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生目标

第二节 人生目标

有则寓言故事: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在磨房拉磨。贞观三年,马被高僧玄奘选中,跟随去印度取经。17年后,马驮着佛经随玄奘返回长安。马到磨坊去看驴,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自己取经的神奇经历。驴大为惊异:“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和成就啊!那么遥远的路,我连想都不敢想!”马说:“其实,我和你这17年走过的路程距离大体相等。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有停止啊。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并始终如一地向着目标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始终蒙着眼睛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怎么也走不出这个狭小的天地。”(引自张健鹏、胡足青主编的 《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曾对世界上10000个不同种族、年龄、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这10000人中,只有3%的人有明确目标,并知道如何落实目标;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调查样本总量中的5%的人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其中,属于原来97%范围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外,生活工作个人成就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的人,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且正在按他们既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卡耐基由此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人士的最根本区别,并不在天赋,也不在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

《哈佛启迪人生的101条名言》中也有关于 “人生目标”的这样几句富有哲理的名言:

“目标是人生走出荒野的罗盘”;

“明确方向,否则你将碌碌一生”;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那么你就哪儿也去不了。没有目标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容易随波逐流。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不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目标的人。人生当有伟大目标,有伟大目标,才能产生伟大动力,收获伟大成就。”

如果就同学们的学习而言,是否可以这样说:

目标,是走向学习高地的罗盘;

明确学习方向,否则你在学习上将难有所获;

没有学习目标,你就是一个没有前进方向的学生;你只能成为随波逐流,学习绩效平庸、低下的学生。

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张桂才将其成功的经验归结为“立长志,常立志”。他说:“学习方面我从高一起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大志——考上清华。然后在高中三年学习中,我不断给自己确立一个个小目标。有时一个星期,甚至几天就定一个目标。比如,这个星期我要给自己的数学成绩提高多少,下个星期我要解决与同学的矛盾等。”

被称为中国教育界传奇人物的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指出,许多人的平庸,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原因在于没有明确高尚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许多学生今天为了应付家长学,明天为了应付老师学,过两天为了应付考试学,更多的时候是被老师逼着学。他认为:“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如同没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随波逐流,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盖笑松认为:“未来目标和理想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枢纽,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最佳开关。”

那么,作为高中生应该确立怎样的目标呢?这就需要对 “目标”有一定的认知与感悟。

人的目标,如同路标。不同的路,有不同的路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正是人们目标的多样性,构成人生的多样性,使世界丰富多彩!而多样性中也隐含着一定的同一性。俗话说 “人以群分”,不同人群的目标也有其一定的 “同一性”。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时,应该有哪些基本的认知呢?

第一,目标有大小、远近、高低之分。就个人而言,为自己成人成才和个人前途、为父母幸福应是最切近的目标;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乃至为人类进步、世界和平则是层级不同的高远目标。实际上这两种目标是息息相关的,正如人们所说涓涓细流汇成河。凡睿智之士,都是善于将这两个目标融为一体的。而将这两种目标分割或对立起来的,无疑会招致种种矛盾、烦恼,以致灾难。那些仅仅为了个人 “前途”或家庭 “幸福”而罔顾国家、人民利益,甚至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人,如贪官污吏、势利小人、窃贼毒犯等,是绝无前途与幸福的,只能成为社会的渣子、人民的罪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们都知道不少吧!

怎样将这两种目标统一起来呢?

一是要着眼长远。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发展;今天的所学,是为明天打基础的。因此,今天的学习目标,应着眼于自己长远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而在现实中,有许多同学往往只局限于眼前的考试分数、名次,以致被考试和分数牵着鼻子走,成天为考试和分数所累。结果,迷失了自己的长远目标,离长远目标越来越远;二是要树立两种目标可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统一实现的观念。要胸怀大志,以大目标统率小目标,不因小失大、因近失远。对同学们来说,最重要、最关系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的人生大目标,就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因此,同学们应当把国家的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大目标。这个大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果同学们具有这样无愧于国家、民族、时代的远大学习目标,就一定能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奋发有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得更大的成绩、成就,就不会仅仅为考试和分数而烦恼,就不会被分数所累,个人和家庭的小目标也就会更好地实现。

第二,无论是为个人和家庭的小目标,还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的大目标都是建立在个人成人成才基础上的。不成人成才何以实现这些目标呢?准确地说,成人成才应是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点。因此,确立与目标相适应的个人成人成才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对同学们来说,与为国家、民族富强远大目标相适应的个人成人成才目标,那就应该是国家的培养目标。新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实现个人成人成才目标,还必须认清并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有的人一味强调成才,认为有才就行。其实,成人与成才,归结到每个人,就是 “德”与 “才”的关系。“德”与 “才”是不可分割的,是缺一不可的。常言道:“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很有道理。同样,“成才先成人”也很有见地、很重要。我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特别赞同毛泽东在 《纪念白求恩》中所提倡的那种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的灵魂是人格和人品。同学们要做这样的人,就要在日常言行中敦品励行,努力培养高尚、文明的人格和人品。

