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武举与江苏武科进士

第六章 历代武举与江苏武科进士

武科,又称武举,是科举取士中专为选拔武职人才而设置的科目。清人谭吉璁在《历代武举考》中说:“古之为学必取士,取士必以文武。教养之法,出于一礼,曰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试馘告。诗曰‘在泮献囚’,又曰‘在泮献馘’。三代之学,文武岂二途哉!” (1) 作为我国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举制兴于唐宋,元代中止,明代恢复,废于清末,前后延续近一千二百年,为历代朝廷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在历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

受崇文传统影响,江苏人参与武举的热情不如文举高涨。虽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27名武状元(宋代6名、明代13名、清代8名),但武进士群体规模有限,远不如文科进士在全国影响力那么大。由于武举文献残缺不全,目前可考者,唐代仅2人,宋代仅26人(北宋武举登科资料只有姓名,没有籍贯,无法统计),明代230人,清代572人,总计830人。明清之后,随着朝廷对武举的重视,因之武举制度的完善,武举社会影响力渐大,武举及第的人数有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