会有一个勇敢机智的男(女)主人公对抗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死攸关的情形或一个罪恶的坏蛋,或者在各式各样的场景中遭围困和被追逐,经过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暴力打斗和枪战,迎来一个胜利的结局。惊险动作片是好莱坞“拳头(暴力)加枕头(性爱)”哲学的经典体现,也是美国电影对观众心理准确把握、电影制作者全意迎合观众口味的结果。
除科幻片与动作片之外,喜剧片也是近几年兴起并且发展迅速的电影类型。喜剧片常以夸张的事件展现和人物塑造来映射社会现实,从而歌颂人世间永恒的美好,让观众在笑闹中接受影片的主旨。美国喜剧电影的特点如下:
围绕平凡人物的多元电影主题。好莱坞喜剧电影擅长打造小人物的成长故事,通过笑中带泪的情节安排实现喜剧元素的融入,同时因为小人物的形象更加贴近普通观众,更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商业片的中坚力量。
狂欢化叙事的表达方式。狂欢化叙事背后呈现出的是小人物奋斗之路的艰辛,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公正,小人物要面对来自周围人以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与审美标准对自己的审视与评判。如《发胶明星梦》的喜剧包装掩盖了特雷西在成功途中流下的眼泪和伤痕,这种对悲伤情绪的弱化与消解同样是狂欢化叙事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以正面与喜剧形象示人,具有悲情意识的故事才能够更加凸显其思想内涵。步入21世纪的好莱坞喜剧电影越来越熟练地应用着狂欢化叙事策略,《宿醉》系列、《伴娘》、《预产期》以及《恶老板》系列等影片通过狂欢化叙事表达了好莱坞喜剧电影“娱乐至死”的精神内核。
悲喜交融、笑中带泪的艺术风格。好莱坞喜剧电影从卓别林时代就注重这种悲喜交融的艺术风格,让人在爆笑的同时也能够反思。这一类作品往往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荒诞的主题,在笑声之后,人们洞见的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或滑稽的现实。
惊悚片能让观众同时体验恐怖和悬疑。惊吓后又引人深思的畅快淋漓,特别是影片剧情发展、画面细节能够直逼观众内心,让人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股震撼和深思。
好莱坞的惊悚片因“吸血鬼”的降临而形成了一个极易辨别的门类。惊悚片通常还包含恐怖片、悬疑片以及环球电影公司的拿手好戏怪兽片。恐怖片在视听上给人带来的恐惧和在心理上给人制造的战栗是此类影片最大的卖点。在商业片汹涌澎湃的近20年,恐怖片的特征被无限放大,恐怖片的创作思路也大大拓展,有改编自游戏的《寂静岭》系列,有专注于“伪纪录片”风格的《鬼影实录》系列等。毫无疑问,在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的创作环境下,惊悚片实为好莱坞最易施展想象力、展示黑暗的一个片种。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电影,此类影片制作成本相对低廉,这也是恐怖片得以“野蛮生长”的主要因素。
在这里需要重点提及的是漫威电影的创作特点。从2008年的《钢铁侠》开始,漫威公司就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十年之后的电影市场。漫威电影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典型”,这些影片将CG特效与娱乐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部又一部为全世界观众津津乐道的超级英雄大片。屡次创造北美甚至全球单日和第一周票房纪录的漫威电影,正是通过超级英雄之间的“互动”而形成了“漫威宇宙”。所谓“漫威宇宙”就是漫威公司创造的“平行世界”。几乎所有的漫威英雄,包括美国队长、钢铁侠等都属于这个世界。而超级英雄之间的互动也为漫威公司的“集结”做了很好的铺垫。每一个超级英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性,这也是每部漫威单人电影都拥有庞大影迷基础的关键所在。当然,观众并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超级英雄的表演,他们需要超级英雄集合在一起共同对抗敌人,《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也因此诞生了。从以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为核心的“六人组”的 “初代”复仇者联盟,到2019年上映并创造新的全球电影票房纪录的拥有几十个漫威超级英雄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漫威公司制定的十年“格局”可谓完美收官。从2017年至2019年,漫威公司又创作了《惊奇队长》《黑豹》以及《蜘蛛侠:英雄归来》等全新单人超级英雄电影。