成才,就是成为于国于民有用之才。有 “用”,就要有真才实学。对同学们来说,最现实最重要的是 “实学”——踏踏实实地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本领。前提是肯学,关键是善学。

第三,目标应是有层次的,不断递进的。曾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有句名言:“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实现远大的目标,必然要经过漫长的路,其间就须有许多分段的 “小”目标。一个个 “小目标” “近目标”为我们不断开拓着前进之路,最终实现“大”目标、“远”目标。因此,可以说,远大目标,是由一个个有层次的、不断递进的小目标、近目标构成的。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未来的大目标,规划和分解好自己的小目标、近目标。如:人生大目标→高中学段目标→每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直至日目标、课目标。目标层次性、递进性越强越有效。因此,要从大目标着眼、小目标着手,搞好人生与学习规划,并将其分解为具体成长、学习计划。善于规划目标也是一种智慧。《山田本一的 “智慧”》一文介绍了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这方面的 “智慧”。1984年,在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一匹 “黑马”超过了许多世界级马拉松名将夺得冠军,他就是日本选手山田本一。两年后,他又获得了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冠军。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传奇式的成功?他在自传中给出了答案: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了第一个目标时,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公里的赛程就这样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轻松地跑完了。

山田本一成功的秘诀告诉我们:将远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短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地突破,这是实现远大目标科学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山田本一高人一筹的智慧吧!

第四,确立人生与学习目标的 “启点”,即开启之点和基点。俗话说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任何远大的目标,都须首先选择好 “启点”,确定好 “基点”。对同学们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远近、大小目标,都要从 “现在”开始,都与“现在”的学习成效息息相关。有位学者做了一项统计:按国家规定的中学课程的课时计算,中学六年共计约8640节课。由此他认为:“中学生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所建树,就看中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如何。而这基础正是从六年8640节课上 ‘垒’起来的。”

因此,同学们的目标 “启点”应是课堂,“基点”应是每堂课的学习绩效。学习绩效,不单单是学习成绩,更不是具体的分数,而是每堂课的学习效率、效益、效果。在 《素质决定成绩》中提到一位优秀的高才生林茜,她在谈自己所以会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时说:“你不把成绩当作你的目标,而把学没学到东西当作目标。这样站得高一点,而不是对分数斤斤计较。所以我一向对分数看得比较淡,我觉得关键是要知道我哪里错了,哪里有漏洞,赶紧去补。”

保证每节课的质量,就须有严格的课堂学习目标。《素质决定成绩》将 “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列为400余位高考状元成功学习的共同原则之一。原湖南省湘潭一中学生郭震,学习优秀,提前一年跨进大学,又提前一年考上研究生。他成功的密诀之一就是 “提高上课质量,注重每节课的成效”。他说:“上课时要学会 ‘追’老师,让自己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引导到哪里、讲到哪里就想到哪里、跟到哪里。听不懂的地方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问老师。珠子成串才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老师上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不注意,没听懂,就影响下一环。课后花双倍时间也难补上。所以,在课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如果上课不好好听讲,而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后复习、做作业上,学习就会处于应付被动局面,那是直路不走走弯路,自找苦吃。”

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很用功的同学却忽略甚至违反这一基本原则。他们每天睡得很晚,以致上课精力不够,思想难以集中,甚至打瞌睡,课堂学习效率怎么会高?只能在课后和晚上去补,那怎么可能补上呢?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习成绩只能每况愈下,使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之中。正反两面都证明上好课、提高课堂绩效的重要性。怎样上好课、提高课堂质量呢?一要做好上课准备,特别是搞好 “预习”;二要排除种种干扰,保证上课时间精神高度集中;三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走,不放过问题,记好听课笔记;四是课下及时复习,力争问题不过夜;五是及时巩固,在复习的基础上认真、及时完成作业。

第五,《哈佛启迪人生的101条名言》中还提出:“树立目标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热爱它,是否能满怀激情地为它工作 (学习)。”“热爱自己的目标,并全力以赴不断追求新的目标,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这就告诉我们,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尽量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这样的目标,你才会 “热爱它”“满怀激情地为它工作 (学习)”。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作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再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而简明的学习计划。魏书生先生对此提出一个具体的建议——坚持 “道德长跑”:“每位同学书桌里常放一本伟人传记,便有了高瞻远瞩的人生导师。”“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中点燃,就会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一定会比昨天更明亮,理想会逐渐变得远大。设计自己的座右铭,坚持道德长跑,便是交上一位品德高尚的朋友,能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目标——成功从这里开始”,让我们记住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这句启迪人生的至理名言吧!

【思辨参考题】

1.怎样理解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对同学们来说,成功的道路应由哪些层次的目标铺成?

2.认同 “成人成才是个人发展的基点”和 “对同学们来说目标的 ‘启点’应是课堂,‘原点’应是课堂学习的成效”的论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