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主动出击

四 RNA主动出击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似乎觉得DNA是主宰一切、完全不受制约的君王。那么,RNA是否甘愿俯首称臣、任凭DNA摆布呢?其实也不尽然,RNA对DNA主角地位的竞争或挑战实际上时有发生。诚然,在大多数情况下,DNA是主宰,但有无例外?有没有反过来或部分反过来的情况?科学家一直在探讨这一问题。他们先是发现了能催化由RNA合成DNA的酶,这就与通常的规律不符了。按照通常情况,应该由DNA合成RNA,这种过程叫作转录。然而,现在的发现却与此背道而驰,是一种逆转录,所以这种酶就叫逆转录酶。这只是特殊的情况,在这类情况下,最初的遗传信息携带于RNA上,然后再转录为DNA,这一点我们在中心法则的图解中已略知一二。但后来的发现更令人惊奇了,这就是RNA还有酶(核酶)的作用,能自我复制。这就给了RNA多少能够与DNA分庭抗礼的武器。情况的发展愈演愈烈,前些年竟然发现了一些小RNA,它们游弋于或结合在基因周围,或散兵游勇,或集束行动,控制着基因的开启和沉默,居然指挥起DNA来了。这种情况叫作RNA干扰,它最初只在某些植物中发现,现在已见于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研究基因功能的调节控制,遗传物质的起源,以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都有重大意义,因此这一发现在2002年《科学》所列的重大突破中独占鳌头。由于发现RNA干扰机制,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梅洛和安德鲁·法尔被授予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些小RNA大约有两类,一类叫作微小RNA(miRNA),一类叫作小干扰RNA(siRNA)。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呈双链,而且长度很短。它们不编码蛋白质,但却能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迫使基因变成“哑巴”,不能表达(专业术语称为“沉默”)。这类调控大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对染色体构象的改变,使基因在转录水平上丧失能力;二是虽不限制基因转录成mRNA,但却通过降解或抑制mRNA的方式,使转录后的翻译不能进行。它们的这种功能在基因治疗上非常有用,可以定向地使疾病基因沉默,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这一领域已经引起实验室和医药公司的广泛兴趣。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有所发现,这才是科学研究所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