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

第2章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定位

2.1 新型研发机构的界定

2.2 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

第3章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概况

3.1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

3.2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主要特征

3.3 近年来河北新型研发机构典型案例

3.3.1 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3.3.2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3.3.3 临城县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

3.3.4 河北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3.3.5 哈工大(张家口)工业技术研究院

3.3.6 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3.7 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3.3.8 鹰领航空高端装备技术秦皇岛有限公司

3.3.9 河北瑞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3.10 河北新林坡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4章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现行政策梳理

4.1 政策层级体系

4.2 政策过程与政策工具

4.2.1 新型研发机构的促进机制

4.2.2 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的申报机制

4.2.3 新型研发机构的助力机制

4.2.4 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评议机制

4.2.5 新型研发机构的退出机制

第5章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效果评价

5.1 政策效果评价的标准

5.2 取得的成效

5.2.1 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增加

5.2.2 新型研发机构地域和行业分布广

5.2.3 培育出一定数量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

5.2.4 初步实现“外引内培”格局

第6章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点问题

6.1 政策设计不够完整配套

6.1.1 国家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措施尚未形成国家体系

6.1.2 地方政策设计特色不鲜明、配套不完善

6.1.3政策措施执行不顺畅、存在落地难现象

6.2 资金奖补缺乏竞争优势

6.2.1 资金性奖补差异较小,激励效果有限

6.2.2 资金性奖补总量小,比较优势弱

6.3 创新机制缺少市场参与

6.3.1 研发成果与市场匹配度还有待于提升

6.3.2 资本市场参与企业孵化少

6.4 管理体制依然保守僵化

6.5 技术转移政策机制仍需落实

6.6 评价考核尚未成熟系统

第7章 兄弟省市新型研发机构政策经验

7.1 广东省

7.1.1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概述

7.1.2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启示

7.1.3 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典型案例

7.2 江苏省

7.2.1 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概述

7.2.2 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启示

7.2.3 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典型案例

7.3 北京市

7.3.1 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概述

7.3.2 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启示

7.3.3 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典型案例

7.4天津市

7.4.1 天津市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概述

7.4.2 天津市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启示

7.4.3 天津市新型研发机构典型案例

第8章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路径

8.1 政策优化的背景原则

8.1.1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8.1.2 服务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

8.1.3 服务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

8.1.4 鼓励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发

8.1.5 鼓励探索多元组建形式、人才管理模式

8.1.6 坚持新型研发机构的企业化运作

8.2 政策优化的聚焦方向

8.2.1 稳定发展预期,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稳定支持机制

8.2.2 创新奖补策略,提升创新型机构(企业)融资环境

8.2.3 丰富财税政策,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多资金优惠

8.2.4 围绕特色产业,打造深度融合的创新链技术链服务链

8.2.5 激发内在动力,构建有效激励引导体制机制

8.2.6 完善评价考核,形成科学系统的奖罚规则

8.2.7 发挥平台作用,吸引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

8.2.8 打造政策特区,建立雄安新区绿色创新高地

8.2.9 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保障机制

8.3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升级2.0版——政策工具箱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兄弟省市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政策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