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最高体现——创造力与创新性学习

第六节 智力的最高体现——创造力与创新性学习

创造,是一种能够提供新发现、新发明、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活动或具有开创性的物质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

创造力,是从事创造性思维与活动的能力及其水平的体现,即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水平与能力。创造力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造,是人生对世界的最好 “礼物”,也是人生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而创造力,则是人的智力与能力的最高体现。

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写的 《创造性想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其人民的发明创造能力和把这些发明创造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能力紧密相连。”美国另一位著名学者伊顿曾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们的自然资源。”我们的时代正跨入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向着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迈进。创造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生价值、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

一、创造力的层次

创造力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和达到的水平不同,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指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创造,这是最高层次的、最重大的发明创造。如对世界科学技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我国古代的 “四大发明”、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焦耳的能量守恒定律等。

第二层次:指根据已有的基础理论而发明新产品的创造。如根据机械原理发明、制造的各类机械、机器,根据电学原理发明、制造的各类电器。

第三层次:指对原有的第一、第二层次的发明、创造给以论证或开发的创造性劳动。如信息学、情报学的研究与开发。

第四层次:泛指自我创造,即开发人自我潜力的创造力——对社会不是新的而对自己却是新的,是自己前所未有的创造。如婴幼儿摆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积木类型,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提出新问题、新论点、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等。

第四层次是前三个层次的起点与基础。达尔文从小就爱收集生物标本,这可能就是他生物进化论的起点。唐朝诗人王勃,7岁就开始写诗,从小就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这无疑为他著名的 《滕王阁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杜甫也是7岁就爱好诗文,后成为我国最著名的 “诗圣”。当然,也有不少 “天才少年”后来却一事无成、半途夭折,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仲永,这说明要真正成功还需要其他条件。

学生时代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第四层次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创造性地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必将终身受益。

二、构成创造力的要素

1.创造性思维。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性思维、集合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灵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等。

发散性思维:由一点发散开去产生广泛的联想,从而发现、提出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集合性思维:综合分析事物或问题,从而对事物或问题有更深入更本质的认识。

直觉性思维:以灵敏的直觉来捕捉信息的思维能力。

灵感性思维:即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突发性、突变性认知的创造性思维。

2.创造意识。主要表现为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善于

创新,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现状,不满足于一孔之见。

3.善于利用已有知识的意识。如收集情报意识与能力,整理、转化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4.创造的毅力与意志。如为人类、为科学、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5.创造的技巧与方法。

三、学生创造力的主要表现——创新性学习

1.在学习中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发现、发明的种子,也是发现、发明的起点,是创造力的爆发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是 ‘问号’”“人类的科学世界,似乎可以用‘?’来概括,科学发展的足迹就是?。?。?。……”

要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前提是要有独立的见解与“每事必问”的精神,不盲从,不迷信,不随波逐流。

2.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本品格。美国创造学家吉尔福德和鲁杰伊在 《现代创造教育》中提出现代创造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品格:

勤奋、抗干扰、猎奇、求知欲;

敢想敢干;

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勇于改过;

富有幽默感;

机警;

爱国爱民的责任意识;

高尚的道德。

3.打牢知识基础,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识是创造活动的产物,也是创造的基础与条件。知识越雄厚、宽阔,创造能力越强;可以说,知识丰富、兴趣广泛,富于想象,是创造力强的人的重要特征。而只有知识基础扎实,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思辨参考题】

1.怎样理解 “创造”与 “创造力”?

2.你是否认同 “创造力的层次”与 “创造力的要素”所述的内容?

3.你对 “学生创造力的主要表现是创造性学习”的论断有何感受?怎样创造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