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雁南》(

第十六节 《燕北雁南》( The Existence of Love

——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广播电视专业孙朔作品

一、作品介绍

图3-59 《燕北雁南》海报

(一)创作工具

摄像设备:Canon 5D Ⅲ、Canon 5D IV、DJI Phantom 4、DJI Mavic Air

灯光设备:永诺YN360补光灯、手持LED灯

剪辑工具:Final Cut Pro

调色软件:DaVinci Resolve

特效及海报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 CC、Adobe Photoshop CC

(二)剧组人员

编剧:宋莹莹、赵雪、张斌

导演:孙朔

主演:严梦竹、赵雪

制片人:宋莹莹

摄像师:孙朔、宋莹莹

剪辑师:孙朔、宋莹莹

录音师:孙芳慧

灯光师:李若男

场记:赵雪

配音:赵晨歌

(三)故事大纲

影片《燕北雁南》取自成语雁南燕北,有两地分离之意。影片讲述的是宋亦北和宋亦南姐妹俩天各一方、阴阳相隔的故事,故以此为名。

妹妹宋亦北从小体弱多病,姐姐宋亦南却是一名专业的登山运动员。姐姐在一次登山比赛中意外去世,给妹妹造成很大的打击,导致她无法接受现实,整日待在家中,不愿外出,与姐姐送给她的无人机小南相互陪伴。为了解开亦北的心结,小南每天会外出给亦北直播风景,并实时与她聊天逗乐。在小南的陪伴下,亦北逐渐开朗起来,但始终迈不过心中那道坎。一天,小南外出时突然失去联系,亦北为了找到失踪的小南,鼓起勇气,踏出家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磨难之后,亦北想起姐姐带给自己的力量,终于找到了小南,并最终打开了自己的心结。

二、类型特点

这部影片的类型是科幻/剧情/励志。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寻找她的朋友无人机小南的故事,无人机小南被塑造成一个非常智能的机器人,因此影片中会出现无人机与妹妹互动对话的场景。在小南失踪以后,影片也通过后期技术呈现了高科技定位、查找的场景,存在不少科幻元素。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寻找中得到救赎的故事,通过插叙的形式交代了故事背景,在现实与回忆中穿插,一步一步为观众揭开真相的面纱,最后呈现本片最核心的价值——励志与救赎。

影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航拍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虽然女主角在前期是有点轻微自闭的,但是她的内心对外界还是渴望的。影片通过女主角的想象来表达这种既渴望又害怕的复杂情感,并且在想象中运用大量的航拍镜头来表达她当时的心情。

三、创作过程

(一)剧本创作

剧本从开始筹备到正式确认定稿,大概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改了很多个版本,最终的定稿比最初的初稿完善很多。剧本创意来源于一条MV,导演、制片以及编剧在共同讨论之后确定了剧本的初步走向。剧本初定后,导演开始确定场景大纲。但是因为拍摄地点并不符合剧本的背景设定,所以在正式开拍前,在整体中心思想不大变的情况下,编剧组做了很大的调整。由于拍摄时间十分紧张,在来到拍摄地点实地考察之后,主创团队连夜讨论剧本大纲,并按照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的顺序确定了15个重要的场景(见表3-5),最终在正式开拍前一夜正式确定剧本。

表3-5 《燕北雁南》的15个情节点

在剧情的设计上,主创团队通过多次讨论,最终设计了15个场景。前五场戏都是室内戏,第一个场景是亦北醒来,作为开场画面,简单介绍主要人物。第二个场景是亦北与小南互动,主要展现女主角与无人机的日常生活场景。第三个场景是亦北在家中进入想象空间,这个情节的设置起到一个铺垫作用。第四个场景是无人机失联,戏剧冲突出现,粉碎原来平静的世界,让短片开始出现悬念。第五到七个场景是女主角整理行装,出门寻找无人机,但是遭遇困难,这3个情节点的设置主要是让主角面对以后行动的疑问,使她做好准备并作出决定,进入下一个场景中。接下来的八场戏都是室外戏,在室外戏的情节设置上,为了更好地突显戏剧冲突,让短片情节丰富,主创团队根据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在第九到十一场戏中设定了一系列的情节,如女主角晕倒、陷入绝望、水边痛哭等,让她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境中,使影片整体氛围进入一种绝望的情境中。第十二场戏是一个转折点,最后三场戏峰回路转,在绝望之际,女主角发现了失踪的无人机,并在无人机的陪伴下解开心结,实现自我救赎。整个短片的剧情严格按照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来设计,最终成果也凝聚了整个团队的心血,实属不易。

