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纽约电影学院2015级影视媒体创作专业杨懿陶作品
一、作品介绍
图3-28 Forever & Always海报
(一)创作工具
拍摄器材:RED Scarlet
后期剪辑软件:Avid Media Composer
调色软件:DaVinci Resolve
(二)获奖情况
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角单元
洛杉矶独立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及最佳女主角
全球独立电影奖最佳剧情片及最佳女主角
欧洲独立电影奖最佳短片
加尔各答国际邪典电影节最佳影片
观众选择奖--戏剧短片电影节2018年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滨海杯”微电影创作大赛暨第四届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及二等奖
国际独立电影奖最佳故事短片、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摄影
西班牙巴塞罗那星球电影节最佳男摄影师
洛杉矶电影奖最佳女主角
(三)剧组人员
导演、剧本创意:杨懿陶
编剧、制片:吉娅·狄尼诺(Gia DiNino)、奥莉维亚·狄尼诺(Olivia DiNino)
联合制片:杨懿陶
摄影指导:托德·谢里丹(Todd Sheridan)
美术指导:菲·德兰(Phi Tran)
剪辑:宋锐、詹姆斯·施蒂格尔鲍尔(James Stiegelbauer)
作曲:斯科特·绍博(Scott Szabo)
主演:奥莉维亚·狄尼诺饰演克莱尔(Claire)、乔纳森·菲利普斯(Jonathan Phillips)饰演戴维(David)、玛克辛·戈因斯(Maxine Goynes)饰演杰斯(Jess)、安迪·雷克萨(Andi Rexha)饰演洛根(Logan)
(四)故事大纲
故事围绕一个单亲家庭中的父女俩展开。两年前,克莱尔的母亲因车祸去世,这个阴影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挥之不去。克莱尔与她的父亲一直互相支持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他们不仅是亲人,更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他们之间从来不存在任何的秘密。然而有一天,一个外来者闯入了他们的生活,她是克莱尔父亲的新女友。克莱尔对此很抵触,但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决定尝试接纳,却意外发现这个女人背后所隐藏的惊人秘密,而克莱尔的父亲自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克莱尔想警告父亲,但被其女友离间,父女俩不欢而散,克莱尔甚至离家出走。究竟父亲能否识破新女友的真实面目,父女俩又该如何修复破裂的亲情,这是影片将回答的问题。
二、类型特点
Forever & Always是一部亲情题材的剧情片,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中父女二人在面对父亲新女友及其背后的秘密时所产生的情感联系与交流。影片并非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是导演从身边的单亲家庭朋友身上获取的灵感。没有激烈的冲突和过激的展现,导演用流动的镜头慢慢剖解孩子在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时的心路历程,希望通过片子为更多人带去亲情的慰藉。
三、创作过程
(一)剧本创作
这部影片是导演在美国留学期间拍摄的毕业作品,写完初稿后,因为设定的故事背景是在美国,所以导演找到了两位美国本土的编剧一起加工剧本,主要是台词和细节的设计,从而让故事看起来更真实自然。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导演和编剧经常一起探讨人物的内心活动,斟酌情节的设计,基本定稿后组织演员围读剧本,结合演员的意见再调整台词等细节,修改了数十稿后才终于定稿。
(二)剧组建立与演员选拔
一开始,Forever & Always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作品,但因为有了好莱坞专业制片人的加盟,不断地引入专业团队和工会演员,其被升级为规范的独立影片,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呈现出超出预期的结果。
90%的剧组成员及演员都是好莱坞业界的专业人士,虽然本片体量并不大,但大家依然全情投入影片的制作。导演跟剧组的大多数人都是首次合作,但剧组氛围特别融洽,拍摄结束后大家也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制片组织了两轮面试,共有近百位演员参与,其中不乏美国演员工会的在籍专业演员,他们在好莱坞有多年演艺经历,演技令人折服。主创们能从一些演员身上看到角色的影子,他们的演绎赋予角色以生命,让故事变得更真实感人。
女主角奥莉维亚是导演在面试前就定下的,面试时她也在场,负责跟前来面试的演员们对戏。由于全片是围绕她的角色展开的,因此她与其他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和默契程度尤为重要。
所有面试结束后,导演回看面试录像,跟制片一起讨论后定下希望合作的演员。
(三)场景设计与拍摄地选择
Forever & Always的场景并不复杂,主场景是父女二人的家以及父亲工作的医院。在前期堪景阶段,导演、制片和摄影一起探访了不少拍摄场地,多方比较后才最终确定下来(见图3-29)。
图3-29 Forever & Always剧照
为了更有真实感,家的场景选择了实景拍摄,主创们通过多日寻觅,最终通过爱彼迎(Airbnb)找到了一处适合拍摄的别墅。场地确定后,导演、摄影跟美术指导一起讨论确定大致的方向,包括家里的氛围、色调,然后美术部门再开始置景陈设,为原本空荡的房子增添了生活气息。
由于在真正的医院拍摄难度较大,医院的场景选在了一处以医院场景著称的影棚。相较实景而言,影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不管是演员走位、架设机位,还是灯光布置都更加灵活。影棚内的医用设施也很完备,省去了不少置景的时间,美术部门得以将更多精力放在道具和服化上。
(四)现场照明与摄像
