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概念本质属性的意义

第三节 “学习”概念本质属性的意义

学习学是专门研究 “学习”的性质特点与规律的。因此,“学习”概念是学习学的核心概念,其他概念都是在此基础上、围绕它展开、深化的。“学习”概念的本质属性,可谓木之本、水之源,是登临学习科学殿堂的基石,是学习科学的灵魂。正确、深入了解 “学习”概念的本质属性,对冲破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教与学的束缚,正确理解和处理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还原教与学之本位、本义,提升教与学的绩效、教学质量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

一、理解 “学习”是学生的高级心智活动过程这一本质属性,深刻阐明 “学习”的基本性质

其一,“学习”既然是 “人 (学生)的高级心智活动过程”,就决定了学习是个性化的,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是不能依赖任何人的。从这个角度讲,学习的实质应是自我汲取、自我提高、自我创新。因此,对高中同学们来说,研究分析学习概念并把握学习概念本质属性的首要意义就在于牢固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从被动式学习中解放出来,增强自主性、自觉性、主动性,努力减少依赖性。

其二,“高级心智活动过程”就表明人类 (学生)的“学习”是较其他动物更高等级的、复杂的 “脑力劳动”。既是 “脑力劳动”,就不是一般的体力劳动,不是简单的动动耳听听、动动嘴说说、动动手写写就能完成的,它主要是靠大脑的思考分析综合完成的。用不用脑、肯不肯用脑、善不善用脑,是学习绩效高低,乃至学习成败的关键。

其三,“学习”本质属性的上述两个重要性质,进一步告诉我们,学习学就如施良方教授所说的,是 “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点心理学的知识,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对搞好学习、提升学习绩效与质量也十分必要。

对同学们来说,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 “学习”概念本质属性的基本性质,最重要的实践意义就是要冲破被动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为此:

1.要牢固树立学习是个性化的理念,着力培养、提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这是学习成功的最切实、最有效的途径。

2.要破除 “上课老师讲,课下完成老师作业就完成学习任务”的被动学习观念。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复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着力培养、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3.要努力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与能力。自己不懂、不会时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但千万不能养成依赖他人,特别是抄袭、作弊的不良习惯。

4.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和考试分数。要把学懂弄通、学到真才实学作为自己的学习标准。

5.国家素质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应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日常各学科的学习中,要努力培养提高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力求有所创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

学习既然是学、思、习、行有机联系的高级心智活动过程,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那么学、思、习、行四个环节就不能或缺。孔子的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很有见地的。如果再全面准确点,应该再加上一层:“学、思而不习、不行则废。”忽视或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因此,要重视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防止顾此失彼,特别是要防止重“学”轻 “思”、轻 “习”轻 “行”的倾向。

三、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向 “两个老师”学习的关系

“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绝不是要贬低老师的作用。大家知道,学生的学习不同于成人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进行的。教师是主导者、是学生的导师,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与载体。学生、教师、教材是教学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而教材是教学的内容与载体。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把教师的知识与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习成效,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因此,真正懂得学习真谛的学生应善于向两个 “老师”学习、请教。一个是教材—— “书师”,一个是教师—— “人师”。而在实际学习中,一般学生往往只重视“人师”,而忽视 “书师”,结果只顾围着教师转,而忽略了向 “书师”的学习。这在实际学习中的主要表现为:重听讲轻读书,重完成 “人师”作业轻主动预习、复习。以此而论,重视不重视 “书师”,善不善于发挥 “书师”的作用,实质仍是对学习概念本质属性认知问题,是否树立了科学的学习观的问题。

四、正确理解和处理 “勤学”与 “善学”的关系

学习概念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学习属于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的学习,时间集中、科目繁多、难度不断加深,应该属于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因其 “艰苦”,所以必须勤奋刻苦。古语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绝对了些,但它揭示了学习的艰苦性、复杂性。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李星学说过,“我这个人其实并不聪明,学识也不在一般人之上。之所以大半生还能做些工作,多少是由于铭记着前辈教诲的一句话 ‘勤奋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勤奋的’。我深深感到:勤奋是做学问的立身之本”。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习的艰苦性、复杂性越来越突出。这种艰苦性启示我们,只是勤奋刻苦不一定能学好,不勤奋刻苦肯定学不好。而这种复杂性则告诉我们,仅仅靠勤奋刻苦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学习的需要了,越来越需要讲究学习的科学性、艺术性,越来越需要提升学习的效率了。今天仍然需要 “勤”学,但更需要“善”学; “勤”学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基本素养,而“善”学是学好的关键与最佳途径。由此而论,自主学习,不是埋头 “苦”学、“独”学,而是要主动自觉学习,达到 “乐”学、“善”学,不断探究提升学习绩效、质量的科学途径,不断提高学习的科学性、艺术性。

【思辨参考题】

1.弄清 “学习”概念的本质属性有哪些重要意义?

2.学习本节后得到哪些启示?对学习有何实际意义与作用?

【参考资料】

寒门学子张晓阳的 “学习经”

张晓阳是石家庄市42中高二年级的学生,他的老家在新乐县的农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晓阳跟随打工的父母到石家庄市就读。他的父母文化不高,也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上一些辅导班或者兴趣班。

就是这样一位寒门学子却以其优异的素质和成绩,通过种种考试、考核,在2013年从全河北省96名参与竞争的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享受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且在新加坡一流大学就读的公费留学生。

张晓阳在接受 《燕赵晚报》记者郭鹏、实习生张硕的采访时,谈了他学习成功的几点体验:

“我的家庭虽然不能给我提供太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学校有老师。其实老师们很愿意给学生解答疑问,只是很多学生不愿意找老师或是不习惯找老师。”

“只要用心学习,学校已经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资源。有疑问可以找老师,想要查找一些资料,学校也有计算机,其实资源就在那儿,关键看你怎么去应用。”

“这些东西别人不会给你准备好,但是只要你想了解,完全可以找到,就看你怎么去做了。”

“学习是自己的事。在人生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行者,他人的督促只是外在的因素。只有自己真正地产生自主意识,(自觉主动地学)才称得上真正学习。所有别人的经验方法,只有自己能够融会贯通,才会在自己身上实现学习。我不想说我有多成功,我只是觉得只要坚持了自己的梦想,最终一定会有回报的。”

——节录自 《燕赵晚报》《寒门学子 “逆袭”公费留学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