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效运筹技艺要略
第二节 学习时效运筹技艺要略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恩格斯也有句类似的名言:“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这两位伟人从自己切身感受中总结出的对时间的认识,不只告诉我们时间的宝贵及其特性,更告诉我们运筹、驾驭时间并非易事,只有懂得、把握其特性与规律才能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时间的要义,就在于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原华中工学院 (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学习效率手册》对时间与效率的关系有个简明的阐述: “效果并不一定和时间成正比(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就越好),而是时间与效率的乘积,是时间的定积分,效率是时间的函数。”把握时间的特性与规律,学会运筹、利用时间,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应是同学们着力培养提高的重要策略与技艺。
怎样科学运筹、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根据时间的特性和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在运筹、利用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也应成为我们学习管理时间的一条重要原则。就运筹和利用时间而言,应明确在一定时间应该或必须达到、实现的目标。有目标,一是有方向,保证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二是可以减少盲目性,避免浪费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成效。对同学们来说,最大量、最集中,因而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是每天的上课时间。许多同学却最容易忽略这个时间,其最普遍的表现就是没有目标、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想听就听、想学就学,听到哪儿算哪儿,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有些同学对此习以为常,其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不重视课堂时间的行为,日积月累对学习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讲时间目标,首先就要有每天、每节课的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当然,每周、每月、每个学期的目标也很重要。有目标还要有检查与调整。按时检查时间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漏洞,及时解决、及时弥补,力求做到问题不过夜。
2.整体平衡原则。筹划时间时要全面考虑,在分清轻重缓急的基础上达到整体平衡。首先在多门课程之间,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实验、课外读书与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整体平衡;其次在学习活动与身心健康、社会工作与活动、生活安排之间的整体平衡。还可讲点安排技巧,如可以同时进行的同时安排,可以交叉安排的交叉进行,有先后次序的按程序进行。安排合理,活而不乱。
3.兴奋与抑制转换原则。我们知道大脑的活动有两种交替进行的状态,即兴奋与抑制。兴奋与抑制总是按一定机制与规律交替进行。人的大脑兴奋区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安排活动的时候,一要注意兴奋与抑制总体上的转换,这主要是“劳”与 “逸”的合理统筹,达到劳逸结合,避免打 “疲劳战”;二要注意学习、活动项目与内容、方式的转换,使不同的兴奋区轮流启动,避免某一兴奋区的超长使用。这样就可延长学习时间而仍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文、理科交替学习;听、看、读、写交替进行;学习活动与文体活动交替进行等。
4.最佳时效原则。即要根据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和利用效果最佳的时间学习。据研究,以人的生理习性而论,人可分为 “朝型” “夜型”与 “正常型”三类。朝型人,早晨学习效果最佳;夜型人,晚上学习效果最佳;正常型,白天学习效果最佳。三类中,正常型占绝大多数。因为通常的学习、工作时间都集中在白天,如果是“朝型”或 “夜型”的,就要努力矫正自己的习惯,培养晚上多休息,主要在白天学习、工作的习惯。就一般正常型的人来说,白天不同时段的精神状态也有所不同,其效果也自然不同。要充分利用头脑最清醒、最兴奋的最佳时间学习,科学安排 “强脑力活动” (复杂脑力活动)与“弱脑力活动”(简单脑力活动)。
5.与学校作息时间相协调的原则。一般而言,学校的作息时间都是经过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的,比较全面、科学合理。因此自己在安排时间时,首先,要考虑学校的作息时间,科学利用学校的作息时间,着力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要特别注意安排好学校作息时间中的课外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及节假日时间的学习与其他活动。有些同学常犯的毛病是不遵守学校统一的就寝和起床时间,以致睡眠不足,上课打盹。学习精力不足,必然影响学习,甚至身心健康。而属于自由支配的时间,又缺乏科学安排,容易懒散,以致时间白白流去。
6.留有余地适当调整的原则。人的身心状况具有一定的弹性、不确定性,时间也不是个人能完全主宰的。因此,在统筹安排学习、活动时间时,不要安排满,要留一定的余地。一般安排到小时为宜。
二、学习时效运筹的技艺
怎样运筹利用与提高时效,并无什么限定,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过其中也有一定的技巧与艺术。我们可以从一些成功学习者的体验中得到一些宝贵的启示。
福建省龚洁艺同学说:“如果说高中生活是一场百米赛跑,那高一便是兴奋的起点。起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中三年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从高一开始就要抓紧,紧锣密鼓地打好基础,防止前松后紧。将80%的学习任务规定在高一、高二阶段完成。自己喜欢的课要努力学好,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优势;不喜欢的课亦应认真耐心对待,不能变成自己的劣势。要清楚高中三年每一年的学习任务和重点。概括而言,高一做好准备,夯实基础;高二要明确强弱,使自己的强项更强,弱项跟上;高三系统复习、查漏补缺。”
高志远同学说:“过去由于不会整理、丢三落四,常常忘记事情,我的学习一直处在消极状态。后来参考日本著名作家黑川康正的 ‘整理术’,制订了一个 ‘时间整理’计划:第一步头天晚上 (或每天早晨)将这一天要做的事情写成 ‘备忘录’;第二步用 ‘☆☆☆’和 ‘☆☆’等符号标出最重要和重要的;第三步每天晚上对照检查完成情况,完成的就删去,未完成的顺延入次日的备忘录。这样,事情再多,时间再紧,也会不忙不乱。可说是高效的学习时间整理术。”
很多优秀学生都会一周订一个计划,每天有每天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重庆市阮建秋同学说:“双休日不仅是休息的时间,更是可以用来自主学习的时间。我会选择利用这个时间学习,双休日很宝贵,不应该白白流失,应订个可行又有益的双休日计划。”
浙江省李乐同学说:“我之所以能成为高考状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能笨鸟先飞。刚上高中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属中游水平。后来我将寒暑假、节假日都合理地安排学习,要求学的每一分钟都必须有效。学习成绩逐渐越来越好。”
青海省周蕾同学将自己学习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养成和坚持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她说:“直到高中,我仍然坚持每天及时复习巩固当天学过的知识,决不欠账。有时面对这么多课程,真想推到明天再学。可明天还有明天的学习任务。千万不能 ‘明日复明日’,唯有 ‘今日事今日毕’,一日复一日地积累,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实现理想。”
控制 “三闲”才能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 “三闲”,而是 “三闲”控制了他们。三闲就是闲话、闲事和闲思。闲话:与当前学习无关、没用和有害的话;闲事:爱管闲事,管与当前学习无关、无用或有害的事;闲思:学习中思想走思,想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事。
挤时间的办法有许多种。
以人代时法:有些事可以请人代劳,不必事必躬亲。
以物省时法:善于运用电话、计算机、复印机等现代信息技术。
化零为整法:在一些活动中,利用活动前、中、后的时间学习,如散步背单词,会议间隙、等车时看书等。
取消法:取消一些意义不大、影响不大的安排和活动。
统筹合并法:把能够合并起来的事情、内容尽量合并起来统一安排。
实验表明,遵循劳逸结合的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交替合理,才可以获得较大的“学值”和 “逸值”。学值=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实验实践+课外学习所取得的绩效;逸值=休息放松+体育健身活动+兴奋与抑制的交替+睡眠所取得的成效。脑力劳动必须是刻苦学习与积极休息的交替,要学习好,必须休息好。
【思辨参考题】
1.怎样理解 “效果是时间与效率的乘积,是时间的定积分,效率是时间的函数”?
2.你对运筹、利用时间,提高时间效率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有何看法?
3.作为中学生应怎样运筹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