本片的摄影指导托德毕业于美国电影学院,在好莱坞有十余年的从业经历,经验相当丰富,因此在摄影和灯光的设计上,导演非常看重摄影的想法。在前期筹备的会议中,导演和摄影根据每一场戏的情节、情绪、场景等讨论机位和构图,并列出分镜。提前达成共识后,导演到了片场就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演员上,而摄影指导负责将导演的想法传达给摄影组和灯光组,将想法付诸实践。每当导演对摄影或灯光有新的想法时,摄影指导也总是很认真地与之探讨,并快速拿出解决方案,摄影组和灯光组也十分配合,因此整个拍摄的效率一直很高,从未超时。
本片在灯光上格外讲究,因为好的灯光总能让画面显得更有质感(见图3-30)。除了学校提供的灯具和租赁的设备以外,灯光师还自带了一座小山般的色纸,用来创造不同氛围的色光,还跟美术团队协作,利用地灯、小灯珠等道具为空间增添了不少层次。
图3-30 Forever & Always拍摄场景
(五)排练与表演
演员确定后,制片将最新剧本发给演员们,并约定剧本围读时间,把大家聚到一个会议室里跟导演一起探讨剧本。导演更多是从宏观层面去看整个故事,而演员们则是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去感受:这个角色是什么样的?这时候他/她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为什么他/她会做出这种行为、说出这句话?演员们从自身特有的角度向导演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导演在跟演员沟通的过程中也能萌发出新的想法,然后跟编剧一起完善剧本,使之更加真实,富有感染力。
在前期的围读和排练中,大部分关于角色的问题已经解决,到了片场,导演会在正式拍摄前跟演员们多次排练走位、台词、节奏等,一切就绪后再正式开机。每个镜头拍完以后,导演都会跟演员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还一起看回放,确定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一切都很完美,导演会习惯性地跟演员们说一句“表演很棒”,然后再进入下一个镜头的拍摄,因此拍摄现场的气氛一直很轻松愉悦。
演员与导演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很重要,尤其是当演员需要表演一些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戏时,导演需要引导演员。在拍摄女二号(父亲新女友)跟男主角(父亲)不欢而散的戏前,女二号独自窝在一个小房间听着悲伤的音乐,努力想进入状态,但迟迟找不到感觉。导演发现后就跟她交流,其实有时候一味想将角色的经历和心境强加到演员身上是没有用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导演就引导女二号回想一些她自己比较难过的往事,再将这种悲伤的情绪放到诠释角色上,最终女二号找到状态,完成了表演。
(六)后期制作
杀青当日,导演就将所有素材拷贝给剪辑师,剪辑师便开始剪辑。粗剪版本出来后,导演到剪辑的工作室一同观看并提出修改意见。剪辑师随后继续调整,反复修改直到主创们一致通过后再定剪,然后将成片交给调音师、配乐师和调色师。调音师等人的工作全都完成后,再将片子统一汇总到剪辑师处进行最后的字幕、片头尾等包装,最终导出成片。
四、导演阐述
(一)导演简介
图3-31 杨懿陶
杨懿陶,国内独立导演。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导演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热衷拍摄细腻表达人物情感的影片,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重视团队合作。
(二)导演阐述
最开始我就是想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因为身边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朋友很多,想讲讲关于他们的故事,想表达出家人之间的羁绊、信任、关心等。
因为毕业作品不同于之前拍的学生作业,我特别想尽全力拍出一部自己的代表作,所以联系了一位之前合作过的美国制片人,她很赞同我的想法,并且无私地贡献出她从业多年所认识的各种人脉资源,将我的片子从一个学生作品提升到独立电影项目的体量。从选角、组员招募到实际拍摄、后期制作,她都跟我并肩作战,也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最感动的是,虽然我的团队里90%都是好莱坞专业人士,相较之下我这个导演是资历最浅的,但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轻视我,相反,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欣赏我和这部作品,而且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我一起把这部影片拍好。也是因为大家的支持,我从一开始的惴惴不安到最后的自信满满,也越发意识到电影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而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
对于Forever & Always,我觉得完成度很高,是我最初设想的样子,成片出来的效果和受到的褒奖都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我觉得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逐渐形成我的个人风格。
五、优点和不足
(一)影片优点
本片的特点在于结合了中美两国迥异的文化底蕴,传达出同一个命题,即亲情的羁绊。不同于好莱坞快节奏的叙事方式,导演特意把节奏放缓,让观众感受其中的真情实感。
戛纳电影节上,本影片的专场展映后,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人及普通观众表示很喜欢这个故事和风格:“演员、制作、音乐、美术等都无可挑剔,尤其是故事跟情感非常细腻,贴近生活。”“虽然片子长度相比一般短片较长,但观众不会觉得无聊,一直都沉浸在故事里面。”
(二)不足之处
本片是导演的毕业作品,剧本创作和前期筹备的时间都很有限,再加上导演本身缺乏创作经验,因而仍有一些不足:剧本稍显单薄平淡,不够有深度;部分台词和表演较累赘,情绪转换也有些突兀;演员调度不够丰富;视听语言的运用不够纯熟,缺少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近景和特写镜头;转场生硬,缺乏设计;导演的个人风格还不够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