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18天》
——北京电影学院2014级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孙佳作品
一、作品介绍
图3-74 《18岁,18天》海报
(一)创作工具
拍摄器材:Canon 5D Mark Ⅱ、Sony摄像机、斯坦尼康、GoPro
后期剪辑:Adobe Premiere CC
调色软件:DaVinci Resolve
(二)获奖情况
第三十六届法国地中海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第一届加拿大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水晶豹奖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官方展映作品
(三)故事大纲
这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一份特殊的成人礼——从北京骑行至上海。从北京出发,途经天津、泰安、曲阜、济南、扬州、上海大大小小的城市,一路向南骑行,历经18天抵达上海。这趟自行车之旅载着孙老师的“坚守与追求”,也载着“60后”这代人的执拗与可爱。
孙老师的女儿年满18岁,她刚参加完高考,即将迎来无忧无虑的暑假。而孙老师为了在女儿成人之际给她更好的陪伴,计划用18天时间,带女儿从北京骑行到上海,父女二人因此踏上了一段刺激、艰难的旅程。他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之后,便迎着日出上路,在途经天津武清时,父女迷了路,女儿用导航找路,孙老师却让她去找人问路。不料,在找路的途中扎了胎,还好一位骑友路过,帮助孙老师补好了胎。
路过村庄时,父女二人支起幕布,为村民放映动画电影,这是孙老师自己导演制作的动画,还有儿时的女儿参与配音(见图3-75)。之后路过一些村庄,父女二人也放映了动画,为中国动漫的传播贡献了一份力量。
图3-75 《18岁,18天》剧照
在骑行过程中,父女之间的不熟悉变成了相互体谅。女儿逐渐发现了父亲身上的病痛,不仅是晒黑的皮肤、肿胀的脚趾,还有高血压引起的浮肿,但是孙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将要到达上海时,孙老师和女儿找到了一处城中村。由于没有条件,父女二人用白色涂料刷了一块墙壁,打算晚上给孩子们放映电影。在等待太阳下山的时候,父亲给孩子们画肖像画,女儿就坐在旁边的草地上,孺慕地看着父亲。
伴随着第18个日出,父女二人如约骑到了上海。孙老师带女儿来到了当年他毕业后实习的地方,中国动画的起源与辉煌之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孙老师来这里寻找一位动画老前辈浦家祥老师,将给他出版的书送到他手上。孙老师为美影厂的老前辈们播放了《小兵张嘎》,为整个成人礼画上了句号。女儿在观影时,偷偷跑了出来,忍不住泪流满面。这部电影伴随着她的童年,也伴随着父亲的青春,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感,随着影片播放而爆发出来。她此刻真正理解了父亲送给她成人礼的含义,体会到了这18天的深刻内涵。
二、类型特点
这是一部家庭纪录片,影片用最质朴、最真实的镜头聚焦父女俩的日常相处和他们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本片虽然不像商业影片那样永远有无数的戏剧冲突和巧合,但是我们却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被一种专属于纪录片的温和的力量所击中,体会到了亲情的力量、人信念的强大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情。
三、创作过程
(一)剧本创作
本片是纪录片,剧本上能做的就是预先设置一些任务,在拍摄中去完成,具体的情节就要看即兴的实际状况。剧本主要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是父亲带女儿从北京骑行到上海,二是父女为上海美影厂的老前辈出书,同时弘扬中国动漫。
故事情节设计如下:
【训练】
漫漫旅途,座驾有所损坏是在所难免的,孙老师虽会修自行车,但有些工具也不是随身带着的。自行车的后胎爆了,可现在在国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人来“搭救”送备胎,是没办法再骑行的。
孙老师正犯愁,不远处来了一个骑友,看到孙老师的车爆胎,二话没说便下车为孙老师换上本为自己准备的备胎。孙老师道谢,骑友说:“我也是别人帮着骑过来的。”
【在路上】
从天安门广场到京津交界处,是第一段路程。这一段路的重头戏是在北京境内,有为骑行者喝彩加油的陌生路人,有询问“这是要去哪儿”的汽车司机,有与骑行者“飙车”的放学学生,甚至有一起出京的骑友,一路热闹。京津路线被人广知,很多骑友途经此处,与陌生骑友结伴而行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关爱留守儿童】
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孙老师顺利抵达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校舍破烂不堪。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声声稚嫩而激昂。教室里的孩子们,个个张大小嘴,浑身用力,声声充满生命的朝气与希望。孩子们的着装没有鲜艳的颜色,有的孩子穿着明显偏大不合身的旧衣,有的孩子穿着破旧的单薄背心……
孙老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将为这些孩子上一节课,或许一节课改变不了孩子们的处境,但多多少少能为他们带来“未来的希望”与“成长的寄托”。课后,孙老师捐赠了书籍,这些书籍之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许杯水车薪,但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因此获得一盏通往知识殿堂的明灯,勇往直前!
