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猜疑心理
为了躲避董卓的通缉,曹操逃亡在外,他与陈宫离开中牟来到成皋时天色已晚,两个人又饿又累。这时曹操想起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就住在附近,便与陈宫商量到吕家借宿一晚。他们到了吕家说明来意,吕伯奢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因为家里没有好酒而亲自外出打酒。
他离开后,曹操和陈宫听到房子后边有磨刀的声音,这时候曹操疑心大起,他对陈宫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我总是有点担心,他现在又单独离开,我总是觉得很刻意,咱们还是多留个心眼。”说完就去偷听吕家人讲话。
他们两个人蹑手蹑脚地走到草堂后,只听到有人说:“绑住杀了,怎么样?”曹操一听以为是要杀自己,就说:“事情太危险了,现在如果不先一步下手反击,一定会被他们擒获。”
于是,他们两个人拿着剑出去,一口气杀了好几个人。到了厨房,他们发现有一头猪被绑在那里,这时候他们才明白误杀了好人。
可是事已至此已无法挽回,于是他们马上骑马离开了吕家,结果走出不到两里地,就遇到带着酒菜回来的吕伯奢。吕伯奢看到他们有点惊讶,就问:“贤侄和使君这是要往哪里去?”曹操回答说:“犯了罪的人不方便久住,所以想要早点离开。”
吕伯奢说:“我已经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你们,现在酒菜也买来了,你们住一晚也没事,还是快回去吧。”这时候曹操根本不搭理他,骑马就走。走出去没多远,他拿着剑回来,对吕伯奢说:“你看这来的什么人?”曹操等到吕伯奢回头看时,一剑将其杀死。
这时候陈宫大惊,问:“已经错杀了好人,你为什么还要一错再错?”曹操回答说:“吕伯奢回到家看到家人都死了,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如果他带人来追赶,咱们必然会有灾祸。”陈宫说:“明知道错了还去做,是大不义。”曹操却说:“宁可让我对不起天下人,也不要让天下人对不起我。”陈宫听了无言以对。
曹操有着非常明显的猜疑心理,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有严重的自我牵连倾向。具体来说,就是对人不信任,总是觉得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地多疑、敏感。
猜疑就像是一条肉眼看不见的绳索,会将我们的智慧捆绑,让我们远离身边的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就会因为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情烦恼、忧愁。经常猜疑的人往往嫉妒心重,比较狭隘,没有办法友好地与人交流,这样一来就会变得寂寞孤独,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猜疑心呢?
1.理性思考。当我们察觉自己萌生怀疑的念头时,千万不要冲动地去做什么,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寻找产生念头的原因,在还没有形成循环思维之前,要积极思考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而不要草率地为自己的怀疑提出一些主观的、片面的依据。
此外,在出现怀疑迹象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混乱的思想进行控制,提醒自己不要想太多,要告诉自己别人没有那么坏,对怀疑的对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怀疑没有一点客观证据,就要立即停止怀疑。
2.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通常是心灵封闭者人为设置的一道心理屏障,因此只要愿意敞开心扉,将内心深处的怀疑公之于众,抑或是面对面地与被猜疑的人推心置腹地交谈,让藏在内心深处的疑虑曝光,就能化解无端的猜疑。这样做能让彼此之间增加信任、消除误会。
3.对猜疑对象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的时候,最好能先对其平时的为人、经历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可以及时将错误的猜疑扼杀在萌芽状态。
4.无视流言的传播。猜疑之火通常会在一些搬弄是非的人的煽动下越烧越旺,所以当我们听到这些人所传播的流言时要冷静,谨防上当受骗,必要时还要当面予以揭露。
5.树立自信。每个人都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要相信自己能够与周围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这样一来,当我们能够充满信心地工作与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表现,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了。
6.学会自我安慰。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遭到别人的非议,这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们不必太过计较。我们完全可以糊涂一些,这样做不但不会失去什么,同时还能避免招来烦恼。
7.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对别人的好意与正常言行不要歪曲,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克服主观臆断,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不要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