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 互斥项目投资决策

7.4.2 互斥项目投资决策

对于互斥项目的投资决策,如果互斥项目的投资额相等、项目寿命期相等,依然可以使用上述决策方法比如净现值法进行决策,一般选择净现值较大的项目。但如果投资额相等、寿命期相等的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直接选择上述方法进行决策。这时选择最优投资项目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增量收益分析法

对于投资规模不同的互斥项目,可以选择该方法。增量收益分析法,又称差量分析法,是根据两个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流量计算增量净现值、增量现值指数或增量内含报酬率,并以其中任一标准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如果增量净现值大于0,或增量现值指数大于1,或增量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则增量投资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即投资额较大者优;反之,则投资额较小者优。

对于旧设备是否更新,如果新设备的使用时限与旧设备的尚可使用时限相等,通常可以从新设备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增量净现值、增量现值指数或增量内含报酬率来判断:如果增量净现值大于0,或增量现值指数大于1,或增量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则应选择设备更新;否则,应继续使用旧设备。

【例7-12】 某公司5年前以1 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机器。购买时机器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10年后残值为100万元,使用直线法折旧,每年折旧费为90万元。现在机器的市场价值为650万元。

为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拟更新这台机器。此时可以用1500万元买到一台新机器(包括安装费)。5年内机器可降低经营费用每年500万元。第5年末此机器报废,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折旧。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折现率为15%。要求:

(1)如果购买新机器,卖出旧机器,期初现金流量为多少?

(2)若采用更新方案,与使用旧机器相比,1~5年每年年末的经营现金流量分别是多少?

(3)期末资产净残值的增量是多少?

(4)该更新方案的增量净现值是多少?公司是否应该更新机器?

解 这是一个项目寿命相同、投资额不等的互斥项目决策,所以可以用增量收益分析法,计算一个方案(出售旧设备购买新设备)比另一个方案(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减的现金流量。下面分析它们的增量现金流量。

(1)购买新机器并出售旧机器的现金流量计算如表7-9所示。

表7-9 购买新机器出售旧机器的现金流量计算表 (单位:万元)

可见如果购买新机器并卖出旧机器,则期初增量现金流量为-875万元。

(2)项目寿命期内的经营现金流量增量。

新机器投入使用后,每年的经营成本比使用旧机器时减少,其减少量减去所得税即为资产更新后比不更新时增加的净现金流量。此外,还有因机器的折旧费用增加而引起的所得税款节约,具体计算见表7-10。

表7-10 项目寿命期内的经营现金流量计算表 (单位:万元)

可见若采用更新方案,与使用旧机器相比,1~5年每年年末的经营现金流量增量都是427.5万元。

(3)由于旧机器期末净残值为100万元,新机器期末无残值。所以期末资产净残值的增量是-100万元。

(4)期末非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量见表7-11。

表7-11 期末非经营现金净流量计算表 (单位:万元)

综合以上数据,某公司两互斥项目的逐年现金净流量增量如表7-12所示。

表7-12 逐年现金净流量增量计算表 (单位:万元)

按上述现金净流量增量计算,当折现率为15%时,两互斥项目的净现值增量为:

427.5×(P/A,15%,4)+327.5×(P/F,15%,5)-875=508.35(万元)

净现值增量大于0,说明资产更新比不更新时的获利能力大,应选择购买新机器并卖出旧机器的方案。

2.总费用现值法

总费用现值法是指通过计算各备选投资项目的全部费用的现值来进行投资项目选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收入额、计算期相同的项目之间的选择,其选择标准是以总费用现值较小者为最佳。在重置型投资项目决策中也可以采用总费用现值法进行分析。

【例7-13】 某公司正在考虑以一台新设备取代现有旧设备。有关资料如下:

旧设备原购置成本为10万元,已使用5年,估计还可以使用5年,已计提折旧5万元,假定使用期满后无残值,如果现在出售可得4万元,每年付现成本为8万元。

新设备的购置成本为11万元,估计可用5年,期满后有残值1万元,使用新设备后,每年付现成本为5万元。假定该公司按直线法折旧,所得税税率为25%,资本成本率为15%,销售收入不变。

判断该公司是否应该更新设备。

解 通过编制重置投资项目实际现金流量表(如表7-13 所示),进而计算总费用的现值。

表7-13 重置投资项目实际现金流量表(单位:元)

计算结果表明,用新设备取代旧设备可节约费用现值21 270元(即192 740-171 470)。因此,用总费用现值法分析可知,应该更新设备。

3.年均费用法

年均费用法适用于收入相同但计算期不同的投资项目决策。这种方法是把继续使用旧设备与购置新设备看成两个互斥的项目,而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项目。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局外观”,即从局外人的角度来考察:一个项目是购置旧设备,另一个项目是购置新设备,新、旧设备的使用期限不同,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自的年均费用并作出选择,以年均费用较小者为优选项目。

【例7-14】 某公司有一台生产用设备,技术人员提出更新要求,设备有关数据如表7-14所示。假设销售收入不变,企业最低报酬率为15%,企业应如何决策?

表7-14 新旧设备的有关数据

解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新旧设备的年均成本如下:

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旧设备的年均成本低于使用新设备的年均成本,因此应该继续使用旧设备,不应该更新设备。

4.最小公倍寿命法

当几个备选投资项目的计算期不同时,可以采用最小公倍寿命法。这种方法又称为项目复制法,是将几个备选投资项目使用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比较区间,并假设项目在这个比较区间内进行多次重复投资,将各自多次投资的净现值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

对于寿命不同的项目,不能对它们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及现值指数直接比较。为了项目的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要设法使其在相同的寿命期内进行比较。这种情况下除了可以采用最小公倍寿命法外,还可以采用年均净现值法。其中年均净现值法的基本思路与前述年均费用法的一样,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最小公倍寿命法的应用。

【例7-15】 某公司要在以下两个项目中选取一个:A项目需要48万元的初始投资,每年产生24万元的营业现金净流量,项目的使用寿命为3年,3年后必须更新且无残值;B项目需要初始投资63万元,使用寿命为6年,每年产生19.2万元的营业现金净流量,6年后必须更新且无残值。公司最低报酬率为15%。该公司应如何决策?

解 A、B项目的最小公倍寿命为6年。由于B项目的寿命期原本就是6年,因此不需要进行调整,只需要对A项目进行调整,使A项目重复投资一次,将A项目的6年期内的现金流量情况与B项目进行对比。A项目的调整情况如表7-15所示:

表7-15 A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对以上两个净现值进行比较,可见A项目的净现值大于B项目的净现值,因此该公司应该选择A项目。

本例中的两个项目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为6年,正好是B项目的寿命期,所以计算比较简单。但如果项目寿命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且需要对每个项目进行调整,则计算分析的工作量比较大,该方法就不适用。

5.排列顺序法

这种方法是指对于全部待选投资项目,分别根据它们各自的净现值或现值指数或内含报酬率按降级顺序排列,然后进行项目挑选,值大者为最优。通常情况下,按上述三个评价指标对互斥项目进行排序选择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的结论,也就是会出现排序矛盾的情况。这时,一般应以净现值为标准进行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