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疗的理论依据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各部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内外相通、表里相依、相互为用、互相制约的整体。因此,通过按摩、针刺和药疗效应作用于人体手部的特定部位,可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不但能实现对局部疾病的治疗,更能对远离该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疾病产生良好的疗效。
手疗主要以中医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学说和内源药物因子学说为其理论依据。前两者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均是脏腑生理功能失调的反应。病自内生,必由脏腑经经络而显于外。在《灵枢·本藏》中就有“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的说法。手部是脏腑的“晴雨表”,因而疾病发生时,完全有必要先察其手掌。疾病的治疗无一不本于脏腑,一切从脏腑出发,外治作用离不开脏腑,离则偏,合则切。这也是手疗的基本原则。
经络学说
站在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手疗的实质就是利用手部与头面躯干各部的必然联系,通过对手部穴位的治疗来达到使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疾病得以痊愈的目的。这也是实现手疗作用的重要理论根据。
西方的菲兹·杰拉尔博士提出的反射医学理论经络十条学说,即认为人体内有十条经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医的经络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原理基本相同。菲兹·杰拉尔博士认为,在人的十指上各有经络分布其中,并指出拇指线——调理呼吸系统,并促进新陈代谢;食指线——调理肝脏、胃、胰腺;中指线——调理心脏等循环系统;无名指线——调理神经系统、视觉中枢;小指线——调理肺、生殖器官。他认为只要刺激双手经络上的反射区,就能引起其对应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
神经反射学说
无论是在人体表面还是在人体内部,都分布着无数的神经末梢感应器。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首先被刺激的是感应器,引起神经冲动;这种反应传入神经到达中间神经元;再将冲动传到高级中枢,通过高级中枢的分析综合发出命令;最后通过神经传达到各器官,从而出现相应的生理变化。因此,神经反射学说认为,当身体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对双手上适当的穴位和反射区进行刺激,就可以通过神经反射的方式调节相应器官的功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内源药物因子学说
医学家们在研究“针刺镇痛”的过程中发现,刺激手部反射区就可以产生内源性药物因子。这种物质是针刺产生镇痛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它是在机体接受治疗信息以后,进行自行调节时所产生的物质,不但对人体无害,在强化免疫力、抗感染方面还有着外源性化学药物所没有的突出功效。
手疗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种类的内源性药物因子,它们形成之后就成为人体极为坚固的一道抗病屏障,大大提高了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手疗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手疗的主要着眼点是手部皮部。作为一种疾病外治之法,手疗是通过施治于手部皮部来实现治病强身目的的。只要在手部皮部找到敏感点并进行有效按摩,总神经信号就能通过“负诱导”作用使患病组织器官得到调节并缓解病痛。其本质是在大脑皮质一个兴奋灶周围出现增强的抑制过程,使原来的兴奋灶受到抑制,这就是手疗之按摩法的理论根据。
中国传统的针灸学在利用经络诊治疾病时,重点是取相应经脉上的穴位,手疗则是同时侧重于经脉穴位和上肢末梢皮部。人体全身皮部可分为十二皮部,都是以经脉为纪,因此十二经脉之外应有十二皮部。手部为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之起止点,又为十二皮部之分位部——上肢末梢皮部,对外力最敏感;而手部的经穴、奇穴、手穴及手部全息反射区,都在手部皮部。刺激手部,除针刺取手部之穴位外,按摩、药疗因作用面积大,往往不是取一个穴位,而是几个腧穴的综合效应,这些都不离开手,所以说手部皮部是手疗的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