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长和装弹员

车长和装弹员

T-34坦克最严重的缺陷是极差的炮塔人体工程学设计。德国坦克的炮塔有三名乘员:一名炮手、一名装弹员和一名车长。车长负责观察地形,指挥坦克,并与其他坦克相协调。在T-34坦克的炮塔中情况有所不同,它的炮塔里只有两名乘员:车长和装弹员。苏联坦克的车长不仅要完成与德国坦克车长相同的工作,他还要瞄准和射击主炮。瞄准和射击主炮本身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车长在指挥上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分心。装弹也是一个繁重的全职工作,人们曾经测试过让车长负责装弹而不是射击主炮,但事实证明并不成功,这种配置很快就取消了。由于没有安装炮塔架,炮塔内乘员通常坐在挂在炮塔座圈上的板凳上。车长坐在左侧,装弹员坐在右侧。装弹员不仅负责装弹,他还要操作同轴机枪。

T-34坦克的视觉和瞄准设备比德国坦克的差很多。早期型号的望远镜瞄准器主要是TOD-6瞄准器,最后又引入了TMFD瞄准器,两种瞄准器都能提供2.5倍的放大倍率。在艰苦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T-34坦克经常是刚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生产线上下线,就直接开赴战场,这些坦克都没有安装瞄准器,只能通过装弹员凝视炮管进行近距离射击。车长和装弹员使用PT-6潜望镜来进行一般的观察,后来的坦克安装了PT-4-7和PT-5潜望镜。战时短缺使得装弹员的潜望镜往往会被省去,这让观察区域变得非常狭窄。随后人们在装弹员和车长肩高处加装了装甲观察孔,但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坦克后部也有一个观察孔,观察孔下面有一些手枪射击孔,但后期的型号有时会将这些省去。T-34坦克的盲点很多,德国专门训练反坦克步兵以利用这些盲点。

许多德国坦克车长喜欢在战斗时将头伸出炮塔外以观察四周情况。但T-34坦克的舱口盖从前部铰接在坦克炮塔顶上,车长期望以这种方式进行360°观察是不可能的。T-34坦克车长进行360°观察的唯一方法是坐在炮塔顶部完全暴露自己,不仅要冒着敌人炮弹的危险,还要注意避免笨重的舱盖砸到腿上。装弹员的舱口盖也有同样的缺点。M1943型T-34坦克为车长和装弹员提供了独立的舱口,但只有最后的型号才有360°视角的车长指挥塔。

炮塔本身最初由轧制板材焊接而成,1941年型号上的铸造火炮支架后来被角螺栓型取代。1942年又出现了装有52毫米厚装甲的炮塔型号,事实上它与原来的轧制炮塔一模一样。