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不如“奋青”

5.“愤青”不如“奋青”

所谓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缩写,是一些对社会现状不满意、想要改变现实的青年。在企业中这样的人也不少见。现在的企业中,80后、90后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一代的年轻人和父辈相比,思想上更加追求独立、有主见,向往更多的个人独立和自由。一些人对现在不满,也容易“冲动”,他们会以更加激进的方式表达个人的主张。我们把这类人叫作企业内部的“愤青”。

一个企业中难免会存在愤青。因为,一方面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公司的每一项决策难以一一满足所有人;另一方面,80后、90后的个性主张要远远大于他们的父辈,利益诉求点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不会一致,甚至出现对立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有些思想愤怒的人,会采用非常激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对企业的某些做法感觉到了不公正,他们会直接去找老板说理,认为老板的做法不妥当,甚至敢和老板吵架。更严重的是,因为利益问题,而直接煽动一些员工罢工或是一起找老板理论。

当然,更多企业员工的“愤青”行为,还是在QQ或微博、微信上对某件事情,针对某个领导进行一顿谩骂,或者茶余饭后将看不惯的领导或者事情批得体无完肤。仔细留意一下,我们的身边这类人应该不少吧。

事实上,不管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都同样存在着这样的不满,只是大家的处理方式不太一样。80后、90后们对这种情况的容忍力要低得多,他们没有办法长时间在这样不满的情绪下生活,所以其想法会很快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及时处理,就会出现离职。

大家都知道,职场上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是我们职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而消极负面的情绪则会阻碍自身职业的发展。那么,在职场中,怎么样才能不那么“愤青”去除消极负面的情绪呢?

(1)消除厌倦情绪。烦琐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自然会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倦的情绪,生理上表现为出现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心理上表现为做事情没法集中注意力,应对能力下降。当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意识到自己产生厌倦情绪时,就应该知道工作中已经出现了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

可以这样解决:①培养兴趣,把自己不感兴趣的烦琐工作细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是自己一次兴趣点的培养与提升过程。②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工作交叉去做,这也是一种有效缓解不良情绪的办法。

(2)缓解失落情绪。每天繁忙的工作,有的时候会夺去本该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工作和生活没有办法分开,找不到一个平衡点,这容易让我们感到人生不是完整的,失落感就形成了。心里觉得失落,生理上就容易犯困,找不到存在感,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当然,不是仅仅工作和生活失衡就会导致失落,单就工作本身,也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情绪。解决方法是:①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去做的事情,每天都拿出特定的时间去做。②在让我们失落的工作中,重新分析和挖掘一些对我们自身有意义的事情,且练习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关注那更有意义的一部分。

(3)去除焦虑情绪。工作做到一半卡住了,人际关系没有办法处理好,就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心理上害怕,肾上腺素提高,整天提心吊胆,表现得忐忑不安,在工作中容易为了一点小事情而发怒,对很多事情感到不满意。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意识到自己是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了。解决方法是:①多和他人协作工作,能力一时无法提升的部分,也许通过团队合作,接受别人的支持可以做得更好。②找到自己能力不足在哪里,弥补它,如果人际关系有问题,就要多与人沟通等。

有一个男生,他大学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家公司做文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发邀请函,这种工作简单重复,一开始他也不喜欢。但是他发现在工作中,这种邀请函往往过于程式化,所以这种简单的工作他做了三年之后,他出去自己成立了一个小公司。这个公司的业务就是专门提供定制化的邀请函。这个邀请函上,被邀请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邀请场地的位置,还有当天的流程和参加的嘉宾,以及他去参加时需要准备的谈话内容等。他的公司生意非常好。

可见,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对工作有利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怎么去看它。每一个负面情绪,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判断,自己在工作中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就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了。学会帮助自己诊断问题,在职场中从“愤青”转变为“奋青”,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