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琦:把散文写得更像生活

王英琦:把散文写得更像生活

新时期文学初期,王英琦即开始在散文领域崭露头角,其审美指向在于对人性美的追求与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她的作品《热土》与《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前者表现出对古朴的乡风民俗与纯净的人情伦理的向往与留恋,作家因此被称作“最早的文化寻根者”之一;后者则以反思历史的视角,坦露出对民族兴亡的悠悠情思。进入90年代,王英琦散文创作的势头仍然不减,她在进一步实践自己的“努力把散文写得更像生活,也努力使生活变得更像散文”这一文学观与人生观的同时,也在探索着散文创作的新的境界,于是便有了《我们的头上的星空》《人生大于著书》与《无需援助的思想》等作品的问世,她的散文自此开始增添理性维度与思辨色彩。新世纪以来,王英琦还有不少作品见诸报刊,但其中有些篇章充满“禅意”。比较起来,笔者还是更愿意向读者推举她早期作品的明朗而悦人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