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先生》(
——纽约电影学院2018级影视制作系朱凌作品
一、作品介绍
图3-1 《奇怪先生》海报
(一)创作工具
拍摄器材:RED Dragon
后期剪辑:Adobe Premiere CC
特效及海报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 CC、Photoshop CC
调色软件:DaVinci Resolve
(二)剧组人员
总制作人:朱凌
导演:朱凌
制片人:朱凌、孙克平
编剧:朱凌
副导演:菲利斯·塔姆(Phyllis Tam)
制片主任:孙克平、李源
选角导演:张云鹤
摄影指导:汤子晨
美术指导:陆燚
剪辑指导:鹤羽端
声音设计:鲁格·孙(Ruge Sun)、刘宇璇
灯光师:艾伦·黄(Alan Huang)
舞蹈指导:苏星宇
造型指导:索菲娅(Sofia,妆面发型)、聂晋(服装搭配)
音乐:孟轩、郝旭东(歌舞/主题曲)、Kevinshan(电影配乐)
剧照:林豆豆、Brian
主演:艾萨克·米勒(Isaac Miller)饰演奇怪先生、米歇尔·德格拉耶(Michelle Degraye)饰演小凯瑞
(三)故事大纲
生命初期的我们,大部分是在睡眠中和自己度过的,小凯瑞也不例外。孩童时光的小凯瑞睡眠时间充足,一直以来她的梦里有着她最好的朋友“奇怪先生”,他们在梦里一起玩耍,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突然有一天,小凯瑞告诉“奇怪先生”,她即将迎来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这一消息打破了小凯瑞与“奇怪先生”相处模式的平衡。初入小学的小凯瑞觉得自己与学校生活格格不入,小凯瑞在“奇怪先生”的帮助下勇敢面对现实世界的种种困难,逐渐走出梦境,拥抱现实生活。
二、类型特点
作为影视人较少敢去尝试的奇幻类影片,本片借鉴曾经让好莱坞电影火遍全球的美式歌舞剧情电影,运用大量鲜明的颜色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运用欢快的具有韵律感的音乐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快感,再结合运镜、舞蹈和动作,让观众有节奏上的律动,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一直以来,国内少有实验性奇幻类型影片,大多数的奇幻影片是与中国鬼神故事结合的魔幻片,并无奇幻类型的歌舞片。2017年,达米恩·查泽雷的歌舞片作品《爱乐之城》一出便好评不断、票房大卖,并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小金人,获得了艺术、商业双丰收。《爱丽丝梦游仙境》系列电影一直备受观众喜爱,蒂姆·波顿的作品风格一直在影响着后人。类似的还有2014年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也受到影迷狂热的喜爱,证明奇幻类影片是受全球市场欢迎的。
本片将奇幻风格和美式歌舞融合,做出挑战和尝试。导演想做中国较早尝试这类风格的新锐电影人,带动这一类型电影的发展,致力于文化的多样繁荣发展。奇幻类电影是运用奇幻的形式讲现实的故事,在一个梦幻迷离、美好色彩的外衣下,更柔和地去讲深刻的现实故事,用隐喻、比拟的手法表达深层次的观点和想法。比如本片导演创作的这个剧本,其实是讲人每一次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的时候,都需要面对分别,希望每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不要忘记曾经陪伴我们、给予我们力量的人和事。
三、创作过程
(一)剧本创作
本片的剧本由导演朱凌创作,因为影片在美国创作,剧本主要采用美国的编剧写作模式,写作模式如下:
一是开发剧本之前要写10个剧本概念,然后和身边人交流沟通,挑选一到两个自己最有感觉,身边人也比较认可的剧本概念(最好是自己能展开想象或有一些具体想法的题材),然后继续往下发展写作。
二是写故事线(logline),即用一句话表述电影最核心的理念,最常用的格式是什么时空背景(when)、主角(who)和其困境(what)、主角欲完成的目标与可能的手段是什么(how),最重要的是这一句话设置出来的钩子(hook)让人有兴趣往下了解。
三是写剧情梗概(synopsis)。一个自然段左右,这时候就可以细说到一些情节点了。梗概写完后可以创作人物小传,包括人物的背景故事跟性格特点,以便给接下来的故事提供更多的支撑信息。
四是写故事大纲(outline),提炼主要情节点(每个情节点用一句话概括即可)。各个情节点的设置都要有意义,对故事帮助不大的情节点要删去,这是让故事看着酣畅淋漓的秘方。
五是写分场脚本(treatment),整理情节点的出场顺序。分场脚本与大纲相比更为详细,篇幅更长,情节点与场景要用一个段落来介绍和描述。所有的情节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了故事的节奏。
六是写剧本。导演请了一个编剧朋友帮助其梳理逻辑和结构,前后改了近十次,最后还找老师帮忙对台词进行润色。在厘清剧本结构和情节之后,创作文字剧本的过程就相对容易许多,人物会跃然纸上,变得越来越立体、丰满。
开拍前为了更清晰明了地讲清故事,也为了方便沟通,导演画了一个故事曲线分析图(见图3-2),分为三条线,即情感浮动曲线、情节波折曲线、时间节奏节点线。这三条线对拍摄的助益很大。
图3-2 《奇怪先生》故事曲线分析图
情节波折曲线能够明确故事的时间节奏,能让创作者看出哪个地方的讲述比重大,进而反思自己的创作节奏,利于创作者分板块创作故事,清楚什么时候介绍背景、亮出矛盾、解决矛盾、激化矛盾等。
情感浮动曲线标记了每个角色的心理变化。导演借助该曲线更容易同演员交流,让演员明确某一场戏前后他都经历了什么曲折,此时情绪是正在递进还是已经到达高潮,这个时候人物情绪的痛点是什么,这里是情感戏的重点描写还是动机行为上的转折。
(二)剧组建立与演员选拔
剧组组建的关键是一定要找喜欢剧本和对剧本题材感兴趣的合作伙伴,不求理念完全一样,但一定要对影片题材有所关注。不然很有可能出现合作脱节。创作一部作品要求大家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前期和后期烦琐的工作具有使命感和认同感。
演员的选拔主要通过洛杉矶选角(LAcasting)和幕后(Backstage)这样的好莱坞演员资源平台发布讯息,讯息内容包括剧本和人物的介绍,感兴趣的演员会投递简历。导演可以根据演员的简历进行筛选,按照年龄、性格等各种要求、标签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演员,最后写好一个通知模版,邀请演员来剧组的选角现场面试。
第一轮为海选环节,剧组定时间,一般选择工作学习相对轻松的周三、周五或者周日的下午。演员挑选(casting)一场大概是3小时,一次来15个人,平均10—15分钟一个人,中间还会留出导演组、歌词舞蹈组打分商量的时间。
进行演员挑选的地点一定是公共场所,好莱坞有很多免费的选角工作室,可以申请使用他们的场地,但是他们会有些条件,比如安排他们选角公司的多少演员过来参加选角。选角现场外面也要安排引导或者做好指示牌,选角室门口要有剧组名字贴牌。有一些选角场地还会给来参加的演员贴上身份牌,这样查看录像的时候可以与演员名字一一对应,比较方便。
演员面试时会将自己的模卡和介绍递给导演,选角部门提前准备好“打分表格”,为演员的台词、形体、才艺打分,并为他们的特别之处做一些标注,避免面试的演员过多遗忘他们的特点。面试分为演员自我介绍、剧本片段演绎、导演对剧本发问沟通环节,如果影片有需要,还可以加上才艺展示环节,比如本片就需要面试演员的唱歌、跳舞才艺。将面试过程进行现场录像,利于后期讨论时回放查看。面试结束要鼓掌感谢每一位演员的表演,告知面试结果通知时间,对特别感兴趣的演员可以提前询问对方的拍摄档期。