【放映露天电影】
孙老师用自带的手提式投影为当地留守儿童放露天电影。白天时,孙老师已与当地学校老师沟通过,老师支持孩子们看露天电影。谁知到放映时刻,只有两三个孩子来看,但孙老师坚持不能因为孩子少而取消放映。放映顺利结束,这两三个孩子度过了欢乐的夜晚。
摄影组采访了未到的孩子,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来看电影,孩子们有诸多原因,如帮助大人干家务不能外出、晚上山路难走等,听来令人心酸。
【赶集市/庙会】
镇上每到初一、十五,本就狭窄的马路都会被堵个水泄不通,因为这是“赶集市”的日子。
【不怕走远路,就怕走错路】
俗话说“不怕走远路,就怕走错路”,但一趟漫漫旅程,难免走错路,人生又有多少个岔口我们只会走过一次呢?对于骑行者来说,两次走过岔口的最大可能就是走错路的“返回原地”了。
【流浪动物】
路上可能会遇到流浪的猫狗。国道上,车辆飞驰,路旁没有防护栏等保护措施,流浪的小猫小狗很有可能遭遇车祸不幸受伤,甚至丧命。
(二)剧组建立与演员选拔
剧组成员有一个导演,两个摄影师,三个录音师。有时分组拍摄,导演也会充当摄影。剧组工作人员全部来自于北京电影学院,包含在校生、毕业生以及老师。
纪录片的主角为孙老师和其女儿,纪录片记录真实生活,只需要将孙老师和女儿的骑行点滴记录下来。生活本身就是故事。
(三)拍摄工具选择与获取
5D Ⅱ相对画质要好一些,但有时电池不够用,就会用索尼摄像机代替。骑行过程的拍摄大量运用了GoPro。为了在国道上跟拍骑行,剧组选择在皮卡的后斗里,运用斯坦尼康和手持5D Ⅱ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录音运用了当时新兴的技术——全景音,虽然在骑行过程中,国道上车辆杂音等有干扰,但是很多情况下,全景音是很成功的。
(四)场景设计与拍摄地选择
根据骑行G104国道路过的地点随机选择。
骑行规划:骑行时间共18天,大约每50千米一个落脚点。落脚城市为北京(起点)、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曲阜、枣庄方向、古邵镇方向、徐州、宿迁方向、淮安方向、界首镇方向、扬州、无锡、上海边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终点)。
骑行路线:北京—天津—沧州—济南—泰安—曲阜—徐州—扬州—苏州—上海。
选择路线原因:与其说父女二人骑了1668千米的长途,不如说是从春秋历史中穿越而过。这条线路从古都北京出发,到达中国最繁华的现代商业都市上海,13座古城和孕育了悠久博大中华文化的黄河和长江,与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相伴。它象征着经由京杭大运河的时光隧道,从古代骑向现代,从古文明骑向现代繁华的沧桑旅程。
(五)现场照明与摄像
外景基本都是自然光。在房间的采访会用一些灯光辅助,主要是便于携带的LED灯。
摄影是坐在卡车上跟拍的。孙老师的自行车上放置了多台GoPro,他帽子上也放了一个。在遇到一些有特色、宏大、好看的场景时,航拍手会进行航拍。平时航拍手就会提前探路,提前放置无人机。
(六)现场录音
两个主演身上放了无线麦,有一个录音杆收声,还有全景立体声收音,采用了时码来进行声画对位。
(七)后期制作
因素材量较大,后期剪辑由两位剪辑师共同完成的。动画效果由动画学院的学生绘制完成(见图3-76)。调色、文字包装也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来完成的。
图3-76 影片动画效果图
四、导演阐述
(一)导演简介
图3-77 孙佳
孙佳,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纽约电影学院洛杉矶校区MFA电影制作专业学生,曾担任策划、编剧、现场副导演、统筹等职务。代表作包括《18岁,18天》《一起走吧》《美丽童年》《红楼梦》等。其中,《美丽童年》荣获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电影剧本大赛全国剧本一等奖;《一起走吧》获第二届加拿大国际电影电视节纪录片特别奖。
(二)导演阐述
针对父亲带女儿骑行这一主题,我的目标是把纪录片拍得像剧情片一样好看,有故事性。前期就一直在寻找如何去挖掘故事性,如何寻找父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张力。起初也假想了一些有冲突的点,而在实际拍摄中,就会遇到更真实、更有趣的冲突。比如父亲独自上路、女儿追父亲、捡到小狗等,根据这些情节可再去深挖其中的感受和张力。女儿是否能体会到父亲的用心,这个是在拍摄中才意识到的矛盾点,在拍摄中去挖掘主人公自身散发着的积极向上、克服艰险的精神,会传递给观众正能量。
纪录片以最为简单的方式唤起最为强劲的力量,因为纪录片本身就是拍摄现场,本身表现的就是故事。人们总是在思考纪录片的出路在哪里,我想答案正是它本身——故事,一部叩击心灵的纪录片,应该是平视的、平民的、活跃的、充满情感的。《18岁,18天》将是这样一部作品,以骑行的方式,唤醒人们对爱的认知和对中国动画的信念。
当下,穿越着不同线路的骑行者很多,人们或是为了挑战自己,或是为了感受自然,但都在以一种叫作“骑行”的方式行走着、证明着。《18岁,18天》是一部以骑行为远足方式的纪录片,一部父亲与女儿从北京骑行到上海的18天之中发生的故事。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挑战、刺激,在崎岖的公路上奔腾的镜头;也可以看到一路上重重困难,车轮从未停止的热血画面。但是我想,光靠精彩的画面并不足以让其成为能够寄托人们精神的作品,初衷和故事才是它的灵魂.
生活本身是平淡而朴实的。路在脚下是用来行走的,脚生于基底以便前行。正如电影《阿甘正传》所说:“我们在奔跑,究竟要去哪里无所谓,只要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能完成心中的梦想。”
五、优点和不足
(一)作品优点
影片捕捉到了父女之间感情的纠葛、变化、发展以及女儿的成长,并将其能量表现了出来。在放映时,影片感动了观众。电影打动观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能让观众感动,说明其中有真情流露。父亲为女儿的付出、女儿对父亲的照顾、父亲的坚持不懈,都是会引起共鸣的,也能够激励和感染观众。
(二)不足之处
在拍摄手法上,影片可以进一步提升。画面可以更精美,更风格化。因为是即时拍摄,有些关键的运动镜头没有用很好的角度捕捉到。如果有足够的运动拍摄设备,建议设置更多的机位进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