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诗话》(
——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新媒体研究院沈秋芳作品
一、作品介绍
图3-48 《民间诗话》海报
(一)创作工具
现场主要拍摄器材:Canon 5D Mark Ⅲ
摄影器材:智云三轴稳定器、百诺液压三脚架、思锐便携三脚架
航拍设备:DJI Phantom 4 Pro、DJI Mavic 2
灯光设备:LED影视灯和灯架
录音设备:小蜜蜂录音设备
后期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ArcTime
特效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
调色软件:DaVinci Resolve
(二)剧组人员
导演:沈秋芳
艺术指导:张斌
制片:雷雪琳
摄像:张禹蒙、彭晨、张明凯、黄敬惠
剪辑:沈秋芳
(三)故事大纲
宋成宝,40岁,山东菏泽人,写诗十余年,初中未毕业就到大城市打工,在多个高校的后勤部门工作,工作之余喜欢写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他内向、沉默,诚诚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爸爸。在诗歌里,他自由对话,无限想象,总是观察和思考着这个世界。即使家人不理解,对梦想的追逐也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依然坚守心中的诗意,脚踏实地,一步步为实现梦想打下基础。纪录片《民间诗话》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坚忍、执着、努力的农民诗人形象。
二、类型特点
《民间诗话》是一部新媒体微纪录片,遵循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用真人真事的真情实感打动观众。同时在内容上进行了丰富化,篇幅更加简短精练,适合在新媒体平台和移动端进行传播。
新媒体微纪录片是“互联网+纪录片”的创新形式,即移动互联网+微纪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新媒体特性。即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可以满足人们碎片化观看和快速传播的需要。在生产、传播和互动接受等方面都具备了新媒体特性和移动互联网思维。
第二,微特性。顾名思义,微纪录片是时长短小、内容精练的纪录片。目前学术界对微纪录的时长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从广义上看,微纪录片的时长在3—15分钟。
第三,纪录片特性。新媒体微纪录片依然是纪录片,真实性是其本质属性,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上要以真实为原则,不捏造、不虚构。
三、创作过程
(一)剧本创作
1.纪录片分镜头
表3-2 纪录片分镜头(节选)
2.结构设计
纪录片《民间诗话》的结构设计为双线结构。一边是诗歌中的点滴美好和生活思考,一边是现实中的多重矛盾和心理挣扎。在诗歌中,宋成宝活得很纯粹,常幻想着自己的诗意生活。他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希望做个自由的、幸福的诗人。他执着地想要在老家建一个图书馆,他可以整天以诗书为伴,同时也可以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后勤人员,没有学历,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做着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他喜欢农村的自由和闲适,但他又不得不离开农村,来到喧嚣的、陌生的城市。在城市中,他又向往更诗意的世界。他一面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能够经常陪在家人身边,一面又有着一股不顾家的血气,想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肆意飞扬。他满怀热情地回到老家开图书馆,但图书馆最终因入不敷出而倒闭,他只能返回城市继续打工。
纪录片《民间诗话》有两条脉络,一条是宋成宝游走于城市和村庄之间,不断地寻求诗意,不断地打造自己的诗意家园;另外一条是他的梦想一次又一次被人否定和质疑,但他依然默默坚持。通过两条线的对比来突出主题,引发观众的思考。
3.矛盾设计
