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功能与层次
第二节 学习功能与层次
传统的授受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之一,就是把学习功能简单化,认为学习就是听老师讲课、读课本学知识、完成作业。这就大大缩小了学习范围、降低了学习要求。而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更将学习的功能狭隘化为应对考试,只求考个好分数、能升学。这种单纯学知识、单纯应试、升学的观念,不仅缩小、矮化了学习的功能,更把学生引入为分数而学习的歧途,成为装知识的 “容器”、分数的 “奴隶”。尝不到学习之乐,只觉学习之苦。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要集中学习12年。用这样长久的时间、精力学习,其意义何在?仅仅是为了读那几本教科书、懂得课本上那些知识、应付考试吗?学习的基本功能究竟是什么?
被孙中山先生称为 “中国独有之宝贝”的我国儒学重要经典 《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教育 (学习)的根本宗旨有三个方面:一是弘扬光明正大之品德,培养 “明德”之人;二是弘扬亲民、为民之道,育亲民、为民之人;三是弘扬真善美,培育至善之境界。可见,早在2500多年前的先贤就已超越单纯学知识与应试的狭隘之见,已把明德、亲民、至善视为教育与学习之首要功能。
现代教育,更要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强调德、智、体、美、劳 “五育”功能。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方针,正是基于这 “五育”功能之基的精要表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使单就 “学习”自身的直接意义与作用而言,学习的功能也绝不仅仅是 “读书本学知识”。
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主编的 《教育工作博览》指出:“学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并认为学习有四大功能:
1.探索掌握知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的长期斗争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学习记录这些知识与经验的教科书等书籍,汲取人类知识、经验之精华,从而使自己由无知变有知,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成为先进科学文化的继承者。
2.开发智能。人的遗传因素仅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学习,使这些因素潜在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使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能得到最佳发展——学习增长智慧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我国东汉时著名学者王符在其 《赞学》中就说:“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可谓学习可以开发智能、使人聪明灼见的先驱。
3.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人一生下来是自然人,后来通过在社会环境中不断体悟、学习,才能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及政治理念、信仰等,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可以说,没有学习,人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社会人,即真正意义的人,只能成为 “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4.培育、锻炼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强健体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人生的生命、生存、生活之基,而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都需要 “知识营养”与科学的培育、锻炼。
只有在学习中着眼于全面实现这些学习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汲取学习的 “营养”,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才能成为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创新型人才。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汲取学习的 “营养”,全面实现学习的功能,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与水平呢?
首先,必须破除 “学生学习就是读书本学知识”的单一学习观,特别是要破除 “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升学”的单纯应试观念。这两种观念,不仅违背了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违背了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违背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的国家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根本宗旨。而更直接、更严重的是误导学生,使同学们迷失成长与努力的方向,模糊、降低对学习功能的认知,失去学习的根本意义与应有的乐趣,陷入“单纯应试”的害人深渊。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我们许多同学正面临或处于这种境地。如果不设法从这种境地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汲取学习的营养和享受学习的快乐,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丰富的学习成果。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点:
一要全面理解 “学生”这个概念。台湾著名学者高震东先生在 《忠信教育法》中曾对学生的涵义做过这样的阐释:什么是学生?学生就是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
二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思想,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学习、全面发展。
三要全面落实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努力学好所设置的课程。可以有重点、有特长,但不可偏废。
其次,还须在提高对学习功能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层级,因为低层级的学习是不可能全面实现这些学习功能的。
学习层级,或曰学习达到的水平,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感知层级。学习后,仅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其典型特征是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问懂了却说不明白,自己觉得会了却一做就 “懵”。仅能照葫芦画瓢做课本上的一些较简单的模仿性的习题,稍有变化就做不出来。
第二层级——理解层级。学习后,对所学内容能够领会、理解,不仅心里明白,还能较有条理地说明白,能完成课本上一般基础性的思考题、练习题。
第三层级——巩固与运用层级。学习后,能够在理解基础上予以记忆,能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新问题、新情境,能够独立地分析和完成课本与同步练习册中考查智能的习题。
第四层级——创新层级。对所学内容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有所发现、有所创见,能够解决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课内外的习题或实际问题,在作业、实验、实习、实践中有所创见、创新。
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同学们不知道学习的层级,也就不讲学习层级,以致许多同学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缺乏认知,往往停留在第一层级。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说一遍,说一遍不如做一遍。“懂”的标志不是 “听”和 “看”,而是 “说”和 “做”。最基本的标志是 “说”,即能用自己的话说正确、说清楚、说完整,即要达到 “理解层级”。再高的标志就是 “做”:能做、会做、善做,能在记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好课本上和老师布置的各项练习和作业。不但能圆满完成,而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挥、有所创新,那就是 “创新层级”了。
要使自己的学习达到较高层次必须做到:
1.学习时,不仅要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还要发挥心智的作用,变感知性学习为心智性学习。所谓心智性学习,就是 《中庸》所说的 “五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要坚持学习的高标准、严要求,有过必改,有错必究,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升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理念、方式。
3.把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精神及能力,作为学习的重要支点。
全面理解 “学习”功能,才能真正冲出单纯学知识、单纯应试的狭隘天地,才能全面学习、均衡发展,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升学习层级是提升学习绩效的标尺,是全面落实并提升学习功能的保证。为全面实现学习功能,努力向最高学习层级攀登!
【思辨参考题】
1.从学习科学角度而论,学习具有哪些重要功能?你认同 “只有在学习中着眼于全面实现这样的学习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汲取学习的 ‘营养’,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与水平”吗?
2.学习的层级,实际就是学习达到的水平。它与学习功能的关系是怎样的?对照学习水平的四个层级,你有何感受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