第二轮即二次试镜(callback),把选好的主角搭配起来对戏,看演员之间的互动配合。本片导演一开始选择的男主角是一位帅气的俄罗斯男演员,虽然外表出色,但与搭档配合起来不是很协调。而外形条件差一些的演员艾萨克开始显示出优势,他是歌剧专业出身,歌唱能力突出,还会踢踏舞,深情和滑稽热闹的表演都能把控得住,和小孩的互动也很愉快。
导演原剧本的主角其实是个小男孩,第一次确定的演员也是一个小男孩,这个孩子演出了“小王子”的感觉,金发碧眼,非常可爱,特别有表现力,也出演过很多不错的角色,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当要定档期时,小演员突然因故无法参演。导演当机立断,挑出选角时觉得不错的小女孩米歇尔,认为她天真懵懂的可爱形象能担任好这个角色,并为她改写了剧本。
在美国拍儿童演员一定要有工作许可,需要家人去办理,否则属于非法行为。剧组还要配备一个现场老师,一个老师最多可负责10个孩子,参考价格为每天200美元。他们只负责照看有工作许可的孩子。如果没有专业的现场老师,家长会担心剧组的管理能力,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参演。儿童演员在剧组的工作时间有规定,通常加州的剧组工作时间是每天12小时,如果是在工作日拍摄小孩,还要在工作时间中减去相应的学习休息时间,本片小演员9岁,她最多只能每天工作8小时。
(三)拍摄工具选择与获取
本片由RED Dragon单机位拍摄完成。纽约电影学院毕业设计时会提供电影机以及一些基本灯光和短轨道,但这不足以支撑稍大的制作,因此剧组需要在外面租赁一些设备,比如10米大摇臂和查普曼载人轨道车(可以省去脚架移动时间)。10米大摇臂和查普曼载人轨道车这两大设备非常昂贵,需要购买保险,这种大型摇臂轨道属于车辆(vehicle),还需要另外购置保险,保险费用大约800美元一件。为保证画面的运动和调度,展现设计的想法,这些成本是必要的。
好莱坞一些大型影视器材公司,如华纳、迪士尼就在纽约电影学院附近,相应的影视配套的工业系统非常齐全,影棚、道具和器材等租赁也相对方便。
(四)场景设计与拍摄地选择
本片的美术指导由导演曾合作过的朋友陆燚担任,她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美术系,后来到美国深造电影,有着非常专业的审美水准,给予了导演非常多的帮助。
导演在研究画风阶段设计了多版艺术画面参考书,根据剧本整理自己想要的画面元素,共有30多页的内容,和美术指导一起交流艺术创作想法后,一步步删减细化,最后确定方案。画面风格创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繁到简、精确实现的过程。
在做艺术画面参考书的时候,导演查阅了很多资料,通过影视、广告、图片、书籍和MV等多种方式汲取灵感。第一版艺术画面参考书以风格概念为主。第二版艺术画面参考故事情节,做了具体的场景设计参考,选择主色调控制场景,搭配适合的道具使用,具体细化落实操作。待场景确定后,第三版艺术画面参考书进一步考虑人物和场景的互动,考虑人物以何种造型搭配场景,然后确定搭建场景涉及的材料、制作服装需要的材料和购买物料的渠道。
本片的挑战性在于,剧组在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空场景里,凭空搭建出一个漂亮的梦幻世界。例如一出场的“白色空间”,剧组就选用曲面的白色影棚,这样就看不见墙面与地面的衔接。白色的门是剧组买的,用魔术腿(C-Stand)架起。“礼物盒房子”场景是剧组买了很多纸盒刷上颜色,再用绿丝带绑上蝴蝶结搭建的。礼物盒的颜色根据人物心境选择了明亮开心的明黄色,黄绿的搭配也是青春、活力的象征。“粉云”场景是主角们遐想梦幻的气氛,采用棉花染色的方式。“蓝色海洋”场景用大号气球和小海洋球制作完成,地面用蓝布做底(见图3-3)。“千窗魔镜”场景是用木条定制加上轻质百叶窗的方法搭建的。