这些超级英雄角色都出现在了2018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和2019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当中。这些银幕角色的出现不仅扩充了“复仇者联盟”的超级英雄数量,也为漫威公司下一阶段的格局展开奠定了基础。由于《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系列的完结,漫威需要寻找到新“复仇者联盟”的核心成员。漫威电影创作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赋予超级英雄乐观、不断进步的银幕形象。观众不仅能通过先进的CG技术获得愉快的观影体验,更能从这些超级英雄身上发现其特有的“闪光点”。这些特质也是角色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最后的战役中,钢铁侠戴上无限手套,以凡人之躯承受无限宝石带来的伤害,最终说出了这句“I am Iron Man”。在这里,观众看到了钢铁侠从一个坐拥百亿资产的花花公子到最后牺牲自我拯救全宇宙生命的英雄人物的完全蜕变。每一个英雄角色都在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中一次次战胜危机,逐渐蜕变,使观众认可电影的创作。漫威公司很好地为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做出了“典型”。
(二)美国艺术电影创作特点分析
艺术电影是与商业电影相对的概念,泛指那些以艺术表达而非商业盈利为目的,旨在传达对于社会及人性的细致观察,包含复杂深沉审美体验的影片类别。在好莱坞电影类型中,并没有作为独立类型的“艺术电影”,所有影院放映的常规影片皆有剧情,这一译法并没有反映出其类型特征。在好莱坞电影类型中,“drama”通常用来统称那些商业类型元素相对较弱,具有较强文艺气息的影片,因此近年来国内也有人开始将之译为“文艺片”。在美国,艺术电影主要与好莱坞大制片厂之外的独立制作电影相联系,这些电影大多成本较低,且往往由青年电影人创作。但这并不影响美国的艺术电影在好莱坞大片的挤压下找到生存空间,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艺术电影形成了一整套市场化的竞争策略,它们所争夺的并不是好莱坞大片所主导的主流电影市场,而是有特定观众群体的小众电影市场。
在创作层面上,美国艺术电影表现出了以下特点。美国艺术电影创作者虽然也讲求个人表达,但大多数也不拒斥市场,而是希望在艺术表达与市场价值间找到平衡点。在创新的方式上,美国艺术电影不像先锋实验电影那般激进,而是相对温和。例如在叙事结构上,尽管美国艺术电影往往表现出了不同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结构,但其根本上还是叙事性的,观众动一些脑筋仍能理解。如果说在艺术创新与陈规的天平上,先锋实验电影以及好莱坞主流电影分居两端,那么美国艺术电影的定位是更接近于主流好莱坞电影而不是先锋实验性电影的。但与好莱坞主流电影主要针对青少年观众群体不同,美国艺术电影针对的是更为成熟的电影观众群体。美国艺术电影所满足的正是这些特定观众群体的需求,展现着被好莱坞主流电影抛弃了的严肃的、争议性主题,例如边缘群体的生存境遇、对道德伦理困境的多样化探求等,发出了主流文化中被忽略的声音,从而契合着更成熟观众的文化趣味,创造了一种富有吸引力的电影文化。例如获得了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书》,很好地向观众展示了艺术电影中超越种族和肤色,探讨人性和友谊的特点。《绿皮书》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白人司机和黑人钢琴家成为朋友的故事。这部影片以幽默轻松的风格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北部与南部黑人社会地位的显著差异。电影中并没有充斥着严肃的种族问题的描写,而是通过白人司机与黑人钢琴家一路演出的经历而体现出了两人的友谊,展现了相互帮助的精神。黑人钢琴家谢利博士是一名世界级钢琴演奏家,住在纽约富人区,家里的装饰非常奢华,这就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及其与其他影片的不同之处。它并没有像多数电影一样描述黑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地位低下,而是通过谢利博士这一黑人角色的设定与社会地位的反差来讽刺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民主与种族平等的解读。谢利博士在黑人酒吧的演出正是影片的情感核心所在,也是他的真情流露。他并不是不会弹奏黑人爵士乐,而是迫于上流社会给予他荣华富贵权利的压力而走上演奏古典音乐的道路。他向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宣告黑人也可以表演高雅的古典音乐。《绿皮书》在近两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中可谓独树一帜,以独到的角色和社会背景设定让种族平等这个话题得到新的诠释,也赋予艺术片一定程度的商业特质。