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代际:50后作家群专栏”主持人语
2025年09月26日
《安徽文学》“代际:50后作家群专栏”主持人语
50后作家大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走向成熟。这一时期被文学史家们或概括为从文学启蒙到文学多元实验的时期,或概括为现实主义多样化发展与现代主义中国化的时期,或概括为从80年代“共名”到90年代“无名”的时期。总之,这一时期的当代文学出现了百舸争流与千帆竞发的新局面。有人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唐诗来形容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态,也不无道理。当然,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语境是清晰的,那就是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蜂拥而至与中国自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与前一个时期相比,80年代至90年代的文学似乎难以产生轰动效应,在整个社会结构的板块组合中,也似偏离了中心而滑向了边缘,这可能与这一时期文学自身的无主题变奏的性质与多元实验的“沙龙”倾向有关,更重要与更深刻的根源却在于商品化原则的蔓延涌流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文学意识形态色彩的消解与弱化。然而,真正坚守在文学这块神圣土地上的作家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创造与审美努力。正是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文学氛围中,一批50后中青年文学家悄然登场,他们在没有所谓主流文学理念与话语的束缚下进入主体自由创造的审美境地,于是在先锋文学与新写实小说等创作思潮中一显身手,从而实现他们的文学抱负与理想。当然也有众多作家依然坚守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在思潮纷起中不为所动,而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品性出发,走自己熟悉的道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