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笼罩的山峰》(

第二节 《云雾笼罩的山峰》( Out of Crimes

——纽约电影学院2015级影视表演系李珏作品

一、作品介绍

图3-5 《云雾笼罩的山峰》海报

(一)创作工具

现场主要拍摄器材:ARRI Alexa XT

镜头:Carl Zeiss Super Speeds MK2、Carl Zeiss Standard t2.1

后期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 X、Adobe Premiere

特效及海报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 CC、Photoshop CC

调色软件:DaVinci Resolve

(二)获奖情况

入围2018年第三十四届华沙国际电影节自由精神竞赛单元

获邀第二届银川互联网电影节开幕影片

入围第五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8第五届北京青年影展“年度影片”和“年度编剧”提名

入围2019纽约第一届邓波艺术电影节并荣获最佳剧情片奖

入围2019年第二十二届洛杉矶与电影共舞电影节聚焦中国单元并荣获“最佳编剧”与“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

(三)剧组人员

导演:左志国

副导演:徐旭

制片主任:刘忠靖

编剧:左志国

摄影指导:马修·尤素克·瓦凯(Matthew Yousuke Wakai)

剪辑:焦健、白金、文森特

录音:乌恩

音乐:郑载焕

主演:王海涛饰演军坡、李珏饰演青青、任青安饰演连贵、丁建钧饰演连胄、龙水林饰演梁益、王上饰演静怡

(四)故事大纲

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筹钱医治自己病重的爱女,又要不到赔款,被迫铤而走险绑架了老板的女儿。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这座幽静的山里,还有其他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和欲望参与了这件事情,一座山上、一日之内、六组人马,各自的贪念在错综复杂的因果之下,逐渐失控,转向不可预知的方向。罪恶之中,谁能逃脱命运的审判。

二、类型特点

这是一部犯罪悬疑类型电影,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力图全方位展现人物,每个人物故事独立成章,又彼此影响,从而相互交织出完整的故事线。多线叙事的手法对悬疑氛围营造会有很大的支撑作用,让观众逐渐跟随人物进入故事,直到最后的真相揭示。

三、创作过程

(一)剧本创作

故事来源于一个真实事件,一位矿工绑架了老板的女儿,只为拿到应得的赔偿后医治自己生病的女儿。在这条故事线的基础上,衍生出另外五条故事线,每条故事线都有自己明确的目的,有的是救赎,有的是兄弟情,有的是父女情等。所有主题都指向最核心的主题:每个人的犯罪都是因为爱。

剧本分为三个部分,发生在一天之内。第一部分营造悬疑氛围和张力,第二部分建立人物关系和情感,同时留下很多悬疑点。这两部分都采用非线性叙事,错乱的时空,像一张巨大的拼图,但是依然看不到故事全貌。最后一部分是独立的故事线,采取线性叙事,将前两部分留下的疑点全部解决,在故事结局处让人物升华。

本片的剧本创作采取独立故事创作的形式,每一个故事都是单独的,人物与时空自然交织,可以看成是6个短片创作。

图3-6 《云雾笼罩的山峰》影片剧照

(二)剧组建立与演员选拔

在演员的选择上,饰演连胄的丁建钧和饰演青青的李珏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定下了。丁建钧戏路宽,可以驾驭任何角色,与导演是很好的朋友,彼此非常了解。李珏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身上带着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气质,正好符合青青这个“外来人”的角色设定,在这两个演员的确定环节几乎没有什么疑问。

本片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电影。由于制片成本有限,演员选择上并没有太大空间,几乎都是朋友帮忙出演,甚至剧组里的工作人员也出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摄影师马修·尤素克·瓦凯虽是澳大利亚人,但中文非常好,与剧组人员沟通起来毫无障碍,他在这个剧组是唯一一个与导演第一次合作的主创人员,其他主创人员则是导演多年拍摄广告积累下来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男主角主动提出提前进山体验生活20天,将自己磨砺成剧里的人物,事实证明,这段时光的历练非常有效。

(三)场景设计与拍摄地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片山脉之中,剧本创作时就选定了导演的家乡,由于大部分场景都是外景,因而选定了一个湖泊以及湖泊周边的盘山公路,这样会大量节省转场时间,节省制片成本,而且几乎所有场景都不需要美术费用支出。

有些场景需要进行充分沟通才能够被准许拍摄,如矿区的场景,剧组要写一份报告,包括影片内容,需要取哪些景,未来影片播放渠道等,他们会忧虑有负面的新闻曝出,如安全管理、矿难、卫生等敏感事件,必须获得相关许可,才能够将庞大的摄制组带进矿区进行拍摄。在与KTV和酒店就拍摄场景达成合作后,医院场景则需要剧组拿到卫生部门的相关批文才可以拍摄。

每一个场景,导演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已设定好了构图。由于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因而在场景选择上尽量接近当地的风俗人情,这样在电影中,我们就会看到具有河北当地特点的太行山脉、石块建造的民居以及桥梁和公路,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美术的统一性。

(四)现场照明与摄像

在建组初期,导演就与摄影指导达成了一致意见,大量采取自然光的拍摄方式,某种意义上更接近纪录片形式。太行山内阴天和有雾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剧组采取了“避光拍摄”的策略,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保证了光线不会穿帮,因为一组场景有可能分成几天完成,对光的要求无形中会增加难度,如果采取避光拍摄或者遮光拍摄,则会解决掉这一难题。第二,准确营造了影片冷峻肃杀的悲凉氛围,全片冷调处理,多云和大雾是最合适的天气。