美国近两年的艺术片依然是以种族、女权为话题展开创作,同时也不断丰富其表现手法和内在的情感核心。201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热门候选《爱乐之城》就是以歌舞剧的形式描绘了一对年轻情侣到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好莱坞开辟新生活的故事。导演运用精妙的长镜头将男女主人公的双人舞与洛杉矶似真似幻的傍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这一对为梦想而努力的年轻人之间即将开始的爱情。美国艺术电影的发展还在继续,无论是政治题材还是社会话题,电影人都在寻求新的路径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艺术片。
(三)美国动画电影创作特点分析
近几年美国动画电影保持了较稳定的作品产量和票房贡献。从2017—2019年北美电影票房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三年在票房前100名的电影作品中,每年动画电影大概有10部左右,2017年为14部,2018年9部,2019年截至10月为10部。票房贡献与作品数量相对成正比,占据总数值的12%左右:2017年北美电影票房111亿美元,14部作品票房14.32亿美元;2018年北美电影票房119亿美元,9部作品票房约16.23亿美元;2019年截至10月1日北美总票房77.4亿美元,10部作品票房约10.27亿美元。2018年9部作品反倒贡献了这三年最高的票房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超人总动员2》单片票房较高(北美票房6.08亿美元),提升了当年的总票房。从当前数据来看,每年总体票房过亿的动画作品大概在5部左右。
为了解美国动画电影创作的现状与整体趋势,笔者对近三年北美票房前100部电影中的动画作品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通过统计可以看到如下基本特点:(1)从作品分级来看,这三年来美国动画作品保持了一贯的合家欢特点,在统计的33部作品中,PG级(辅导级)30部;G级(大众级)2部,P-13级(13岁以上)1部。(2)从作品时长来看,大部分作品创作时长在1小时30分钟至1小时40分钟左右。时长最短的是2017年的《蓝精灵寻找神秘村》,1小时21分钟;时长最长的是2018年《超人总动员2》,1小时58分钟。(3)从IMDb对作品的类型划分来看,冒险、喜剧类22部;动作、喜剧类3部;动作、冒险类6部;冒险、家庭类1部;家庭、幻想类1部。总体看来,美国近年来的动画电影创作主要围绕着冒险、喜剧、动作三个类型。
表1-16 2017年北美动画电影票房数据统计
表1-17 2018年北美动画电影票房数据统计
表1-18 2019年北美动画电影票房数据统计
通过对33部作品的研究,笔者发现2017—2019年美国动画电影创作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延续性——既有动画作品的延续度较高
美国拥有较多的老牌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像迪士尼、梦工厂、华纳兄弟、皮克斯、照明娱乐、蓝天工作室等动画公司,其都曾制作出多部经典的动画电影。三维时代以来,这些作品均在持续地产生续集。2017—2019年,这种继续拍摄续集的创作依然占据创作题材来源的主要份额。在33部作品中,动画电影续集有18部,占总作品量的55%。更重要的是,在14部票房过亿的作品中,续集动画有11部,这些续集比原创作品获得了更高的票房收入。这些作品包括2017年的《神偷奶爸3》《乐高蝙蝠侠》《赛车总动员3》,2018年的《超人总动员2》《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蜘蛛侠:平行宇宙》《精灵旅社3:疯狂的假期》,2019年的《玩具总动员4》《驯龙高手3》《爱宠大机密2》《乐高大电影2》。
可见,已有动画电影的延续是美国动画电影近几年的一个重要创作方向。已有作品已经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续集是在此基础上的锦上添花。已有作品已经完成了关于角色造型、世界观等重要环节的设置,这可为续集的制作节省较多的精力与时间,续集的创作还能够保证已有动画品牌的持续发展,借助电影这个大众媒介延长动画作品的传播周期。续集创作一举三得,因此,在美国动画电影创作中,续集动画变得越来越常见。从票房收入来看,观众也乐于为这些续集动画作品买单,因为有前期的情感铺垫,续集动画比原创作品更受欢迎。
当然,续集的创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续集过多可能会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二是,制作公司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续集中,就会较多地分走原创动画的创作精力,造成原创动画发展的缓慢。