(二)剧组建立与演员选拔

整个剧组的建立是非常快速的,导演孙朔和制片宋莹莹在一开始就因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所以成为一组,随后编剧赵雪在了解到整个影片的选题立意后,也加入进来,主创团队在短时间内组建完成。但是在演员的选拔方面,剧组却花费了不少时间。虽然整个影片只有两个演员,妹妹宋亦北和姐姐宋亦南,因为姐姐戏份较少所以由编剧赵雪来饰演,但是妹妹的角色迟迟未定。剧本在经过修改之后,女主角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剧组在选择演员的同时会更加注重整体的感觉是否与人设相符合。在招募演员的过程中,整个剧组的人员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宣传,编剧赵雪还制作了专门的海报进行演员招募宣传。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很快有不少演员与剧组联系,经过挑选之后,女主角有了两位待选演员。在面试完这两位演员后,根据大家的讨论,最终选择了其中一位更加符合要求的演员作为女主角。

(三)场景设计与拍摄地选择

本次影片主要以外景为主,在天津宝坻和河北永清取景,而内景则是在宝坻一家五星级酒店拍摄的。

为了呈现女主在幻想中的画面,剧组特地选择了一片树林作为拍摄地。嫩绿的树叶上滑过晶莹的水珠,一袭白裙的女主角在树林中行走,宛如落入人间的精灵,纯洁又富有好奇心。而为了展现女主角独自一人出去寻找无人机,途中艰难险阻的场面,剧组选择了一大片荒凉的土地。在拍摄时,最开始是跟拍女主角在树林中寻找的画面,女主角走出树林来到了一片荒地之后,改用航拍镜头(见图3-60)。通过航拍的大景别来展现当时环境的险恶,进而烘托她当时焦虑、恐惧又无处可去的心境,为后文的晕倒做铺垫。晕倒这一场戏是在一片比较荒的树林里拍摄的,满地枯枝败叶,暗示了女主角当时的心理状况。

图3-60 《燕北雁南》剧照

后来剧组转到天津宝坻拍摄,在女主角寻找无人机的高潮部分,也是全场唯一一场哭戏的设计上,剧组通过考察多个地点,最终选择了一片与剧本十分吻合的水域。最令人惊喜的是,水域旁边是一大片绿色的芦苇丛,非常适合女主角从中寻找,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穿过芦苇丛却看见一片水域,从而希望落空崩溃流泪的场面。

在内景的布置上,因为影片要展现的是家的氛围,所以摄制组对酒店进行了一些改造,换上了自带的床单被罩,放置了一些家庭摆件,如相框等小物件,力求在细节上尽善尽美。在无人机小南与妹妹亦北的互动环节上,主要问题是如何呈现小南为妹妹直播风景的画面。经过一番讨论后,剧组暂定将智能音箱小度作为小南在室内的载体,当小南外出时,可以通过智能音箱与妹妹亦北通话,而直播的画面则投射到室内的电视上,亦北直接看电视就能欣赏外面的美景,而这些需要用到的素材则由后期进行处理。

(四)现场照明与摄像

在现场照明方面,外景拍摄大多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灯光基本用不上,主要是室内戏和夜戏需要用到照明。因为是白天拍摄,并且酒店的采光也很好,所以室内戏的拍摄只用到了补光灯一种器材。在色温的选择上,考虑到室内主要呈现一种家的气氛,因此选择了暖光来增加画面的柔和度。相比于室内戏的照明,夜戏的照明更加复杂,也更有挑战性。本影片唯一一场夜戏是在酒店外面的阳台拍摄的,主要表现女主角和无人机小南互相陪伴、温馨静谧的场面。为了营造出一种夏日里温馨幸福的氛围,照明主要用到两种灯,一种是长方形手持LED灯,选择暖光来作为基础的主灯,提高现场明亮度;而另一种是棒形补光灯,在灯光色温的选择上,为了使画面更有层次,导演选择了蓝绿色光来营造气氛,为防止蓝绿光直接打到演员身上太硬,不够柔和,所以将蓝绿光源放置在演员右后方,打向演员左上方的白旗,白旗再通过反射光源打到演员身上。这样冷暖交错形成的光,使画面更加柔和,更富有层次感(见图3-61)。