室内空间的戏则会铺设细腻的灯光色调,与外景大自然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摄影的运镜上,则根据一天内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来设定,运镜分成四个部分:固定镜头(三脚架),缓缓移动(轨道),主观视角(肩扛),固定镜头(回到最初)。这个设定随着一天时间缓缓流逝而慢慢在变化,实现摄影为人物塑造服务的目的。

(五)排练与表演

本片拍摄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是很充足,因而现场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

在演员调度上,导演采取了以“演员表演舒适”为原则的策略,演员针对某一场戏在现场自行进行动作调度,做开机前的排练工作,同时摄影指导会根据演员的调度来进行机位设定,最后交由灯光组进行布灯设计。

排练时,导演会根据演员的调度进行调整,使表演与动作更适合人物,导演同时会调整演员的表演与情绪,在开机前,演员与导演就本场戏已经达成高度一致的想法。

(六)现场录音

录音组在本片拍摄中表现出色,几乎每一场戏都会有完整而独立的环境声,这是因为录音组总会在每场戏转场后默默地录下环境音,同时还录下了大量的自然声音,溪流、鸟鸣、风声和不同时间的湖水波浪声,从早到晚,大量的素材,都是非常好的资料。

导演在现场也很重视录音组,尽量不采用“参考声”,演员的表演与情绪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最准确的,在台词部分如有错误或疏漏,录音组会马上重新录制一条新的台词,尽量避免在后期重新进棚录制。

录音师乌恩是蒙古族人,工作非常认真,录制出干净的现场声音,让后期声音制作老师赞叹不已。

(七)后期制作

这部影片的后期制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故事具有多种讲述方式的可能性。剧组一共用了三个不同的剪辑师来完成这个工作,每个剪辑师都有不同的讲述方式,最后选择了韩国剪辑师白金的剪辑思路,他采用了极为简练的方式来呈现故事,紧紧抓住演员最精彩的表演,将一切与主题无关的画面全部去掉。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多线叙事本身就已经够复杂,如果再加上如此多的悬疑点,会与观众产生较远的距离感,白金抓住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用爱来推动犯罪,营造悬疑,最后还是用爱来解决问题,这样令人物上升到结构之上,从而打破了剧本中营造的纷繁复杂的情境,开出几条清晰的路径,直达目标。剪辑是一次全新的创作,会让故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

四、表演阐述

(一)演员简介

图3-7 李珏

李珏,1990年出生于中国云南,职业为演员、制片。在印度宝莱坞电影学院学习后,被纽约电影学院带奖学金录取,BFA本科表演专业。6年的海外生活让李珏有了丰富多元的生活经历,求学期间大量作品的拍摄,让李珏作为演员,非常习惯标准化的工业电影拍摄环境。她在和不同国家导演的合作中确立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二)表演阐述

这是一次非常不一样的拍摄体验,是我回国后的第一个作品,它的故事线索很多。故事人物的生活经历离我本人的生活很远,但是我十分想挑战这个不一样的角色。在通读剧本后,我跟导演进行了多次探讨,我的人物线索从最开始不是很清晰到最终大家所看到的这个角色,其实我和剧组都做了很多工作。

我借用服装道具去认识自己的人物形象。因为剧组拍摄前期准备比较短,所以我的服装并不是导演最满意的,但是没有再去准备的余地。这个服装把我整个人的气质和剧本的气质无形中就拉开了。因为剧本塑造的角色比较风尘,而造型师塑造的人物比较像个大学生,所以我们只能就人物造型重新塑造一个角色,把原有剧本里领头犯罪的青青,改成一个被动的无辜的协助犯罪的人。

我在符合故事逻辑的情况下,把自己平时具有的城市化气息去掉。本片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四线城市,全剧组的人都提前几天开始体验生活。因为我的角色不是演当地人,而是一个闯入者,外加导演想营造的冷调风格和写实的感觉,所以必须要去掉演员的“演”才能让人物更质朴、更真实。因为是群戏,这样的方式让所有演员的表演看起来更统一。

在拍摄中,我用了很多表演方法。我用得最多的是梅斯勒表演技巧,梅斯勒表演技巧由“斯坦尼体系”衍生,主张学生不要用戏剧舞台的表演来说话,而要用生活中使用的说话方式和动作姿态来演。在表演的时候,我先集中注意力,等待对方的信号并跟着当时的情绪,给予反应(因为我的对手大部分时候都是事件的发起者)。这就是上学时老师常说的“阅读”(ACT)和“反应”(REACT),简单来说就是演员必须活在当下的情境中,认真聆听并给予对手最真实的“反应”。这是一部群戏,演员之间要互相配合,使表演达到一个剧作表演的整体化。

五、优点和不足

(一)影片优点

该片是导演的处女作,成片的完成度较高。剧作上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剧情结构非常严谨。人物的设定意在表现当下中国的一些社会阶层和问题,每一层都有一个或多个人物来呈现,因而从批判现实的角度来说,该片具有一定的刺痛性。

(二)不足之处

这部影片也存在一些瑕疵。演员的表演没有更好地进行风格上的统一,导演没有给予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开机前一个月开始建组,很多事情在没有周密统筹的情况下就启动了,准备不足。在后期剪辑上,整体剪辑思路不统一导致了重复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