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掌纹与人体的关系

揭秘掌纹与人体的关系

人们通常所说的掌纹,包含了掌与纹,除了掌的厚薄、色泽、静脉(青筋)外,大多说的是掌中的褶纹,也称掌屈纹,包括大鱼际曲线、近端横褶纹与远端横褶纹,亦即“三大屈褶线”。此外,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辅助线与障碍线。但相对三大主线而言,掌上嵴纹更包含着相对微观的部分。

日本医学家认为,掌纹是人体内部器官的荧光屏,也是个人的“病历卡”。因为人生病后,疾病的信号会经自主神经传给大脑,再通过脊髓神经反映在手上。所以,人们只要细心观察掌纹的形状、走势、长短、粗细、色泽、肉丘等,就可以对健康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人的手掌面积虽小,但研究起来,内容却广泛而深邃。一掌之内,可以体察脏腑、气血、皮毛、肌肉、五官、筋骨、经络、精气等变化,从而判断病因、病能、病势、转归、预后等信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们手足掌面的皮肤上还分布着许多明显凹陷的纹线——屈褶纹(亦称“褶纹”)。屈褶纹的发生始于人的胚胎早期。胚胎发育的第7周左右,在胎儿手掌上便可见到大鱼际曲线。在第9周左右,近端和远端横褶纹也基本发育完成。而且,屈褶纹通常先出现在手掌桡侧,然后向尺侧延伸。

胎儿期手的形态和所形成的屈褶纹是其出生后手活动功能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大鱼际曲线是拇指和大鱼际肌垫对掌功能(即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合的功能,它是手的最重要的功能)的结果。

远端横褶纹是连接第三至第五指掌指关节的基线,因此与上述手指活动有关。近端横褶纹的桡侧部分则与第二指掌指关节活动相关。

屈褶纹与花纹一样,凡能造成胚胎畸形发育的各种因素均可影响屈褶纹的形成,这也是我们借助屈褶纹诊断某些疾病的原因之一。

掌上屈褶纹有不同的长度、深度、宽度、方向和形态。屈纹与嵴纹不同,嵴纹终生不变,而屈纹在特定的情况下会随着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年龄等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每个人的健康及其社会环境状况不同,因此掌屈纹的形态差异很大。有些纹线只出现于某些人的手掌上,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具备。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纹线也有不同的表现。

掌屈纹在形成后,随着年龄、心理、职业、健康状况、社会环境的变化,亦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还应看到,虽然同是横贯褶纹(包括各类变异通贯褶)在一定年龄出现的病变症,却与生活、心理、社会、环境、职业有关。也就是在甲身上是肿瘤病面,在乙身上可能是心血管病或其他病。所以,当今对手纹与人体科学的研究除遗传因素外,离不开生活、心态、社会、环境、职业等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