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忙碌却低效?
4.为什么工作忙碌却低效?
职场如战场,新的一天来临,意味着又得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对此,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一天数十个小时耕耘在各自的岗位。早上忙,晚上忙,披星戴月,加班熬夜,都是家常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像只小蜜蜂一样忙忙碌碌,有多少时间是被白白浪费掉的。
人活着,最重要的目的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生活得快乐、充实。我们终日忙碌为了生活,上班工作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但是没有效率的忙碌工作,却会让人连最基本的健康、家庭都无法保障。那这样的忙碌意义何在呢?
有时看似不停地在劳作,结果却少有所成,或者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
有个很有趣的心理学故事是这样的,一天,老师在一个玻璃杯子里放了几块石头,然后问学生“瓶子满了没有”,学生们回答说满了。老师又放了一些细小的石头进去,问“这次满了没有”,学生们学乖了一点,回答到“应该没有满”。老师接着又放了一些沙子进去,问学生“这次呢”,学生们似乎有所感悟,回答“没有”。老师最后又倒了些水到杯子里,问“大家通过这次学到了什么”,“我们总是可以创造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微笑着说,“确实是这样的,不过如果不是先把大石头放到杯子里,而是先倒水的话,那就没有办法继续放小石头、沙子,还有大石头了。”
其实,工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每天做多少工作,什么工作先做,什么工作后做,都应该做规划。把工作进行合理的排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学家帕累托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件事情80%的结果取决于20%的原因。因此,如果大家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合理规划,并出色完成那20%的关键任务,那离成功就只有咫尺之遥了。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如何去区分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
我们可以用事情的紧迫性为横坐标,用重要性为纵坐标。这样,一个人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非是以下四类:重要并紧迫、重要但不紧迫、紧迫但不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
(1)重要并紧迫。这一类的工作是首先应该去完成的任务,如客户打来的电话或者救火等。这种事情一刻也不能耽误,必须做到分秒必争。
(2)重要但不紧迫。如接下来的工程计划,这类任务也非常重要,但不需要今天就完成。可以记在心头,等重要并紧迫的工作完成后,再去着手准备。
(3)紧迫但不重要。如临时和朋友的见面,在前面的任务都确保完成后,可以去处理这类事情。有人做过调查,我们通常一天有超过五个小时的时间浪费在与不速之客的会面,还有无意义的回复上。紧迫的事情不一定是重要的,如果把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处理紧迫的事情上,那时间就不会被充分利用。
(4)不紧迫也不重要。这类事情可以摆在最末的位置,甚至不去回应。某网站做的调查数据表明,人们每个月在交友网站上的时间居然达数十个小时。适度交友是合理的,但太过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
上面故事里提到的大石头、小石头,还有水和沙子,其实就可以形象地去代表这四种任务。水和沙子放进杯子里比较容易,什么时候放到可以。但石头却不一样,尤其是大石头,它只能摆在第一的位置才能放得进去。如果本末倒置,那它就失去放进去的机会了。
这里,我们提出管理时间的三大对策。
(1)培养注意力。做事情时,学会集中精力。我们在工作里难免要同时扮演多个角色,所以一定要知道如何取舍。有时候无法按计划进行,也不要强迫自己一心两用,否则一定会影响到工作效率,结果也不一定能尽如人意。
(2)设定工作目标。奔着目标去,做事情才更有方向。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设立合理的工作目标直接影响到计划的成功与否。我们得先问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只有30%的人为自己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在努力,而后来这些人都成了某些领域的精英人士。
(3)培养工作的计划性。有了目标后,怎么去实现,计划的内容就要围绕这个主题去进行。例如,一项工作要获得怎样的效果,多长时间内可以做到何种程度。可以把时间预算得充分一些,充分利用好你的最佳工作时间。科学家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有的人是早上,有的人是晚上,而早上和晚上还可以再做细分,如早上9点到10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