图3-3 《奇怪先生》剧照
确定好总体预想方案,剧组大概从开拍一个月前开始做各种设计图,希望规避掉各种现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导演当时还做了几个微缩模型,比如“粉云”场景,一是看效果,二是要测试白棉花的染色能力、染色方法。确定方案后,再大批量实行。剧组一共买了20大包棉花,用染色颜料和水浸染,因为上色一遍不够,一般要浸泡一晚,第二天捞出来甩干。因为棉花上有带颜色的水不能用洗衣机烘干,导演就和几个朋友手动甩,再带回家用空调热风吹,再摊开风干。
在真实场景设计上,其设计要和梦境有特别大的对比,就像电影《鬼妈妈》里一样,现实灰暗无聊,梦境鲜活有力,真实场景虽然有颜色,也主要用冷色调。虽然家庭的场景很好找,但是带着整个团队和器材转场是非常耗时麻烦的,小凯瑞的房间其实是在搭梦境的影棚里用一个化妆间改造出来的。搭景时要注意空间构建中前后景的设计。
(五)排练与表演
在拍摄前,导演和主要演员进行了多次剧本围读。导演预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和演员排练,先是和演员坐下来顺读剧本,根据真实演练改掉剧本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创作出合理顺畅的台词。在台词过了几遍、为演员讲解了剧情和当时的角色心理之后,演员记住台词的概率就更高,这时候就可以放下剧本开始脱稿表演了。导演在导戏时,要调整演员的表演节奏和台词语气,配合已经做出来的现场平面图和机位图,预演现场的走位。有些特殊镜头,比如特写,导演还要告诉演员要注意的表演细节。
建立演员间的默契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位主演有比较亲密的戏份,但小女孩由于年龄比较小又很害羞,不敢像抱亲人一样抱“奇怪先生”。为了消除他俩之间的距离感,导演会在排练之余安排很多互动游戏给他们玩,事实证明游戏比排练有用很多。于是导演干脆让小演员和“奇怪先生”一队,自己和副导演一队,打桌面踢球的游戏,小演员开始和“奇怪先生”合作起来,为了赢,她给“奇怪先生”安排战略战术,最后成功赢了很多局,两人的合作变得默契了很多,越来越像真的朋友。除此之外,导演也会多引发一些话题让他们沟通、了解彼此。
歌舞剧的剧情表演比较难,要安排时间组织大家一起排练。对于主演,导演安排一个星期一到两次排练,唱歌加剧情排练一次,跳舞加剧情排练一次,搭配训练。在唱歌方面,“奇怪先生”的扮演者是专业出身,可协助创作写词,但是小凯瑞的扮演者没有唱歌基础,所以她要从训练音准开始练习。
在伴奏方面,因为演员跟着伴奏训练唱歌、跳舞、表演走位,所以伴奏需要提前完成。导演在写剧本的同时就在和作曲人沟通了,并一起创作了歌词,因此伴奏早期就完成了。
在舞蹈方面,导演会和舞蹈指导开会沟通确定好舞蹈,然后着重排练小演员和“奇怪先生”,背景舞者主要由舞蹈指导带队练习,最后和在一起排练,准备最后录制。拍摄现场临场的调度也考验导演的组织,有些地方是需要临场发挥的。如学校的戏,人比较多,要根据场地分配演员的动作,设置前景演员、背景演员等。
(六)现场录音
现场录音需要重视。针对歌舞类型影片,前期可以录一些歌舞部分的脚步声、环境声。录制大空间感的声音时,长毛绒悬杆的方式会让录音回声比较大,远近声音素材的差别会比较大。声音的空间使用对后期制作影响很大,应尽量用隐藏在主角附近的麦克风,或者有一个麦克风一直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如果在身上或者衣服上隐藏麦克风,可以用一些医用胶带避免衣服与身体的摩擦,否则后期很难处理。尽量在前期将录音做好,后期做自动对白替换。后期配音(ADR,即自动对白替换)非常麻烦,要重新约演员档期、租录音棚、后期混音,这部分的工作起码要比前期多耗时两倍。大多数学生作品比较注意画面,忽略声音的制作,但是好的作品是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前期录音工作的完善会让影片制作效率提高不少。
