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和M1931型坦克

克里斯蒂和M1931型坦克

将目光转向美国坦克设计师沃尔特·克里斯蒂的想法后,苏联人最终取得了极大进步。1928年,克里斯蒂向美国陆军展示了其新设计——M1931型坦克,M1931型坦克的履带内部由四个大型橡胶轮胎传动。这些轮胎悬挂在车体两侧的旋转杠杆臂上,并利用安装在车体两侧的大型螺旋弹簧弹起。这套系统能经受住恶劣地形造成的巨大侧倾考验。坦克安装了巨大的V12航空发动机,具有卓越的动力性能,可利用履带或车轮行驶。利用车轮行驶时,其最大速度能达到113公里/小时,速度超过了当时大多数公路汽车;当利用履带行驶时,其最大速度为64公里/小时。它还不能算是一辆真正的坦克,因为它没有武器,并且装甲厚度也仅为12毫米。但是它的越野性能非常出色,让见到它的人印象深刻。美国陆军购买五辆,苏联和波兰军队各购买两辆。但是美国军械部不久就与脾气古怪的克里斯蒂发生矛盾,克里斯蒂的设计也被更便宜的坦克取代;波兰不久也取消了订单,但苏联却仍在坚持。

克里斯蒂的设计吸引苏联的是其出色的越野性能。考虑到苏联装甲部队的祖先是骑兵部队,对此就会感到不足为奇,苏联非常热衷于能够复制骑兵战略的坦克。通过从克里斯蒂购买的两个M1931底盘,并着手复制用于自己全新的轻型/中型坦克设计,苏联制造出的BT坦克完全填补了骑兵的角色。BT坦克是两次大战之间最关键的坦克设计,可能也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制造的最好的坦克。七个系列的BT坦克完美展现了克里斯蒂悬架系统的可靠性,每辆坦克都具有出色的越野性能,其坚韧和耐用性震惊了所有的外国观察家。苏联坦克保留了克里斯蒂的履带/车轮行驶能力,尽管双行驶配置占据了车内的大量空间,但考虑到其出色的越野性能和速度,克里斯蒂悬架系统已经做到了人们要求它做到的一切。

BT系列坦克的火炮威力也在不断增强,最初的型号安装了一门37毫米火炮。1932年BT-5坦克安装了一门45毫米高速火炮,1938年,某些BT-7坦克则安装了76毫米火炮。尽管BT系列坦克的火力足够强大,但它在西班牙、中国东北和芬兰战场上的表现并不出色,主要原因是其脆弱的装甲防护和狭小的主炮塔。但是我们应当记住的是,BT系列坦克是一个开创性的设计,而且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

BT系列坦克的发动机研发与后续在T-34坦克上的研发工作关系密切。1934年,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的设计局正在从事T-29S坦克的研发工作,尽管T-29S坦克最终在试验阶段夭折,但是却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米哈伊尔·科什金。科什金在1936年来到哈尔科夫(现乌克兰第二大城市)的共产主义国际工厂出任总设计师。考虑到科什金的年龄,这个任命受到很多质疑,但科什金本人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哈尔科夫设计团队正在致力于BT

978-7-111-47973-4-Chapter01-12.jpg

T-34/76

系列坦克的改进工作。在科什金的领导下,他们为BT-5坦克研制了BD-2柴油发动机。新型发动机在保证坦克的动力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油耗,增加了坦克的最大行程。高效和耐用的BD-2发动机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材料也是当时的一项开拓性进展。但是苏联的机械化进程并不完美:坦克的武器火力不高,依靠速度防御敌人保护自己,并且无线电通信的可靠性极差。最初的装甲军团结构也显得过于繁琐,因此1935年图哈切夫斯基就缩减了军团的规模。另一个问题是苏联士兵缺乏文化教育,在装备维护上缺乏经验,因此装备以极快的速度损坏。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坦克制造、装甲部队的规划和部署上都领先于世界,苏联不仅成立了第一支大规模装甲部队,而且还在演习中考验、测试他们。苏联还拥有BT系列坦克,它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领先的,没有对手能与之相媲美。

与最可能的对手——德国陆军相比,苏联红军在装甲战的战术和实际经验方面都远远领先对手。图哈切夫斯基则受到了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全方位的支持,而古德里安和德国装甲专家没有受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德国的坦克制造让位给了空军,苏联在1938年中期对德国有绝对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很快就被一扫而光。

978-7-111-47973-4-Chapter01-13.jpg

下图:一辆M1940型T-34坦克。这种坦克在1940年秋季开始进入全面生产。值得注意的是,早期T-34坦克的制造工艺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