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典中的记载
2025年08月10日
◆医典中的记载
手诊学诞生已久(虽然它掺杂在手相学之中),其在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和精彩的事例非常多,更何况中国古代医术的高明有时连现代医学都无法企及。所以在中医学中,手诊以其便捷、准确的特点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色以及分泌物、排泄物色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得内脏病变的信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记载:“爪甲青黑者,为死症。”指甲诊病同手背、掌纹、手指、青筋诊病一样,在传统中医学中均属望诊。《黄帝内经》不但从整体上指出了局部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对手与内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深刻而精辟的阐述:“掌中热者腑中热,掌中寒者腑中寒。”
肝胆反射区发青
古人曾说:“望而知之谓之神。”其说的正是关于望诊的本质。再看中医著作上记载的“肝血盛衰,可影响爪甲之枯荣。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这是手诊典型的例子。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还对手诊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解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这种通过五官、形体、神色来诊断病情的方法是中医诊断的最高境界,也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的宝贵经验。
更加细致的是唐朝王超的《水镜图诀》,此书对幼儿的食指诊病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其中根据幼儿食指内侧表浅静脉的色泽与形态的变化诊断病情的观点,在明代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运用。
现代中医的手诊和望诊,离不开清代医学家对医书的大力整理和编撰。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大量的手诊学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清太医手诊谱》《四诊抉微》《望诊遵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