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经穴介绍
手太阴肺经穴
手部经脉包括手三阴(肺、心包、心)和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各个经脉又包括若干个穴位,现将各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介绍如下。
手太阴肺经穴
少商 位于手背拇指桡侧指甲角后约0.1寸。
主治:头昏脑涨、中风中暑、心烦癔症、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呕吐、休克、手指痉挛、气喘胸痛、外感热病等。
鱼际 位于拇指掌关节后内侧、太渊前1寸,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咳嗽咯血、肺炎、肺结核、头晕目眩、乳房肿痛、痉挛失音等。
太渊 在掌侧桡骨与腕骨之间,腕横纹桡侧端凹陷处。
主治:胸痛咳嗽、哮喘肺痨、呕血呕吐、心悸、结膜炎、角膜炎、前臂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腕关节疼痛无力等。
经渠 位于太渊后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处。
主治:咽喉肿痛、哮喘、腕部疼痛无力、食管痉挛、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桡侧神经痛、掌中发热、胸和背痛等。
列缺 位于桡骨茎突上。
主治:偏正头痛、面部神经麻痹、口干舌燥、口眼斜、三叉神经痛、半身不遂、腕部腱鞘炎、溺血、阴茎热痛等。
孔最 在手臂掌侧桡骨尺侧缘,腕后第一横节上7寸。
主治:咽喉疼痛、哮喘咯血、肘臂挛痛、痤疮、痔疮、身热无汗、肘关节炎等。
尺泽 位于肘部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哮喘、咯血、潮热、胸部胀痛、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
手少阴心经穴
少冲 位于小指桡侧,距爪甲约0.1寸的爪甲根处。
主治:上肢内后侧痛、胸胁痛、心痛、心悸、癫狂、中风昏迷、热病、脑出血、癔病、喉炎、小儿惊厥。
少府 位于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掌心内的一道横纹尺侧凹陷处。
主治:心律不齐、癔症、间歇热、手掌多汗、手指拘挛、上臂神经麻痹、前臂神经痛、小便不利、女性生殖器疾病等。
神门 位于掌侧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豌豆骨桡侧。
主治:神经衰弱、心烦心痛、癔症癫狂、鼻炎、舌肌麻痹、心律不齐、心脏肥大、慢性泄泻、食欲不振、小儿惊风、糖尿病等。
阴郄 位于腕横纹上0.5寸处,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悸、心痛、骨蒸盗汗、吐血、鼻出血、暴喑等。
手少阴心经穴
通里 位于掌侧前臂尺侧,腕横纹上约1寸,神门之上。
主治:头晕目眩、扁桃体炎、神经衰弱、盗汗、癔症、急性舌骨肌麻痹、上肢痉挛、手臂手指酸痛等。
灵道 在神门后约1.5寸,两筋间深凹处。
主治:肘关节炎、肘部神经痛、尺神经麻痹、喉咙干哑、神昏、失眠、悲恐不安、手痒、肘臂挛痛等。
少海 位于肘关节内侧(尺侧)横纹头凹陷处。
主治:肺结核、胸膜炎、淋巴结炎、手指厥冷、牙痛、头晕目眩、尺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颜面神经痛、腋下肿痛、肘部痉挛、手臂无法抬举、健忘失忆、精神分裂等。
手厥阴心包经穴
中冲 位于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心痛、心烦、热病无汗、舌强肿痛、吐泻、慢惊风、小儿夜啼、掌中热等。
劳宫 在第二、三掌骨之间偏第三掌骨,掌心内第一道横纹的凹陷处。
主治:胸膜炎、吞咽困难、口腔炎、胸肋胀痛、胃痛、癫痫、癔症、热病无汗、中风、昏迷、手癣、痔疮、口臭、风火牙痛、多梦、大小便带血等。
大陵 位于掌侧腕横纹中点两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失眠、心脏病、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胸肋胀痛、胃痛、呕吐、癫痫、癔症、手臂挛痛、怔忧多梦、喜怒无常、腕关节疼痛等。
内关 位于大陵后2寸,两筋之间,扬掌握拳腕部显出的浅沟凹陷处。
主治:心脏内外膜炎、心肌炎、心绞痛、无脉症、胃痛、胃溃疡、呕吐、胸肋胀闷、昏迷、眩晕、失眠、疟疾、中暑、癫痫、精神病、急性肠胃炎、神经衰弱、小儿惊风、偏瘫、产后血晕、抑郁症等。
手厥阴心包经穴
间使 位于大陵后3寸的两筋之间。
主治:咽喉炎、心肌炎、胃炎、脑卒中、昏迷、癔症、癫痫、疟疾、小儿惊风、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小儿夜惊、精神分裂症、肘臂挛痛等。
郄门 位于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痔疮等。
曲泽 位于肘窝横纹中央,大筋(肱二头肌缝)内侧凹陷处。
主治:肩、肘、肱、臂等处肌痉挛,尺骨神经痛、牙龈炎、耳聋、下腹病、精神分裂、颈项强痛、小便短赤、上肢震颤、瘫痪等。
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 位于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头昏、哮喘、热病、耳鸣、下齿痛、咽喉肿痛、腹痛、吐泻、热病无汗、桡神经麻痹、腮腺肿痛、口腔炎等。