2.时代感——现代题材占据主导地位
曾经提起美国动画电影,尤其是迪士尼动画,人们脑海中总会立刻联想到那些公主们(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美人鱼、贝儿公主等),或是联想起那些动物们(小飞象、小鹿斑比、狮子王等),与之相应的是这些角色所处的童话、神话及动物世界。但是,随着观众审美层次的转变与提升,近年来的美国动画电影创作逐渐远离这些可爱、讨巧、温馨却具有间离感的世界观与角色形象设置,开始趋向更贴近现实世界的动画创作方向。根据统计,33部作品中有24部作品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设置为现代;有3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地虽然为异世界,但是同样设置了现代的时间架构;仅有5部作品设置了抽象的世界并且没有明显的时代感。这5部作品分别是《蓝精灵寻找神秘村》《小马宝莉大电影》《雪怪大冒险》《愤怒的小鸟2》《龙珠超:布罗利》。票房最高的几部动画作品均采用了现实空间作为故事的发生地:《神偷奶爸3》讲述的是格鲁找到双胞胎弟弟,与弟弟合作打败坏人,拿回钻石,重新回到特工队的故事;《寻梦环游记》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墨西哥少年进入亡灵世界遇到自己的祖先并打败坏人,回到现实完成爱与记忆的延续的故事;《超人总动员2》讲述了超人一家在现代生活中冒险而有趣的经历;《蜘蛛侠:平行宇宙》讲述的是未来的蜘蛛侠来到现代与其他英雄角色共同战斗、打败敌人的故事;《玩具总动员4》讲述了现实世界中的一群玩具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的冒险故事;《爱宠大机密2》讲述了主人不在家时,那些可爱宠物的有趣故事。
动画作为一个人类创造出来的运动幻象,从诞生之初就带有自身的独特性——时间性、假定性和虚拟性。也正是源于此,早前的动画电影往往讲述不存在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选材主要来自于童话、神话等。1995年,世界上第一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的上映,开创了动画与现实世界结合的先河,此后,各种现实时空下的动画世界层出不穷。有直接在现实世界加入非现实元素的故事,例如《神偷奶爸3》中的小黄人、《宝贝老板》中的宝贝老板;也有模仿《玩具总动员》探索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共存的故事,例如《爱宠大机密2》中的人类世界与宠物世界、《寻梦环游记》中的人类世界与亡灵世界、《表情奇幻冒险》中的人类世界与表情世界。这些世界的设置均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想象,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这些世界中的“人”能够和现实的人类互动,从而增强了动画片中的现实世界中有异世界存在的可信性。如在《表情奇幻冒险》中,表情们存在于手机里的短信之城,手机主人的行为影响着手机中表情们的行为,手机主人喜欢的表情被表情们羡慕,手机主人不常用的表情就会被冷落。当手机主人要删除手机中所有的应用,表情们将不存在时,为了生存,表情们齐心协力找到了解决办法,阻止了手机主人的删除行为,保住了短信之城和所有表情。
综上,当前美国动画的一个重要的创作特点就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无论是人类世界、异世界,还是人类世界中的异世界,大部分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当下”,模仿现在的人类社会体系,构建出一种“万物皆有灵”的世界感官。这一方面源于一种审美的转换,当大家看多了童话、神话、小动物后,这种现实世界的奇异故事让人眼前一亮,受到观众的喜爱;另一方面,现实世界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相较于那些远古的传说,现实的故事更能激发观众的同理心和想象力。近年来的美国动画电影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此大架构下所表现的故事主题与人文精神均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折射出这个时代的认知与价值观。
3.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生事物的创作
想象力是动画创作永恒的追求目标。在一无所有中创造出一个世界是多么奇妙的事情。正如加拿大著名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所说:“做动画的人像上帝一样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在美国动画电影中,这种想象力的创作一直在持续,早年可能是对童话、神话世界的想象,现在则是对现实世界各种异类存在世界观及拟人化的想象。想象玩具能够像人一样说话行动;想象宠物们在没有人的时候也像人类一样聊天打闹;想象不会说话的宝宝的另类行为。在近年来的美国动画电影中,较为突出的想象力创新是对当前世界新生事物的想象。例如《表情奇幻冒险》中的表情世界、《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中的互联网世界、《蜘蛛侠:平行宇宙》中打破次元阻碍的世界。这些想象起于文字,行于视觉,最终通过动画画面营造出来的角色、动作、场景来表现和传递。
