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2.5 账户及具基本结构
会计科目的设置只是确定了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为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制订了依据。这些项目本身仅表示其所反映的会计要素的内容,而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化不能在这些项目中反映或说明。因此,对经济业务进行序时、连续和系统的记录以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和结果就需要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
2.5.1 账户的概念与意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以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它能够经常提供有关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和结果的数据。设置账户具有以下两个重要意义:
1)设置账户能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分类地记载和反映经济业务
如果企业不设置账户,会计人员不能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分类、记录反映和归纳综合,其结果只能提供杂乱无章、无头无序的信息。通过设置和运用账户,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分类、科学归纳,再分门别类地记录,可以提供各类会计要素的动态和静态指标。
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地对企业日常核算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信息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账户的记录结果是否正确,因为财务会计报告是以账户的期末余额和发生额进行编制的。因此合理设置账户,正确地将经济业务记入账户,是会计核算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
2.5.2 账户与科目的关系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相联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分门别类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某一具体内容,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同点在于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以及结果。因此从理论上来讲,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由于账户按照会计科目命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通常被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分。
2.5.3 账户的基本结构
为了全面、清晰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账户不但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而且要有一定的结构,账户的结构就是指账户的格式。
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各项资产、权益等变化,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作为反映会计要素变动情况的账户,在结构上也相应地分为两部分,分别记录核算对象的增加数和减少数,这就形成了账户结构的两个基本部分。这样,账户的结构通常划分为左右两方,分别登记增加数和减少数。每方再根据实际需要分为若干栏次,如“日期”“凭证字号”等专栏。由于采用的记账方法不同,账户的结构也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说,任何一种账户的格式设计都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①会计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表明了该账户的经济内容。
②日期:表明了经济业务发生或登记的日期。
③凭证号数:表明了账户记录的资料来源。
④摘要:即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
⑤金额: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项目用货币表现的增减变化数额及其结存数额。
根据以上内容要求,账户的基本结构如表2.4所示。
表2.4 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