二间 位于第二掌指关节前,横纹头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口眼斜、咽喉肿痛、腮肿、积食、齿痛、肩背神经痛、目黄、嗜睡、浑身酸痛等。
三间 微握拳,在食指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耳鸣、齿痛、手背红肿、手指拘挛、上肢瘫痪、肩背神经痛、眼部痒痛、腹泻、肠鸣腹胀等。
合谷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拇指和食指间)的中间点,大约在第二掌骨中心处。
主治:目赤肿痛、鼻病、咽喉肿痛、牙关紧闭、热病无汗、多汗、指挛臂痛、耳聋目眩、感冒咳嗽、痢疾、手指麻木、闭经、滞产、腹痛、便秘、小儿惊风等。
手阳明大肠经穴
阳溪 位于手腕上侧腕横纹两筋间深凹处。拇指跷起,凹陷明显。
主治:食管痉挛、腕部腱鞘炎、臂痛、腕痛无力、半身不遂、癔症、热病心烦、癫狂等。
偏历 屈时,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腕横纹上3寸。
主治:耳鸣、牙痛、口眼斜、面神经麻痹、腕部腱鞘炎、上肢酸痛、瘫痪等。
温溜 屈时,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腕横纹上5寸。
主治:口腔炎、面肿、上肢酸痛、瘫痪、癫狂等。
手三里 位于曲池下2寸的筋肉之间。
主治:齿痛颊肿、颌痛、胃痛、腹痛、腹泻、高血压、腰背痛、肘臂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上肢麻痹酸痛、瘫痪、乳腺炎等。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少泽 位于手背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0.1寸。
主治:热病、寒热、脑卒中、昏迷、咽喉肿痛、鼻出血、疟疾、心脏肥大、前臂神经痛、颈项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乳汁不足、乳腺炎、精神分裂等。
手太阳小肠经穴
前谷 位于小指外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横纹头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疟疾、颈项强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颊肿、目痛、鼻塞、热病无汗、乳汁不足、乳腺炎、前臂神经痛、手指麻木、目赤肿痛、消渴、癫痫等。
后溪 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的远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落枕、耳聋、热病、盗汗、角膜炎、角膜白斑、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癔症、癫痫等。
腕骨 位于手掌尺侧第五掌骨骨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目流冷泪、头痛、耳鸣、呕吐、胆囊炎、颊颌炎、颈项强痛、手肿、五指挛痛、肘及五指关节炎、尺神经麻痹、臂痛、上肢瘫痪、消渴、小儿惊风、痔疮等。
阳谷 位于手腕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颈颌肿痛、口腔炎、牙龈炎、小儿抽搐、手腕及臂酸痛、热病无汗、癫痫、疥疮等。
养老 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骨缝中。
主治:目视不明、口舌生疮、白内障、落枕、肩臂神经痉挛及麻痹、手腕酸痛、上肢无力、急性腰痛、小便短赤等。
手少阳三焦经穴
关冲 在手背无名指尺侧指甲角后,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目翳、热病、腹痛、吐泻、咽喉肿痛、中暑、昏迷、口干舌燥、心烦、前肘臂神经痛、五指痛、脑卒中、耳鸣、耳聋等。
液门 在手背无名指掌指关节前凹陷处,握拳便可看见。
主治:贫血性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咽喉炎、牙龈炎、目赤肿痛、疟疾、手指红肿痒痛、手指拘挛、前臂痉挛及麻痹、偏头痛、吐舌咬伤等。
中渚 在液门后1.5寸,握拳,位于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处。
手少阳三焦经穴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疟疾、热病无汗、肘臂痛、手指拘挛、手肿痒痛、偏头痛、目赤肿痛等。
阳池 腕背横纹正中凹陷处。
主治:感冒、疟疾、体虚、风湿病、上肢关节炎、扁桃体炎、上肢肿痛、手背肿痛、肩背痛、手指麻木、子宫前屈或后屈等。
支沟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热病无汗、口噤不开、呕吐、心痛、胸膜炎、胸肋胀痛、上肢酸痛、肩背酸痛、产后血晕、瘫痪、便秘等。
外关 位于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内关相对。
主治:感冒、热病、头痛、耳鸣、耳聋、目赤、目痛、颈项强痛、肋部神经痛、肩肘背疼痛、手颤、趾节痛、足内踝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