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圣之绝学,开现代之新路
“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道之不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概念体系的语义模糊。在古代,人类认知手段有限,对于内在的心灵世界的各种事物,不能像外在世界一样被精准描述和赋予准确定义。这给内丹修行者们增加了很多困惑。当代心理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正好弥补了内丹学的这一不足。心理学能够成为内丹学发展和完善的一大助力。
内丹学体系庞大、义理精深,对人身心规律的认知深度更是独一无二,仅仅依靠现代心理学完成对内丹学旧的话语体系的全面革新是困难的。尽管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起到的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心理学是打开内丹学宝藏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学习和理解内丹学奥秘的强有力的工具。
本书中,我们从当代心理学角度重新审视了内丹学的义理,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并对内丹学产生了全新的认知。我们从集体无意识角度解读先天元神;从心理能量角度解读精与气;从认知行为理论角度解读念头;从人格发展和心灵成长角度解读内炼修行。从心理学视角解读内丹学原理,让我们找到了一条科学理解内丹奥秘的道路。绕开模糊的神秘学和玄学概念,在心理学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深刻和更清晰地理解内丹精髓。
有些人认为,心理学是西方的,如果加入内丹文化中,我们的传承就不纯粹了。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其实,心理学和内丹学之间本来就有着很深的渊源。
首先,内丹学和心理学两个体系各自的核心主题有着高度重叠。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这样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并不长。1874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标志着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不过一百多年。
在心理学独立成为科学以前,有关知识、思维、心灵、意识、欲望和人性等心理学问题,一直是古代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医生们研究的问题。心理学中的大多数研究对象,其实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被我们的古代先贤们关注。这些心灵现象都是内丹学中很常见的主题。现代心理学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新的研究对象的发现,而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进步。心理学和内丹学可谓是殊途同归。这两个体系跨越时空的相遇是必然的。
其次,心理学的发展受到过内丹学的很大影响。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早年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曾一度陷入人生低谷。他苦闷隐居,找不到支撑自己研究的依据,对自己的研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直到有一天,荣格接触到由卫礼贤翻译的道家典籍,在中国的古老智慧中找到了知音。在《易经》《太乙精华宗旨》《慧命经》等的启发下,荣格发展出以集体无意识等为核心的心理学体系。这成为荣格学术事业的转折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其代表作《动机与人格》中多次提及道家思想和理论,并大加赞赏。他所提出的“自我实现”和“自然自发性”等概念来源于道家的“无为”思想。马斯洛在晚年谈到心理学的发展时,提出“我们需要某种‘大于我们的东西’作为我们敬畏和献身的对象”。他预测心理学的第三种思潮将过渡到以“道”“上帝”为中心的第四种思潮。
在心理治疗领域,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和森田疗法等都是受到道家思想影响,在道家理论的启发下发展出来的。近代风靡西方的正念冥想,更是直接由东方禅修改造而成。禅修与内丹的打坐内炼,两者是同根同源。
心理学中很多精妙的概念和理论都受到过内丹学的启发。当代心理学中含有内丹文化的基因,流淌着内丹文化的血脉。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学中一些派别可以看作是华夏丹道法脉的西传。
东方智慧的种子在西方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西方文明之光也在东方传播,普照大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能分得清你的和我的。如果道要分成东、西方,要分成你的、我的,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当苏格拉底沉思时,当老子仰望星空时,当摩西在火堆前祈祷时,当牛顿在苹果树下灵感迸发时,他们所领悟的道,没有什么不同。
内丹学的精神是道的精神。道是兼容并包,不断拥抱新知识和新事物;是不拘泥于形式,上善若水,可方可圆;是永恒的火焰,生机勃勃,永不熄灭;是整合所有的智慧,完成最伟大的目标。
内丹学是关于道的学问和实践。道是永恒自在的,内丹学却是不断发展的。内丹学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整合其他文化精华的过程。这是内丹学能够一直保持鲜活、强劲的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南派宗师陈泥丸写道“若晓得《金刚》《圆觉》二经,则金丹之义自明,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哉!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认为天下大道内在相通,老释之学无本质差异。北派祖师王重阳,集合儒、道、释之精华,教人读《道德经》《孝静》《心经》,将三教的功夫境界融入内丹学之中,创立三教合一的全真道,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包容性是内丹学的本质特征。
在当代社会,如果内丹学不能和现代人类文明融合,那就违背了内丹学发展的根本精神。数千年前的内丹大家就已有了“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哉!”的觉悟,处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不应该把内丹学限制在中西内外的框架中。
心理学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心理学范式经过多轮革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心理学中各派的观点虽有所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严格遵循实证和客观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正因如此,意识、心灵、心理能量等这些困扰人类数千年的谜团,才能够以科学研究对象的形式,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心理学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世界、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值得内丹学吸收和采纳。
《论语》中讲“君子不器”,认为人不应该拘泥于具体的形式,如同具体器皿一样形成固化。内丹学被誉为夺天地造化、侵日月玄机的学问,更不会拘泥于铅汞、水火一类的辞藻。内丹学不缺少力量和价值,它需要的是一种更恰当的打开方式。对心理学的吸收和借鉴,将是内丹学发展和完善的新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兴起新道家文化思潮。科学哲学家董光璧首先提出“当代新道家”的概念,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得到陈鼓应等人的热烈响应。胡孚琛教授在《道学通论》中呼吁“继承魏源、严复、吴虞乃至汤用彤、胡适、陈寅恪、王明、陈撄宁、金岳霖、方东美、蒙文通、宗白华、萧天石等人的道学传统,形成当代的新道家学派”,胡教授还认为:“在文化上,夫欲有所立必须有所破,立就是要创造性地诠释道家文化并汲取东西方各种异质文化的精华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破就是要扬弃儒学中的封建宗法观念,化腐臭为神奇,取其人文思想和进取精神融入新道学之中”。
新道家思潮的兴起表明,作为我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内丹文化拥有跨越时代、跨越国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内丹文化特有的超越性和包容性,使得它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我相信,对这场如火如荼的新道家文化思潮,对当下的国学复兴运动,心理学一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心理学也许会成为内丹体系的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