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什金和哈尔科夫设计团队
哈尔科夫设计局局长米哈伊尔·科什金在1936年被派遣到这里进行BT坦克的改进研发。科什金召集了一个有才干且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他的副手亚历山大·莫罗佐夫负责动力方面。莫罗佐夫曾经与科什金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参与过新型V-2柴油发动机的研制,BT-8坦克和Voroshilovets重型火炮牵引车使用的都是V-2柴油发动机。悬架团队由尼古拉·库奇伦科和P.瓦西克夫领导,他们都参与过T-29-4试验坦克计划,已经验证了克里斯蒂悬架在中型坦克(重量远超过BT坦克)上的实用性。M.塔什诺夫负责新坦克的装甲布局,他此前曾在科什金前任菲尔索夫手下参与过BT-IS和BT-SV坦克原型车的研制工作。菲尔索夫负责的BT-SV计划突破性地采用了25毫米厚的倾斜装甲,但他和大部分BT坦克设计师都在大肃清中被清除。
1938年5月,科什金向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国防委员会交付了一个A-20的木制模型。但是科什金与他的设计团队仍然对A-20设计存在很多疑虑,尤其是他们感觉车轮/履带两用的功能并不必要。科什金认为车轮/履带两用功能增加了很多重量,并且实战经验也表明这项功能是没有意义的。他和莫罗佐夫在提交给苏联国防委员会的一封信中这样讲到:
“让坦克具有车轮/履带行驶功能存在许多技术困难,并且制造过程非常复杂。我们建议未来努力的方向应该是研发不太复杂的坦克。新坦克使用BT坦克的克里斯蒂螺旋弹簧悬架,只用履带行驶。”
上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试验场的一辆被缴获的M1940型T-34坦克。注意巨大的炮塔舱口、L-1机枪以及坦克炮塔侧面的弹痕。
科什金还断定坦克的装甲至少需要30毫米厚,以承受现在和未来武器的伤害。他认为45毫米火炮也有火力不足的缺点,相对较大口径的76毫米火炮才能有效打击防御精良的敌人坦克。他在斯大林面前陈述了上述观点,斯大林显然很同意科什金的一些观点,随后国防委员会批准哈尔科夫工厂既制造A-20坦克,也制造一辆装甲更厚、火力更强、被命名为A-30的新坦克。
车轮/履带行驶功能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车轮和履带的不必要结合增加了很多重量,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科什金的设计团队更加确信车轮/履带系统阻碍坦克量产,造成维护困难。考虑到苏联士兵的文化水平,简约一直是优点,因此他们自己主动基于A-30坦克,设计了一辆纯粹履带式的中型坦克。随后,在1938年8月,他们向委员会提交了一辆19.2吨重坦克的图纸,它被命名为A-32或T-32。苏联国防委员会和斯大林批准了该项目,并要求尽快生产出A-32的原型,并对其进行评估。
A-32坦克计划的批准也从侧面说明斯大林对苏联军事事务的变化无常,但偶尔会有灵感出现。由于A-32坦克没有实现红军装甲坦克总局的车轮/履带功能,因此国防委员会公开批评A-32坦克计划。当时苏联高级军事界正处于斯大林大肃清的阴影下,独立思想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委员会中没有人愿意冒险支持该项目,即使有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但是斯大林已经听取了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坦克人员的汇报,他们都认为BT坦克以及目前苏联整个一代的坦克都具有装甲防御性低的问题。斯大林也开始关心这一问题,随后他听到科什金关于放弃车轮/履带功能后能使用更厚的装甲增加防御性的理论后,决定支持A-32坦克计划。至此,哈尔科夫设计团队的手头上有了三个项目:A-20、A-30和A-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