《表情奇幻冒险》中的表情都是具有情感的拟人化角色,他们居住在手机里面的表情世界,而整个手机作为一个更大的世界为人类服务且受到人类的控制。表情的形象是有现成蓝本的,但是表情世界、手机世界、云端的样子都有赖于创作者的想象。在本片中,动画师们设计了一个可爱的表情世界(图1-11),并且视觉化了表情们的工作环境,使用冷蓝色的色调结合,创造出机械化控制的表情软件内部工作环境(图1-12)。
图1-11 《表情奇幻冒险》中表情们的生活环境
(来源:豆瓣网)
图1-12 《表情奇幻冒险》中表情们的工作环境
(来源:豆瓣网)
图1-13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的互联网场景创建过程
(来源:搜狐网)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则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世界体系,这又是一个关于新生事物的创作。互联网作为一个由0和1构建的数字世界,最终是如何被视觉化呈现的呢?如何让抽象世界成为动画角色存在的背景呢?一篇关于《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如何将互联网转换成真实世界的文章提到,为了创建一个永无止境的大都市,该片制作团队创建了一堆可以按照不同变体模块化设计的建筑物,因此,当你眺望地平线时,建筑物看起来好像没有终点或重复。这是非常耗费资源的,创作者第一次尝试使用Hyperion渲染工具渲染城市时,由于强力使渲染器超载,所有完成的城市内容消失。他们必须创建一个新流程,以便计算机渲染不会中断。为此,他们分解了世界的各个方面,并将其分别渲染。例如,建筑物侧面的标语是与核心结构分开绘制的。然后,他们将所有渲染的作品合并为一个镜头,从而将一个凝聚的世界与许多单独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图1-13是一个镜头从故事概念设计到最终镜头的演变过程的示例,从中可以看到每个部门如何对流程做出贡献,实现最终的想象力。
4.技术性——三维技术创作动画
从1995年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问世以来,三维技术日新月异,被广泛应用到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在日本、中国还可以看到二维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如《你的名字》《大鱼海棠》等,但是在美国,二维动画电影几乎绝迹。在技术的驱动下,近年来的美国动画电影基本上皆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完成。在上文统计的33部动画作品中,除了《龙珠超:布罗利》是日本东映动画制作的,其他美国公司制作出品的动画电影仅有《少年泰坦出击》一部是二维动画,其余全部都是三维动画作品。《少年泰坦出击》则是因为有较好的前期基础,并且在电影之前就已经有了二维动画系列片,所以保持了二维动画的制作形式。
可见,在美国动画电影创作中,技术使用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各大电影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三维技术,放弃了传统的二维动画绘制。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动画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变革,这种变革在美国表现得格外彻底。三维动画技术的使用也为前文中的众多续集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因为在三维场景中建造的角色、场景甚至采集的动作都可以随时调用,让续集的拍摄节省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当然,三维动画无法像二维动画那样创造出更多的艺术风格样式和画面感,三维动画的使用带来了审美上的趋同感,产生了一定的艺术缺失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制作公司也正在尝试在三维技术的语境下,突破技术限制,创作更多的艺术风格形式,如《蜘蛛侠:平行宇宙》就在三维中呈现出了带有漫画世界特质的画面效果(图1-14)。
图1-14 《蜘蛛侠:平行宇宙》中三维技术营造的漫画感
(来源:搜狐网)
[1] 尹鸿,李天语,孙俨斌.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19(2):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