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动听的故事
张全从小就喜欢听别人讲故事,长大之后他也愿意给别人讲故事,因为他觉得那些给别人讲故事的人很有魅力,他也想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可是,虽然他总是很热情地给身边的人讲故事,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他讲,因为他有些口齿不清,别人有时听不明白他的话。最重要的是他没办法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经常让人听得一头雾水,时间长了自然就没人愿意听他讲了。
有一次,他在火车上给对面坐着的老师讲故事,老师耐心听完他讲的故事后,对他说:“说实话,你讲的故事并不好听。”然后仔细地给张全分析了他所存在的问题,又告诉他具体该怎么改进。
张全对老师表达了感激之情,从此以后就按老师说的先认真练习发音,努力做到字正腔圆,然后努力复述故事,争取把故事讲明白,最后自己改编故事、创作故事。就这样他讲的故事越来越生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他讲故事。
会讲故事而且能把故事讲得动听,是一种能力。把故事讲好了,就可以让冰冷的数据与残酷的现实披上一层温情的面纱,甚至可以触及最强硬、最敌对、最有心机的人心底最为柔软的部位。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动听,让身边的人都喜欢听我们讲故事呢?
1.把讲故事当作一场表演,要让表演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其实听众关注的不只是我们所讲的内容。他们还会从别的地方接收信息,如我们的手势、姿势、表情、语气、眼神、着装、步调等。他们甚至会从我们自己都不曾注意的细节上读懂一些信息,如我们的发型等。所以我们除了要保证自己所讲的故事通俗流畅外,还要注意在上面提及的这些方面花心思,争取将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这样我们的“表演”才会对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
2.重视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传递给听众的信息非常丰富,有时候一个表情可以代替三四句话,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讲话的效率。我们可以将自己讲故事的样子录下来,在回放的时候将声音关掉,然后对画面中显示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训练,我们的面部表情将会为所讲的故事增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3.保证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所讲的故事要想打动听众,最好保证故事的真实性。而要想保证故事的真实性,起码应该做到前后一致。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事先做好准备,不要等到要讲故事的时候再进行调整。
4.从微观层面开始讲故事。尽量避免宏大叙事,因为这样并不容易将故事讲得圆满,如在电影《大明劫》中,编剧只讲了医人者吴又可和医国者孙传庭两个人的故事,就将明朝末年国家与百姓遭受的劫难刻画得淋漓尽致。
5.故事中不要设置太多人物。如果我们讲的故事有太多角色,听众很难将人物记全,又怎么能关注情节呢?不关注情节,那就必然不会被打动。
6.故事应该有个有吸引力的开头。故事的开头应该生动且有吸引力,不要直奔主题,而是需要通过简单的询问或一两句简短的话来引出整个事件。此外,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想办法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联想。
7.重视与听众的互动。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问听众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要和故事的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听众的回应。此时,我们的叙述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8.把握好说话的节奏。讲故事时刻意放慢语速,能让听众更易留下深刻的印象。通常在叙述表达情绪的句子时可以这么做,比如,“再也没有见过比这更浪漫的景色了,如此优雅迷人”。
此外,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适当沉默,让情绪酝酿得更加深沉,让整个故事充满张力,同时可以用来制造短暂的悬念或延缓结局。
9.发音要做到轻重有别。我们在讲到形容词和动词的时候要在后边加重音,这样会让听众觉得更有趣。
10.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自嘲。我们可以适当地谈论自己所做的糊涂事,让听众在我们的弱点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喜欢上我们。
11.故事要量身定做。我们应该根据听众的职业、经历、知识水平、年龄以及当时的场合讲一个适合他们听的故事,只有这样,我们讲的故事才能让听众听进去。
12.细节要具体。细节越具体,我们所讲的故事听上去就越真实、越特定化,听众也就越能够理解我们所说的话,他们也会越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