图3-61 《燕北雁南》拍摄花絮

在摄像方面,除了基本的地拍,大量的航拍是本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影片中主要有三个片段集中出现了航拍镜头,每一个片段航拍的功能都有所不同。第一个片段是无人机小南外出给妹妹亦北直播风景,这一段主要是以小南的视角来呈现的,在室内有一个片段是小南呼唤亦北出门,被亦北拒绝后独自穿过窗户外出直播。因为无人机室内飞行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所以这一段主要由摄像机来模拟无人机的视角,摄影机采用的是Canon 5D Ⅳ。在正式开拍时,将无人机架在摄像机的前面,两者同步运动拍摄。在无人机飞出窗外后,下一个镜头就是航拍镜头。由于小南直播的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剧组选择了别墅群、城堡、公园、河边等优美的场景。第二个片段是亦北在家想象自己在外面游玩的画面,整个画面唯美、清新,航拍地点离女主角较近。第三个片段是女主角出门寻找小南的过程,与第二组航拍镜头不同的是,这里主要采用大景别来烘托环境的荒凉感,突显女主在找寻无果下的无助感。

航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续航问题,无人机电池续航能力很差,一块满电电池在飞行状态下只能维持30分钟,而且电池电量降至20%以下就无法飞行,必须返航。因此在拍摄前就要想好如何拍摄,不能浪费素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拍到想要的画面。二是安全问题,在无人机起飞时,人需要与之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否则很容易受伤。在拍一场夜戏时,无人机就因与演员距离太近,起飞时不受控制,朝演员飞来,导演孙朔来不及用遥控器操作,便直接用手去抓,结果手指被无人机扇叶割伤,还好无大碍。因此,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三是方向感问题,用无人机航拍要学会通过遥控屏幕来操纵其方向,因为无人机上天之后,肉眼难以识别,并且要注意飞行距离不宜过远,否则会因信号弱导致无人机失联。四是构图问题,因为无人机的镜头与普通摄像机的镜头相差很大,它的镜头运动方向只能上下运动,如果要左右运动,需要靠操控机身来完成,难度较大,并且会因为操控速度不均匀导致画面出现不稳、停顿等问题。因此,在航拍前,要学会航拍的叙事手法,多加练习,以得到想要的画面。

(五)排练与表演

在正式开拍的前一晚,整个剧组和演员一起进行了剧本围读,对剧本里的每一个场景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演练。女演员严梦竹在面试的时候,就给导演和制片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严梦竹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此前已经拍过不少短片,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在排演的时候,梦竹不仅能揣摩出女主的心情,而且还有自己的见解,对角色的塑造有很深的理解。在前一夜排练时,剧组根据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设定了15个场景,对每一个场景都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大家轮番表达见解,最终确定下了表演的形式。

在正式表演时,女主角梦竹态度也非常认真,面对一些镜头会主动要求再来一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在拍摄影片中最为高潮的这段戏时,女主角的情绪转变是非常剧烈且戏剧化的。她由带着一丝希望到希望破灭,再到彻底崩溃大哭,后又峰回路转找到小南,最后与小南敞开心扉,解开心结。要把握好这段情绪的转变,其实是非常难的,过犹不及和用力过度都难以达到影片想要的效果。因此,在拍摄这段剧情时,梦竹尽量让自己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情绪中。