(七)后期制作
剪辑部分由剪辑师鹤羽端完成,他是一位优秀的剪辑师和导演,他剪辑的很多国内电视剧、电影、自制热血短片,都非常受观众喜欢。
在剪辑工作中,导演须提前把分镜和剧本给剪辑师以便于其构思。剪辑师大约耗时两周,完成粗剪版本给导演。导演观看后,剪辑师修改,直至调整到导演满意。在每次剪辑后,剪辑师或导演可放一段时间再看,或者找一些观众来看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剪辑完成后导出画质较低的版本交给配乐师做电影配乐。配乐完成后,剪辑师会认真聆听每段音乐,如果配乐师发来的每段音乐配合画面效果都可以的话,就混音导出一个完整的从头到尾的电影配乐轨道。
四、导演阐述
(一)导演简介
图3-4 朱凌
朱凌,199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专注于奇幻歌舞和青春题材类型电影,她的影片风格深受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韦斯·安德森和电影《剪刀手爱德华》《大鱼》的导演蒂姆·波顿影响,热爱用奇幻美丽的画面去讲述故事,表达人物情绪。在中国,她依靠优秀的美术基础,作为艺术指导曾参与《奇葩兄妹》《哑之铃》等多部影片的制作。在美国,她曾作为制片和副导演,携手巴西网红艺人Camila 制作迪奥香水样片Charming。与真人秀节目《舞动世界》(World of Dance)的多名选手合作,导演拍摄团体舞MV Mumulan。
(二)导演阐述
我从孩童时候的梦境展开故事,童趣、新奇,让人更容易被带入纯真的故事中,加上塑造这种奇幻感的视听语言,让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这个世界越是简单、纯真、丰富多彩,外面的世界越是现实、灰暗,对比就越强烈。主人公不能一直在虚拟世界里逃避,她需要面对现实世界,战胜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恐惧,最后成长起来。影片可以让观众体会到那初世般的第一次与自己熟悉的世界分离的心情,以此鼓励人们,我们会经历成长,但是不要忘记初心,要保持纯真和想象力。
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有一直陪伴自己的伙伴、家人和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有很多快乐的时光,那个小世界相对简单纯净,但是人生要前进,要探索更宽广的世界,我们都要和自己做斗争,做出取舍。也许向外走的过程会很累、很艰辛,但只要回想起那个曾经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在你低落和懵懂的时候给予你鼓励和支持的人,你就会觉得自己还被爱着和被鼓励着。借助影片,我希望用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手法,挖掘人的内心深处,描绘一段最真挚、简单的友谊,去探讨陪伴、成长、孤独等话题;还原一个单纯简单的世界;认知一次离别,明白其中不完全是悲伤,还有激励的力量。
五、优点和不足
(一)影片优点
本片导演意图将本片打造为欢快且给人遐想和感动的音乐电影,画面比较实验派,有很多幻想空间和颜色的运用。本片破除了传统剧情片的讲述手法,呈现了类似于蒂姆·波顿、韦斯·安德森的影像风格,还结合了专业歌舞设计。
本片故事有深意,有隐喻,让人遐想和深思。本片故事虽短,五脏俱全,完成度很高。本片制作过程和分工也都相对细致。
(二)不足之处
本片的声音制作还有待提高,音乐歌舞片段较少,情感没有和歌舞结合到完美状态。歌舞部分的画面缺乏张力,需要在把控好表演的同时控制好画面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