本片在内容上突出表现了宋成宝面临的多重矛盾,通过这些矛盾以及冲突来塑造更加完整、全面的人物形象。宋成宝面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活矛盾,即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宋成宝回老家开图书馆为代表。宋成宝多年来在外打工,他身上肩负着整个家庭的生计。但是他的理想是回农村老家开图书馆,过以诗书为伴的日子。
其次是情感矛盾,体现为家人和宋成宝价值观的差异。宋成宝的妻子是一个传统的、务实的家庭妇女。在妻子看来,诗书、图书馆都是虚幻的,不能给生活带来直接好处。而宋成宝却不甘于平庸,他的心里不仅有自己的小家,也胸怀着大家,希望给农村带来更多改变和机会。母亲和姐姐多次劝说宋成宝,希望他务实一点,安心在外面打工挣钱。宋成宝苦于自己的理想没人理解。
再次是环境矛盾,体现为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不发展之间的矛盾。宋成宝希望更多的农民可以回老家自主创业,把农村发展起来。他怀念儿时村落的快乐和喧嚣,希望农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后是内心矛盾,体现为宋成宝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对话。从小的家庭环境让他明白父母陪伴对于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但是生活的不易让他和家人聚少离多,而且他心里充满了诗与远方。
(二)场地选择与场面调度
纪录片《民间诗话》的场地选择主要是契合主题。室内场景主要包括超市、员工宿舍、图书馆和自习室。超市是宋成宝工作的地方,他精心打理小超市。图书馆和自习室是宋成宝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他汲取知识和寻求诗意的地方。员工宿舍是宋成宝读书写字的地方。室外场景选择的是宋成宝的诗意来源和寄托诗意的地方,例如杭州西湖、湿地公园、老家田野等。用宋成宝自己的话说,“接触大地总是会带来灵感”。
纪录片的场地调度是对整个拍摄活动的统筹和规划,主要包括前期的场景选择、人物沟通,中期的器材安排、现场机位布置、人员分工和拍摄沟通等。在纪录片《民间诗话》的拍摄过程中,主要的调度对象是被摄人物宋成宝、摄影机和剧组人员。
为了不干扰拍摄对象的正常工作,我们借鉴了直接电影的手法,以一种旁观的视角来记录被摄对象的工作和生活。在多天的跟拍中,和被摄对象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使得他对摄影机放下戒备,以更加自然的状态展现在镜头前。
摄影机的调度主要围绕被摄对象宋成宝的运动,两个机位默契配合,主机位拍摄全景或中景镜头,尽量保持镜头的完整性,减少镜头暂停和中断。辅助机位根据宋成宝的运动状态和情绪变化捕捉细节,包括手部动作、表情变化、眼神等。
表3-3 分场景表
剧组人员的调度是配合着摄影机和被摄人物的运动进行的。两个摄像主要是负责拍摄,在保证画面的稳定性和美感的同时要避免对另外一台摄影机的干扰。导演主要负责安排摄影机的调度、和主人公宋成宝的沟通以及协助灯光和录音等工作。制片主要协助摄像拍摄,包括灯光的使用、器材的搬运等。
(三)现场照明与摄像
为了不干扰拍摄对象,《民间诗话》在拍摄过程中没有使用过多的灯光设备,只是采用直筒灯棒和LED平面灯适当补光。直筒灯棒主要用于局部补光,例如眼神光、细节展示等。其中一个LED灯作为主光,提高拍摄环境的整体亮度,另外一个LED灯作为辅助光,提高局部亮度。
纪录片《民间诗话》的摄影方式主要有固定镜头、跟拍和航拍。
固定镜头主要用于拍摄采访画面和相对静止的画面。例如宋成宝在超市接受采访、和母亲一起吃饭聊天等都是用固定机位拍摄的,防止过度使用摄影手段喧宾夺主,破坏人物情绪。
跟拍用来展现被摄对象的运动过程,既展现了空间的完整性,也展现了时间的延续性。纪录片《民间诗话》大量运用了跟拍的手法,摄影机跟随着被摄对象宋成宝的运动而运动(见图3-49)。
图3-49 《民间诗话》拍摄现场
本片运用了较多的航拍摄影,无人机在高空俯拍人物,整个画面的纵向空间被压缩。运用航拍镜头可以介绍整个环境概貌,也可以营造意境。
《民间诗话》采用双机位拍摄,主机位主要用来记录完整的过程和运动轨迹,辅助机位主要用于抓取表情、动作等细节。
(四)现场录音
《民间诗话》采用现场录音的方式,还原现场环境,给人真实感和现场感。录音设备有两套小蜜蜂和一个机头麦。小蜜蜂接收器连接在主机位上,小蜜蜂发射器挂在被摄对象宋成宝身上,主要收集宋成宝的声音。用小蜜蜂录音可以增强人声,净化环境背景音,用于收集采访和人物讲话声音。辅助机位采用机头麦录音,主要用于捕捉环境音,增强现场效果。
(五)后期制作
1.调色
纪录片《民间诗话》的色彩与人物的情绪以及场景氛围密切相关。在展示日常生活时采用纪实性影调,还原现场光色,最真实地展示被摄对象和被摄环境。在展示宋成宝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时采用高调,用明亮的影调来表现梦想的美好。在回忆和重现片段,用昏黄的暖色调来营造回忆的氛围。片头的雨夜街头和书店画面采用了暖色调,用这种温暖、舒心的色彩氛围来营造宋成宝的朦胧、虚幻的诗意世界。在田野思考和散步片段,采用了高调的色彩搭配,色彩鲜艳,画面明亮,表现了宋成宝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2.配乐