(六)后期制作

影片《燕北雁南》讲述了宋亦北在遇到丢失无人机的挫折后,突破自我、打破内心桎梏,最终重拾信心的故事。总体上,影片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剪辑,两部分采用了特殊的处理方式:一是在亦北看电视幻想的叙事部分,通过剪辑创造了亦北脑海中新的想象空间,这不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却能表现主人公对外在世界的向往之情;二是亦北回想已故的姐姐送给自己无人机,回忆与无人机相处的时光和姐姐遇难的画面,这三段故事发生在无人机出事前,通过场景的插入与颜色的艺术化处理表现主人公回忆过往,对姐姐与无人机的怀念。同时,随着故事的发展,为了使画面语言更加生动,能够真实表现人物情感,部分镜头使用了变速的处理手法。在亦北望向湖面时,采用了减速的效果,以此表现亦北的茫然失措。镜头从湖面转向亦北时,采用了加速的效果,画面播放速度的起伏能够更加突出亦北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影片更具观赏性。

由于在剧本创作的时候,根据剧情节拍表,影片的脉络已经非常清晰,并且拍摄也是完全按照节拍表来进行的,后期剪辑就比较轻松,直接按照已有思路来剪辑即可。但是在航拍镜头的选择上面,因为要符合影片的剧情和女主角的内心世界,所以导演和制片耗费了较多的时间敲定上下场景之间的转换,使整个影片衔接更加紧密。

四、导演阐述

(一)导演简介

图3-62 孙朔

孙朔,本科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数字出版专业。出于对影视作品的热爱,孙朔选择到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继续学习影视制作的相关知识,热爱摄影的他希望通过画面语言展现不同场景的故事。

(二)导演阐述

《燕北雁南》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我很喜欢的一部MV《水星记》,MV讲述了机器人在质变成具有情感的“人”后,在家庭中所发生的故事。在影片中,作为姐姐(亦南)送给妹妹(亦北)的礼物,无人机就是被赋予情感的“物”,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妹妹,更是妹妹对姐姐的精神寄托。原生家庭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姐姐因为意外去世后,妹妹害怕一切外出活动,从小患有耳石症的她甚至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抗拒。在看到无人机从外面传送回来的画面后,我们能看出亦北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这种渴望来源于心底,来源于对风光美景的向往。然而她将这种向往埋葬在心里,内心的不安一直在阻挠她走向更远的地方。在得知无人机遇难后,影片有两处直接表现亦北心理活动的镜头,出门带着姐姐照片与开门前的犹豫,内心脆弱的她需要姐姐时刻陪在身边,对外在世界的抗拒又让她思考自己是否应该去寻找无人机。显然,妹妹无法再次承受身边“人”的离去,尽自己所能找到丢失的无人机小南,才是她对姐姐、对自己最好的回馈。最终,亦北在寻找的过程中克服了困难,成功找到了无人机,突破了内心的桎梏。

通过本次影片的制作,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研究生在校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较为完善的影视团队,导演、制片等部门分工明确,只有明确的分工才能使效率最大化。微电影不同于纪录片、广告等,微电影的魅力在于剧本故事的艺术性与画面组合的创造性,两者缺一不可。然而,运镜是技术活,创作出具有深度的剧本故事则需要对人、事、社会拥有更深层次的认知。电影创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优秀的影片不单是导演、编剧的功劳,更是整个团队的心血所在。

在此,我真挚地感谢前期、后期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对于这部短片中的不足,是我导演工作不够成熟的表现,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能力,尽早拍出更加成熟的作品。

五、优点和不足

(一)影片优点

影片将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讲述了一个在寻找中战胜自我的故事,运用大量航拍镜头,通过独特的构图方式营造了不同的氛围,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感受。同时,航拍镜头展现了当地美景,将当地的人文地理呈现在镜头前,为当地宣传做出了贡献。

(二)不足之处

创作团队在前期准备阶段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剧本出现了很大的改动,最后的定稿也不太符合最初的设想。此外,镜头间的叙事逻辑还不够强,情绪处理上稍显不足,故事背景交代不太充分,容易使观众误解。受困于时间与拍摄场地,影片中亦北找寻无人机的片段,也是影片中时长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未能明确清晰地传递故事内容。亦北找寻无人机的拍摄场景应安排在阴天或者傍晚,画面颜色偏暗调,场景地势更加陡峭,通过颜色、场景来突出亦北在找寻小南时的艰难。在完成第一次粗剪后,导演发现找寻的篇幅太长,节奏缓慢,影片整体没有高潮部分,叙事乏味,同时在最应该升华情感的结尾草草了事,结尾与整体显得更加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