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8.3.3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信用政策确定以后,企业要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价,制定信用限额,做好基础记录,了解收账的及时程度。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客户的信用调查

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是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准确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才能较好地执行信用政策。对客户信用评价的基础是客户的信用调查。信用调查方法有两种。

(1)直接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是调查人员直接与被调查对象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察、记录等方式取得信用资料。直接调查能保证所搜集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这种方法需要对方的配合,否则调查结果不完整。

(2)间接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被调查对象有关的原始记录或会计资料,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得被调查对象以往的还账情况、目前的财务状况等。获得资料的途径主要有公司财务报表、信用评估机构、各专业银行等。

①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基本上可以了解该调查对象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

②信用评估机构常常有专门和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定性定级评估。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会定期发布有关企业的信息等级报告,比如美国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我国的信用评估机构目前有三种形式:独立的社会评估机构、政策性银行负责组织的评估机构、商业银行组织的评估机构。在评估等级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类九等机制,即AAA,AA,A,BBB,BB,B,CCC,CC,C,其中AAA为最优级,C为最差级;另一种是三级制,即AAA,AA,A。

③各专业银行是企业信用资料的重要来源,银行大多设有信用管理部门,为其客户提供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当地开户银行咨询有关信用状况。但银行的资料主要限于其同行交流,较少向其他单位提供。

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调查对象的上下游关系企业等也是了解被调查对象信用状况的渠道。

2.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企业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限,有的已经成为逾期应收账款,甚至成为坏账。逾期应收账款未收回的时间拖得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为了监督收账工作和得到调整收账政策的反馈信息,随时掌握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控制应收账款的总体持有水平,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经常通过账龄分析表对其进行分析。账龄分析表(如表8-5所示)能够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长短,提醒管理人员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

表8-5 账龄分析表

利用账龄分析表,可以了解以下两类情况:

(1)有多少客户的欠款在信用期内,欠款金额为多少。表8-5显示,有150个客户的欠款在信用期限内,欠款为价值1 000万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33.33%,这部分欠款尚未到偿付期,所以欠款是正常的。但到期后能否收回还要看到期时的具体情况,故及时监督仍然是必要的。

(2)有多少客户已超过信用期限,欠款金额为多少;不同超过时间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可能因拖欠时间太久而成为坏账。表8-5显示,有193个客户的欠款超过信用期限,欠款价值为2 000万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66.67%。其中超过30~60天的客户有100个,欠款价值为600万元,占比为20%,这部分欠款拖延的时间不长,收回的可能性很大;超过60~180天的客户有90个,欠款价值为1 300万元,这部分欠款的回收有一定难度;超过180天以上的客户有3个,欠款价值为100万元,这部分欠款有可能成为坏账。

对于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应提前作好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3.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确定坏账损失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物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债务清偿义务,且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应收账款即可确认为坏账,进行注销。但是,如果按照第二个条件已经在会计账簿确认了坏账,并不意味着就此放弃对该债务的追索,企业仍拥有继续收款的法定权利,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会因为会计上的账务处理而解除。

既然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无法避免,因此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并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制度即提取坏账准备金就显得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