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河北新型研发机构主要特征
通过系统梳理河北现有110家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总结河北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尚可、发展较快。河北新型研发机构起步较晚,截至2021年全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有110家,数量少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但多于中西部省份,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河北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很快,根据调研,在现有的110家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中,建立于2011年之后的为75家,建立于2011年以前的有28家,另外有7家建立时间不明。可以说大约70%的新型研发机构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
二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密切结合省市产业结构。从全省来看,研发机构的研究集中在生物技术、医药、能源、化工等领域,与河北省产业结构大体吻合。石家庄的很多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生物技术、医药等领域研究,与石家庄产业结构紧密契合。而在秦皇岛、邢台沙河等地,与玻璃产业相关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势头很好,很大程度得益于传统优势。辛集重点发展与皮革相关的新型研发机构,也是与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
三是组织类型多样化。在河北省现有110家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中,登记为事业单位的有9家,民办非企业有11家,其他各类公司90家。
四是新型研发机构地域分布不均衡。在河北省现有110家新型研发机构中,28家位于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而唐山和保定都只有4家,与其经济、人口规模不相匹配。
五是相当一部分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规模小,从业人员少。在河北省现有110家新型研发机构中,注册资本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有8家,注册资本在51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有5家,注册资本在101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有23家,注册资本在501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有17家,注册资本在1001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有42家,注册资本在5001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有8家,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有7家。从从业人员(以参加社保人数为准)数量看,从业人员在10人(含10人)以下的有24家,从业人员在11人至50人之间的有34家,从业人员在51人至100人之间的有11家,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的有13家,另外有28家新型研发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不明。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河北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速度很快,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可以有效结合省市产业结构,总体发展良好。但仍存在规模小、从业人员少、地域分布不均衡、高精尖研发领域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政策引导方案。
当前,河北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正由“探索期(1.0)”到“成长期(2.0)”过渡。创新科技管理机制、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完善,需着重从科技资金管理制度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科研体系、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方面逐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同时还强调要提升创新文化软实力,建立容错试错机制,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