合适的配乐能对影片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有利于主题的升华、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氛围营造。一是,纪录片《民间诗话》根据场景和人物情绪的变化来搭配音乐。例如在宋成宝自我介绍时采用舒缓的背景音乐,配合着他的自述娓娓道来。在宋成宝和母亲相聚的那个段落,采用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旋律,配合着宋成宝给母亲唱歌、洗脚等画面,显得温馨而感人,表现了宋成宝对母亲的牵挂、感恩以及愧疚。二是,在音乐的选择上尽量采用纯音乐,避免歌词对影片声音产生干扰。全片除了结尾歌曲是带有歌词内容的,其他的背景音乐都是纯音乐。例如在开篇段落中,宋成宝朗读歌词《红尘客栈》,背景音乐用纯音乐《红尘客栈》,避免了朗诵内容与歌词的重复,同时在基调上又和画面内容相配合,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3.剪辑
在剪辑手法上,《民间诗话》采用叙事剪辑和表现剪辑相互结合的方式,以叙事剪辑为主,交代宋成宝的心路历程和遇到的困难,再用对比剪辑、心理剪辑等剪辑手法来表现宋成宝的内心世界。例如影片开头的朗诵,就运用了表现剪辑的手法,用特殊效果、夸张的色调等表现了宋成宝心中的诗意世界。在内容上采用了翻书画面与西湖画面叠加的技巧,寓意他从诗书中找到了自己的诗意追求,用西湖的美景和动人的旋律展现了宋成宝内心的诗意世界。
在剪辑过程上,首先,进行素材的整理和标记,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其次,进行纸上剪辑,进行纪录片的结构安排和内容选择,将剪辑思路用文字和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再次,按照剪辑框架进行内容的填充与调整。最后,对声音、色彩、画面构图等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精细化,加上转场、闪回等特殊效果,配上字幕,整个剪辑过程基本完成(见图3-50)。
图3-50 后期剪辑示意图
在剪辑工具上,《民间诗话》采用的软件是Final Cut Pro。该软件基于强大的系统架构和设计,能充分利用Mac系统的功能,保证整个剪辑过程的流畅性和高效性。同时,它还具有强大的视频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快捷键功能,能进行多机位剪辑,并具备先进的调色能力。
4.特效
片名展示时采用水墨特效,用流动的滴墨效果引出片名,与影片的诗意主题相契合。在转场特效上,同场景相近景别的转场采用叠加效果,避免画面切换的突兀性。例如在采访中,为了让影片更加顺畅流利,通常会将人物讲话的重复或者卡顿片段删除,画面衔接出现了跳跃,因此,在同景别画面之间运用叠加效果,减少画面的突兀性。而在段落之间的切换方面,使用较多的是淡入淡出效果,用渐暗渐明的效果来表现时空和转换。例如在影片结尾,宋成宝从山东老家回到了杭州,两个段落之间采用了淡入淡出的效果,实现了时空的自然切换。
5.字幕
为和整部纪录片的诗意风格相一致,在展示宋成宝的诗歌内容时采用了竖排字幕,淡入淡出效果,采用的字体是毛笔字体。
四、导演阐述
图3-51 沈秋芳
(一)导演简介
沈秋芳,中国传媒大学MFA广播电视专业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方向,擅长微纪录、短视频的创作。本科期间导演了纪录片《版上春秋》,并且主创了《于无声处》《侨批》《楼里楼外》等多部纪录片。研究生期间参与了央视纪录片《城市梦想》《又见丝路》的选题策划、前期调研和拍摄,对纪录片具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导演阐述
从创作背景来看,选择进城务工人员中的诗人题材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从社会背景看,进城务工人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纪录片《民间诗话》,走进农民诗人宋成宝的生活,通过展现他在生活上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来揭示进城务工人员这个群体的生活共性,而通过表现他的文学天赋、勤奋好学、坚持努力来展现新时代新型进城务工人员形象以及他们面临的新问题,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
