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治疗

◆手部治疗

手部按摩法

取穴:拇指、中指、神门、少商、少冲、中冲、肺心穴、心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揉按心区;捻掐拇指、中指;点揉神门穴、少商穴、少冲穴、肺心穴、心点。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胸痹。

取穴:支沟、合谷、内关、郄门、间使、肺心穴、上肢穴、肝胆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用拇指指甲缘按掐支沟、合谷穴,一按一松,连做20次;用拇指指腹向心力推擦内关、郄门、间使三穴,连做1分钟。向掌心方向掐按肺心穴、肝胆穴各300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心绞痛。

取穴:内关、大陵、神门、少海、曲泽、肺心穴等。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或推按内关穴、大陵穴、肺心穴各200~300次。其余各穴50~100次。心脏疾病患者如果自己做手部按摩,不要选穴过多,坚持每天按摩1次或隔日1次。适用于各种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

本法对于心脏病来说,只是辅助疗法,应该以药物治疗为主。

手部穴位分布图

取穴:内关、中泉、虎口、神门、大陵、劳宫、心悸点、心点、胸点、急救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内关、神门、大陵、劳宫、中泉等穴;掐心悸点、虎口;点掐心点、胸点、急救点、中冲穴。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首穴,虎口的外侧是心脏治疗穴,应重点按摩。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心绞痛。

取穴:内关、中泉、心悸点、虎口、心包区、急救点、心点、三焦点、神门、中冲、少冲等。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对上述穴位以点、掐、按、捏等手法给予较重的刺激。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心力衰竭。

手部针刺法

取穴:内关、神门、大陵、阴郄、少冲及心包区。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冠心病。

取穴:心点、胸点、急救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断行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待痛止后改为隔日针1次。适用于心绞痛。

取穴:内关、大陵、神门、灵道、少冲。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刺激、平补平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心律失常(心悸、怔忡、惊悸)。

手部药疗法

胸痹浴手方

材料:川红花、泽兰、麻黄、桂枝、白芥子各50克。

操作:每日1剂。上述药物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手,待温时浴手。每日2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冠心病。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

心痛散

材料:蒲黄、延胡索各30克,细辛、檀香各10克,冰片5克,硝苯地平15片,食醋或白酒少许。

操作:前六味药物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次取本散15克,用食醋或白酒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阿是穴(心前区疼痛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心痛(心绞痛)。本方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稳心灵汤

材料:党参30克,黄精30克,缬草15克,琥珀粉、三七末各1克。

操作:每日1剂。上述药物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中,待温时,浸泡双手。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冷后加温)。另用1剂,水煎服,日服2次。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复脉宁神之功效。

整脉膏

材料:苦参(心律缓慢型用桂枝代替)、茶树根各30克,食醋适量。

操作:上述药物共研细末,用食醋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备用。用时每取本膏15克,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心律失常。

心脏病患者饮食建议

心功能不全者心悸时应该吃低盐饮食,不要过多饮水,应吃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作后,应该吃流质饮食、保持安静、戒烟。

平常为了预防高血压也应做到低盐饮食,少食动物性脂肪,代之以植物油,并合理地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