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与阴魔

第五节 情结与阴魔

情结具有自主性和显著的人格特征。如果把“自我”看成心灵的一个控制中心,那么无意识中的情结就可以看成一个个心灵的分系统或副中心。它们就像是完整人格的一个个彼此分离的小人格一样。情结是自主的,它有自己的驱动力,并且可以强有力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自主性可以在日常情感上观察到,比如对一个情绪异常激动的人,我们会说“他今天不大对劲”“他失去自控力”“他鬼上身了”等。这些情感会突破我们意志的压制,迫使自我服从它们的意志。

荣格写道:“自我和继发性情结可能被暂时分裂或被压抑,这种现象在癔症或其他人格分裂中可以被特别清楚地观察到。特别是情结暂时替代自我的状态下,我们看到一个很强的情结具备一个独立人格的所有特征。由此,我们有足够理由把情结类比为一个较小的二级头脑。”“带有给定的张力或能量的情结倾向于形成它自身的人格。它有一种类似于机体的东西,有它自己的某些生理特性。它能侵犯胃。它能影响呼吸、干扰心脏。一句话,它像一种不完整的人格那样行动。”人们经常有这样一种认知,即自我是身体和心灵的主宰,精神分析的研究打破了这一幻觉。“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

更进一步,荣格认为存在于各类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的鬼附身、中邪、降神等现象,背后都是情结在作怪。他写道:“我可以这样说,所有种族关于癔症及精神病患者皆被‘鬼魂附身’的迷信,在构想上是正确的。事实上,这些病人有自主情结,有时会完全摧毁自我控制。因为情结控制的行为相当独立于自我并强加给自我的一个几乎外来的意志,因此当迷信被指之为‘鬼魂附身’时,这个迷信是有道理的。”

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不仅仅居住着一个“我”(自我),还居住着很多个“它”(情结)。这些“它”(情结)所拥有的心理能量和掌控的心理资源并不逊于自我。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们还会从自我手中夺取身体的控制权。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意识范围内,我们无法觉察到情结的存在,但它们却时刻都在对我们低声细语,通过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来满足它们自身的诉求和欲望。

荣格认为情结是大多数心理问题的根源。他认为心理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和消解这些情结,使它们暴露在自我的意识反思下。在荣格看来,意识的态度是片面的,其排斥或压抑的内容处于无意识之中,无意识内容是意识的补充或补偿。只有将意识与无意识进行统合,才能构成完整、健全的心灵,因此消除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对立便成为治愈心灵之道。

荣格写道:“借由联想实验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我成功地证明了所有神经症都包含自主的情结,其干扰性影响有致病作用。”“在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意识逐渐把这些无意识内容的空间投射吸收掉,将其改造成被意识到的观念,在此过程中,它们原有的自主情结和人格性也丧失了。”

情结中蕴含着巨大的心理能量,它们不仅能成为人的调解机制中的障碍,当情结作为人的动力的起点时,它还能成为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这在那些沉迷于美的艺术家的故事中经常能见到。最典型的例子如梵·高,他如同被某种力量支配着,牺牲了健康甚至生命,以一种无法自控的残酷的激情不顾一切地去绘画和创作。荣格认为有所作为的艺术家往往要牺牲幸福和一切普通人生活中的乐趣,他们具有“创作的残酷激情”的情结。

内丹学中没有心理学中“情结”的说法,但有与之相似的概念。内丹学称这种精神现象为阴、阴灵、群魔等。《悟真篇》中有“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等。内丹学认为,酒色财气瘟疫疾病都是阴魄所为,是消耗人体元精命宝的祸根,修行人如果能炼尽阴魄,就能成就纯阳体,而纯阳即仙也。

内丹学中,精的本质可以看作一种形式的心理能量。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这样解读:在自主情结的施虐下,我们的意识活动不由自主。各种情结在表达自身、获得满足的过程中,心理能量被消耗。我们的人生也被各种情欲所摆布,直至衰老、消亡。《太乙金华宗旨》中写道“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认为人的意识被阴魄所支配,阴魄是“识”的本体。这些与心理学中情结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内丹学和心理学中对峙“阴魔”的方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太乙金华宗旨》中写道“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认为回光是一种返观内照的方法,“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认为把阴魄消尽,转化成先天的“魂”是所有修炼方法的共同点。心理学使用精神分析中的积极想象、自由联想等方法,寻找并发现自主情结,用宣泄、合理化、升华等方法消解情结,回收心理能量。精神分析中的很多方法,本质上都可以视为一种返观内照。从前面的章节我们可以得知,先天的“魂”属于元神即集体无意识范畴,所以这里的“消魄全魂”实际就是消解和释放无意识情结中的心理能量,并对其进行升华和利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