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学理与诗意的探寻》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学理与诗意的探寻》这本书是由赵凯创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学理与诗意的探寻》共有80章节
1
文艺评论篇
文艺评论篇 ...
2
“呓语”也许是真实的——序潘小平《城市呓语》
中国文人都很熟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将文学与白日梦同日而语,将人类思维与无意识及幻觉相提并论。这是一种研究的结果,也是一种研究的视角。潘小平将此书冠名为《...
3
一枝一叶总关情——读杂文集《世纪末札记》
一枝一叶总关情——读杂文集《世纪末札记》 由南方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世纪末札记》,是杨洪立将军的第十本文集。多年来,他在杂文这块园地辛勤而执着地耕耘,取得了丰硕的...
4
大自然文学的审美价值——评刘先平“大自然探险系列”
大自然文学的审美价值——评刘先平“大自然探险系列” 刘先平先生是大家熟知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丰厚,精品迭出。他更以对大自然文学的开拓与实践,跻身著名作家的行列,...
5
也谈伍美珍儿童文学创作
也谈伍美珍儿童文学创作 在安徽文学界,儿童文学创作是一传统强项,一批中老年作家,以其创造性的努力,既为安徽文学界赢得了荣誉,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之相比较,...
6
平静中孕育 探索中突破——安徽省社科文艺奖(文学类)2003—2004获奖作品巡礼
平静中孕育 探索中突破——安徽省社科文艺奖(文学类)2003—2004获奖作品巡礼 这是两年一度的对文学皖军的检阅。无论是叙事类、抒情类还是纪实类的创作,都在平...
7
深沉的现实关怀
对现实的关注与对人文精神的坚守,仍是当前文学的主流。在欲望化生存状态下拯救人生的意义,挽留沉浮的审美情怀,也仍然是当代众多文学家的价值追求。而缤纷精彩的现实生活...
8
鲜明的文化情结
文学的文化情结,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的审美选择。文学作品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底蕴,并没有消融和动摇人类的情感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中心地位,而是相得益彰。“使‘桐城派’文化...
9
多元的艺术探索
新的创作理念的实践与新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此次获奖的中青年作家的作品中表现是充分的。王蜀的儿童长篇小说《蓝色魔域》是一部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都富有创新价值的作...
10
文学性的坚守与实践——评徐子芳报告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坚守与实践——评徐子芳报告文学特色 不久前刚读完三卷本的《徐子芳文选》,还停留在品味与思索之际,子芳先生新近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大江东去》(《人民文学》...
11
《雨江南》审美分析
《雨江南》审美分析 许久没有捧过这样厚重的诗集。当“哈姆雷特式的悲哀”与“狂飙突进式的激情”在当下的文化消费中难以寻觅知音时,当众人只是把看书读报当作消遣娱乐或...
12
现代文明的“二律背反”——也读《男课》
现代文明的“二律背反”——也读《男课》 欲望与理性的冲突,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构成了现代文明的“二律背反”。它当然也成为文学有史以来永恒的内在冲突内容。...
13
农村题材三题
农村题材三题 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潮流中承担自己的时代使命,这关系到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历史走向与审美选择。满怀激情地关注并投入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艺...
14
一 农村题材的当代解读
关于当代农村题材的界定,应该具有新的历史内涵与时代特征。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是关于当代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题材。“三农”问题在中国这个农业文明延续了数...
15
二 农村题材的边缘性与开放性
任何题材都是边缘的,都具有“间性”特征。在社会改革开放与文学价值多元的时代,文学题材的跨越性、交叉性与重叠性特征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对文学题材区域的硬性设定,不...
16
三 农村题材“写什么”与“怎样写”
笔者认为,一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的人物和事件,都可以进入作家创作的视野,或者作为文本的主体内容,或者作为背景依据。问题是题材的选择与确定,要符合文学自身的...
17
对真情与良知的呼唤
对真情与良知的呼唤 文学作品要表现真情实感,也必然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诉求,这本是文艺理论界的共识。但是,在后现代主义解构理念与商业化、娱乐化大潮的冲击下,有些文学...
18
《雨魂》诗艺视探
《雨魂》诗艺视探 《雨魂》问世了。这是继《绿雨》与《雨江南》之后,诗人吴昭元先生出版的第三部诗集,也是诗人创作道路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细读这部诗集所选收的160...
19
真实而直白的生活记录——江志成报告文学特色分析
真实而直白的生活记录——江志成报告文学特色分析 报告文学家江志成先生为人处世真实明快。文如其人,一部报告文学集《春华秋实》也尽显自然清新、朴实无华的风格。作品中...
20
《红肚兜》的历史追问与人性解读
《红肚兜》的历史追问与人性解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小说创作开始出现令人关注的叙事转向,各种审美流派的文本实验走向式微,而立足于本土经验和民间经验以及对小...
21
严阵散文洞见
严阵散文洞见 一 说起严阵,我们所面对的首先是一位诗人,一位毕生以诗歌作为其生命符号与情感标尺的诗人,人们也几乎都是从诗歌中熟悉严阵先生的。他最初以《老张的手》...
22
贴近生活 关怀人生——安徽当代中篇小说扫描
贴近生活 关怀人生——安徽当代中篇小说扫描 中篇小说创作是安徽文学界的优势项目之一,这种评价与定位应该是客观而确定的。特别是至今仍活跃在文学创作一线的中青年作家...
23
皖军:新时期文学30年
皖军:新时期文学30年 1978—2008年,安徽新时期文学经历了30年的征程。对于安徽几代文学家来说,这里留下了他们太多的思绪与情怀,记录了他们不懈的探索与饱...
24
一 思想解放大潮与文学全面回归
“文化大革命”终结,新时期文学崛起,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安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新时期文学的崛起是从批判和否定开始的,也是以思想启蒙为旨...
25
二 现代化历史进程与文学多元化实验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跨入90年代,新时期文学告别了它的崛起和启蒙阶段,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被文学史家们或概括为是从文学启蒙到文学多元实验的...
26
三 走向理性探索与文学精神深化
新世纪的到来为安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但从文学史研究的视角来看,新世纪发展至今的文学走向,仍然是承袭与延伸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精神向度与艺术探索进...
27
情系人民 面向时代
情系人民 面向时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有66年。《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最集中最完整的体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成果...
28
文艺评论的价值取向与开拓创新
文艺评论的价值取向与开拓创新 文艺评论从文艺创作实践出发,又反作用于文艺创作实践,文艺评论作为整体文艺事业的重要构成,它具有评判文艺现象与引领审美风尚的双重功能...
29
人性的反思与道德的呼唤——也读《男人立正》
人性的反思与道德的呼唤——也读《男人立正》 一 抑或是处在被人们称作是“阴盛阳衰”的当下,所以当视线还停留在许春樵先生这部厚厚的长篇小说的封面上时,“男人立正”...
30
大自然的壮美诗篇——刘先平创作论
大自然的壮美诗篇——刘先平创作论 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对自然的歌唱,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停止从自然取得财富的缘故。——这犹如我们爱着哺育我们的母亲一样。 ——艾青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