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职场上的多面手

6.做职场上的多面手

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互相协作,才保证了蜂群的正常生活和发展。但有时候,在蜂群管理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工蜂也开始产卵。这样哺育蜂不仅要饲喂蜂王,还要饲喂产卵的工蜂和工蜂产卵培育出的雄蜂幼虫,这样下去既浪费饲料,又消耗哺育蜂体力,不利于蜂群发展壮大。

从工蜂的角度来说,它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擅自产卵,这就严重破坏了三型蜂之间的协调平衡,势必影响到蜂群的正常生活和发展。而我们这里说的工蜂也要学习产卵,是指要做一个多面手蜜蜂,要找准时机,把劲使在刀刃上。

每一个人在团队中,都有明确的职位和分工。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或只能做一件事。必要的时候,工作上的弹性调度是难免的,而那些愿意配合团队调整、有多方面才能的员工往往容易受到上司的赏识。

李云在职场上打拼了十年,换过四五家公司,现在在一家食品公司做销售工作。公司有20多个销售人员,他的业绩排在第十名左右,不算突出,但他是老板眼中的大红人。

已过而立之年的李云,看上去还是一副大学刚毕业的模样,他见了同事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平时说话做事也很有礼貌。公司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的性格。一旦销售部内部出了什么不好协调的事情,大家就会找李云解决。如果有什么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事情,他们也会把李云推到前线。在大家看来,只要李云出面,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他的沟通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李云歌唱得特别好听,而且他还会弹吉他,偶尔还会自己写写歌词。有一次他在公司的年会上,深情地演绎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顿时全场一片哗然,紧接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也成了同事们眼中的“大明星”。以后公司一有文艺活动,总少不了他。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么点爱好,还能为自己的工作加分。

如果从销售业绩来看,李云并不是公司的顶级员工,但他能受到大家的推崇或者说他的取胜之处在于他处理事情的能力和软实力。这些内容看起来和公司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却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文化。

多面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没有硬性的规定。所谓技多不压身,平时在业余的时间我们应该多接触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多给自己充充电,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知识就能派上用场呢。而且只要你够“多面”,无论走到哪儿,你都不用担心自己被冷落。

做一个多面手,不需要你强迫自己去提高哪一方面的能力,也不需要你去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而是耐心地体验,把目光延展开去,看到职场之外的不一样的事物,拓展自己的视野。比如你在服装行业做翻译,那么除了翻译理论,你还得了解一些关于服装方面的知识,有时候还有必要学点服装设计。这样至少你在和客户交谈的时候,能找到更多的切入点。又如学习一门外语,你不用把这当成一种负担,只是想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你就会很乐意地去接受新知,获得新知。

在增加某种技能或者培养某种爱好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工作和爱好之间的关系,不可喧宾夺主。毕竟这时候,得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重。而且你要做一个被大家认可的多面手,你得有恒心去把一件事情做好,最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士。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地学习,真正要出手的时候,你可能又要望而却步了,或者出手了,闹个弄巧成拙的局面,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只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呢。

在职场上,应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但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别看到一些多面手受到公司的青睐,就着急地想要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学习各种技能。顺其自然,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蜜蜂”,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在公司我们也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比如轮岗,有的人很讨厌轮岗,其实轮岗就是一种学习。可口可乐人事政策中有个“3+3+3+3”的方案,这个方案就代表可口可乐的轮岗制度。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年限,员工在同一岗位上的时间最多不可以超过3年。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做了快3年,很可能对他的工作已经很熟悉了,失去了新鲜感和热情。他就应该换到另外的岗位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可以为员工增添新的经历、加快知识更新。第二个特点是如果一个员工要升职,那么在他升职之前,他要做一回培训员。目的是让他吸取曾经的教训,并调整好心态和角色进入新的环节;同时也是为了做好知识的传承工作。这样,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个知识循环。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在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去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不断去接触新的知识,变工作压力为学习动力,让自己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