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干细胞的应用
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与奥利弗·史密斯因基因敲除的小白鼠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说明干细胞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里,我们只谈谈干细胞在医学上的“丰功伟绩”和无穷潜力。
如右图所示,胚胎干细胞是由囊胚的内层细胞群产生的,这时对胚胎来说大约处在受精后的4~5天阶段,大约由59~150个细胞组成。这类细胞可以分化出200多种成人细胞类型,如果能剔除它们的一些坏基因,或增加一些好基因,就可以利用它们替换或修复损坏的器官或组织,所以应用潜力非常巨大,特别是对于再生医学。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和伦理学的障碍尚未解决,因此虽然对它研究了几十年,而且已经能够体外进行人工培养,但还未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2017年4月,中国首批胚胎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才启动。
但是成年干细胞则不然。成年干细胞用于血液病的治疗已经多年,如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未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癌症、帕金森病、神经和脊髓损伤等疾病都有望利用干细胞得到治疗。因此,成年干细胞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科学家正在对易于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进行再编程,即将一些相关基因引入其中,使其成为具有多能性潜力的干细胞(iPS,即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以便用来治疗相应疾病。例如将皮肤细胞经再编程后转变成类胰岛细胞,期望用这类细胞的移植取代难以获得合适配型的胰岛细胞移植。实际上,再编程的皮肤细胞已经能分泌胰岛素,只是效率较低。另一个例子是将4种基因引入小白鼠的肝细胞和胃黏膜细胞,获得了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这些例子暗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一场由干细胞引发的医学革命。
胚胎干细胞的产生及其分化示意图
成年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示意图
注:A-干细胞,B-原始细胞,C-分化细胞
1 代表干细胞对称分裂
2 代表干细胞不对称分裂
3 代表祖分裂
4 代表终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