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诊学基础

◆手诊学基础

在中国,手诊乃至手相学的基础就是阴阳理论、五行学说。

阴阳理论不但是手诊学的基础,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阴阳象征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同时包含着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统一。正所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在阴阳理论中,凡属表露在外的、实的、热的、明亮的、伸张的、开放的、向前向上的、活跃的、快速的事物,都呈阳性;而内在的、虚的、冷的、灰暗的、紧缩的、闭合的、向后向下的、平静的、迟缓的事物,都呈阴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这样定位阴阳两要素:“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变化不仅反映了所有的事物在空间里的相互对立和转变,还在时间上贯穿于事物的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阴阳理论在医学中体现为人体背为阳,腹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表为阳,里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热证为阳,寒证为阴;手背为阳,手心为阴;手的形质、色泽为阳,纹理为阴等。

此外,五行学说主要是通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存在的特征及它们不同性质、不同系统之间的相克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来阐述万事万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