从个人的创作背景来看,拍摄这一题材与个人的生活背景以及社会实践也有一定关系。一是我来自农村,对农民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二是我曾在央视纪录片《城市梦想》项目组实习,参与了《城市梦想》的选题策划、人物筛选以及拍摄。在和进城务工人员接触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通过纪录片《民间诗话》,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进城务工人员这个群体,除了关注他们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追求。借助此片,我也想向每一个为梦想拼搏、默默付出的进城务工人员致敬。每个梦想都值得鼓励,每份努力都值得尊敬。宋成宝虽然是一位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学历,没有文化,却有一颗文学心,拥有诗意梦、田园梦,他默默地守护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五、优点和不足
(一)影片优点
1.诗意性处理
《民间诗话》用一种诗意化的处理方式来展现宋成宝的诗歌内容以及诗意世界,采用逆光、大光圈和小景深、轻柔的音乐等艺术技巧来营造一种如诗如梦的意境。例如纪录片开头片段就采用了艺术化处理等方式表现主人公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同时在纪录片的后半段多次运用了航拍镜头,用广袤的田野来营造诗意。
2.强调性对比
本纪录片采用强调对比的手法,将宋成宝在现实生活中和在诗歌中的两种状态展示出来。通过这种对比展现在城市化转型过程中,那些在困境中坚持梦想,在社会底层依然绽放自我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正能量。除了在内容和情绪上的对比,本片还有剪辑对比、色调对比、音乐对比等艺术手法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来展现诗歌对宋成宝生活的意义,以及他如何处理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坚持自己的梦想。
3.真情化展现
纪录片《民间诗话》采用跟拍的方式,让拍摄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展示自己,塑造了一个在梦想和现实中苦苦挣扎的农民诗人的形象。
跟拍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通过跟拍可以和被摄者建立起信任感,让被摄者以最自然和舒服的状态在镜头面前展现自己。其次,跟拍可以捕捉到被摄者更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捕捉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最后,跟拍可得到更多的画面素材,丰富镜头内容,便于建立多线叙事和情绪渲染。
4.丰富化表达
为了更好地塑造有个性、有追求、内心矛盾的农民诗人的形象,纪录片中采用跟拍、采访、展现臆想画面等多种呈现形式。通过跟拍来捕捉宋成宝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通过采访来挖掘人物内心的想法,更好地走入人物内心世界。通过情景再现来构建时空叙事,丰富画面内容。在展示宋成宝的心理世界时,采用诗意化的处理方法,例如宋成宝朗诵《红尘客栈》的画面采用了杭州西湖美景和西溪湿地古建筑的画面等。
(二)不足之处
1.前期调研不够充分,缺乏实地调研
由于拍摄地点路途遥远,拍摄之前导演没有去实地考察。调研方式主要有两种,前期主要以电话采访和网络搜索为主,间接了解宋成宝的基本情况,梳理了纪录片的框架;后期通过微信和电话沟通,和主人公确认了拍摄时间和拍摄场地。但到了拍摄现场后,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出现了,比如拍摄场地协调不到位,宋成宝的妻子拒绝接受采访等。
2.拍摄场景较少,画面内容不够丰富
在杭州拍摄的三天都是大雨天气,室外无法正常拍摄,导致拍摄场景比较单一,并且转场困难,消耗了较多时间。在山东拍摄的三天都有雾霾的影响,能见度极低,天色灰蒙,这严重影响了航拍质量。
3.缺乏细节描写,景别缺乏层次性
《民间诗话》以中近景为主,缺乏特写镜头来表现细节、渲染氛围、突出情感。例如宋成宝给母亲唱歌以及洗脚的段落,由于只有一个机位进行拍摄,整个段落的景别没有变化,情感渲染不到位。这也是在今后的影视创作中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4.视角单一,剧情平淡
《民间诗话》以宋成宝的采访和独白贯穿全片,视角单一,缺乏人际关系和人物对话,使得矛盾冲突表现力不够,剧情平淡,缺乏冲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